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pcw
机器人写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5年11月6日,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快笔小新”,目前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而人类作者比如我,过去有一段时间,在内容写作上陷入一种疲态:碎片化内容五花八门,可挖掘的点很多,但真正落笔时,总有立意不新,词不达意之类的困顿,甚至偶尔会脑中一片空白这是在大量快速查阅信息,并持续性、话题不断跳跃的码字之后产生的,情景酷似使用今日头条,大量雷同的碎片化信息源源不断的通过机器在“下拉”“刷新”的操作中推送到大脑,经过初步处理之后,提炼出关键信息,关键字(词)十分有限,这直接表现在产品上,就是热词或者是指数。新的资讯出现时,不用过滤,重新经过文字、图片、音视频未来还有可能是AR/VR等形式进行渲染,再次呈现。在获取的信息量足够大时,你会觉得每条新闻都似曾相识。机器人写稿是人工智能在内容分发领域的映射细思恐极,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你已经摆脱不了今日头条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并被它提供的信息流包围。同时,你的反馈(产品形态设计为:点赞、收藏、转发、不感兴趣)被迅速记录,并最终被转化为更精准的信息推送。这就是以算法立足的资讯类APP标榜的“千人千面”,越刷新推送越精准。在这种状态下,大脑被搁置,主动思考、选择、筛选的工作交由机器去做,它们会根据用户数据挖掘你的个人喜好完成信息订制,这种迎合助长了人的惰性。有思维,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 
第一,人工智能肯定能作文;第二,人工智能的程度越高,作文的含义越深邃;第三,作文其实是人类沟通的重要渠道,其作用大于口述,因此,人工智能做的再好,只要有人,还要学习如何作文。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部分劳作,但不能取代人类的全部活动,更不会反过来统治人类。倘若冯•诺依曼在世也会赞同这个结论。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类,任何智能皆出自人的编制或制造,科技再发展也离不开人类的控制或操纵人类的思想不是最完美的,但人是地球上众多智能动物中最聪明的物种,相对这些物种可称是完美的,从哲理上讲,世上不存在最或绝对完美的东西,故人类的思想也不是最完美的。
不能,人工智能,首先说的就是人,是人把这些功能融合到了一起的,在如何的智能也要通过人来完成的。而作文,也是要通过人来写的,每个人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篇作文都有它不一样的灵魂。人工智能,可以说是冷冰冰的东西,人就有感情的,你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有温度的,这是不能去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