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无尘
1、几个带参数的二阶边界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研究2、关于丢番图方程1+x+y=z的一类特殊情况的研究3、变限积分函数的性质及应用4、有限集上函数的迭代及其应用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文章也是一样,我不敢保证我们团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让你捧上奖杯,获得名次。但这里面承载的心血和汗水不比任何写作团来的少,因为责任就是肩膀上的大山。不是我们写不出华丽清晰的文章,而是不可预定的因素太多,轻易地给您承诺说我是最好的恰恰说明了我的不成熟和轻浮。我想我简单的介绍并不能让你感觉眼前一亮,但你细细的品读定会感觉我们团靠谱务实的作风。 
如何学写数学小论文 “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 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同学们都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样写 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活动与交流,并取得好成绩。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公元1974年6月,在美国召开了一次国际数学会议。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数十名数学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哈德罗·库恩教授宣读了一篇奇特的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轰动。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论文呢?原来是一篇研究解代数方程的论文。库恩先生以其非凡的技巧,似乎把与会者领进一个充满生机的植物王国。但见他“编织”了一个立体大篱笆,这个大篱笆分成许多层,从上到下一层密似一层。在篱笆的最底层,库恩先生放进了一个特制的“花盆”,然后把要解方程的信息传给花盆。顿时,花盆的四周吐出了几枝新芽,转眼间芽变成在,飞快地攀上篱笆,先是弯弯曲曲,回回转转,过后便很快地往上长,穿过一层又一层,直到篱笆的最上面,一根藤恰好 指着方程的一个根。方程的所有根就这样被全部找了出来。 这是神话吗?不!这是科学,是二十世纪的现实。那么,库恩先生是怎样给枯燥的数学赋予“生命”呢? 让我们来看一看库恩先生的非凡工作。他出色完成了三件事:一是建造一个“立体大篱笆”;二是制造一个会长“芽”的“花盆”;三是让神奇的“植物”按信息的要求往上长。尽管我们在这篇短文中不可能详细地介绍库恩先由那富有空间立体感的方法,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平面的例子,让大家了解库恩先生那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思路! 先让我们在平面上,欣赏一下简化了的库恩先生的“大篱笆”吧!原来那是如同右图那样,一层来似一层的大栏栅,从下到上记为,最下一层,其栅格的距离定为1;与结构相同;从开始,往上每上一层栅格的距离便缩小一半,宛如一架越往上线度越密的大篱笆。这便是库恩先生所致力的第一项工作。 现在再来看库恩先生的第二项工作--建造“花盆”,花盆的奥妙在哪儿呢? 原来库恩先生所谓的“花盆”,就是层中这样的区域,在区域中可以找到n个具有某些特征的点,这些点可以作为计算的始点。它就是库恩先生所形容的。会长藤的“魔术植牧户的“芽”库恩先生则论证了这些“芽的存在,并指出了寻找它们的办法。 原来库恩先生所谓的“花盆”,就是层中这样的区域,在区域中可以找到n个具有某些特征的点,这些点可以作为计算的始点。它就是库恩先生所形容的。会长藤的“魔术植牧户的“芽”库恩先生则论证了这些“芽的存在,并指出了寻找它们的办法。
目前解题技巧类的不新颖了,关于教改和养成理念方面的较好。初一的论文重点放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虽然是老问题,但是写的前卫点,还是很吸引人的。我给你建议一个标题,你自己准备素材和内容吧。《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