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jnguuo
好的翻译只能脱裤子放屁重复学习同样的知识技能。。。。必要时建议直接找翻译公司,省事,可以找北京译顶科技。, 
从1920年至1972年,我一直致力於《历史研究》的写作。在1920年的夏天,我进行了首次尝试,但未获成功。1921年夏,我在伊斯坦布尔到卡来斯的火车上,草草拟定了各部分的题目,其中大多可在这部修订插图中找到。未经删削的全本共计12卷。自1927年至1939年,我抢在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面赶写这本书,在大战爆发前40天出版了头6卷。1954年我又出了第7至10卷,1959年第11卷(《历史地图和地名集》)问世,1961年则出版了第12卷(“反思”)。 自1924至1956年,我在撰写《历史研究》一书的同时,还为伦敦的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编写一部当代国际事务的年鉴,之后又同我的妻子一道编写一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史。这两项庞大而耗时费力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假如我不同时做这两项工作,我便一项工作也干不成。我始终是脚踩著现在和过去两只船。在这本《历史研究》的修订插图本中,我同样是二者兼顾,既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因为当你研究现在和过去的时候,对未来不可能视而不见,倘若这是可能的话,那反而荒唐可笑了。 在古希腊的两部伟大史诗之一《奥德修记》中,有一个关於海神普罗泰乌斯被一位叫迈奈劳斯的希腊流流浪者绑架的故事。迈奈劳斯自特洛伊战场返家途中迷了路。如果绑架者将普罗泰乌斯抓牢不放,他就会被迫告诉绑架者有关他们的命运。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普罗泰乌斯对付绑架的办法是不断变形。英语中的“变化无常”(Protean)一词便由此而来。历史就是变化无常的事物。你还没有抓住一种形态的历史,它已经像普罗泰乌斯一样改变了自己的形状,有时简直变得面目皆非。 变形恰恰是历史的本质,因为历史的本质正在於不断地增添自身。从1914年8月我最初产生撰写这部著作的冲动时起,到目前这一卷的面世,历史已经增添了不只58年的内容。每一次的增添都改变了历史的整体,因为整个过去都由於我们新的生活经验而显得有所不同。 基於这些理由,本书现在这个版本与1934年至1954年间出版的原10卷本有著广泛的不同之处。基於同样的原因,目前这个版本由於历史事件的长河不断地流动以及知识的持续增长注定也会过时。只要人类继续存在,无论历史还是任何其他人类活动,都不可能永恒不变。如果本书有助於读者对既令人畏惧又令人著迷的人世变迁采取一种全面的看法,那麼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好办,翻译是双语,双文,双文化的产物。因此,好的翻译只能脱裤子放屁重复学习同样的知识技能。比如物理学,在中国物理大学毕业,还要在美国达到物理大学毕业水平,也只能翻译英中/中英的物理大学毕业水平以下的资料,硕士/博士级别的,根本就别想了!是不是一个重要的题目?
“ 论文学翻译过程 ” “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 “ 英语句子成分的省略及汉译 ” “ 文学翻译中隐喻的传译 ” 一、选题范围 1 、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 的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 接受、 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 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 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 策略, 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 微观方面, 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 内涵如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 2 、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 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 题。 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 也可以讨论他们 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 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 主位、 述位的推 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 3 、翻译与语文学。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 4 、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讨 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 5 、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 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 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 译的对比; 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 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 以探 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 意识形态的原因? 6 、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翻 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 7 、译者风格。 8 、翻译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