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酱
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经过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的发展2 秦朝时 秦始皇信封法家 "焚书坑儒" 儒学遭重创3 西汉时 董仲舒发展新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进入封4 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并通过南宋'程朱理学"的发展 一直传承下来5 明末清初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大力批判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 使得入学遭受一定的冲击近代以来,出现 现代新儒家,主张融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和西方现代文化,还要向西方传播儒学,所以所以孔子学院满天下 
发展变迁的历程:1。春秋末期创始人:孔子“仁”“以德治民”“礼”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3。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4。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5。明清反封建思想家李贽批判儒家思想6。太平天国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结合儒家大同思想7。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8。资产阶级激进派“打倒孔家店”“打倒吃人礼教”“新文化运动”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遭到破坏9。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遭毁灭性打击。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