laoli215
孔孟朱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前教育影响,我认为要注重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一、王阳明认为,人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去实践“知”,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可离开亲身实践而空谈学问,因为知与行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不去做,即使你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二、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之动;“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三者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王守仁(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