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8

laienl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baozhongbt

已采纳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 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尽心尽力做到三点:一是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 的关怀。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起码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应该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义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护学生,让 爱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入留守儿童的心田。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 小屋”,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二是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课任教师达成共识,重视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乐,引导学生解决好学习上 的难题,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班主任配合学 校,经常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责任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长见 识,形成自己的劳动素质,最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作为的 能独立生活的强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爱。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拥有一 颗爱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为社会培养好他们。 1] 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0) [2] 姚云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5,(07) [3] 陈丽丽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观察与思考 , 2006,(22) [4] 吴霓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许旭 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01) [6] 曹景宽 无视不如正视 忽视莫若重视——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希望月报 , 2005,(10) [7] 陆清华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鸿冰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14) [9] 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毕业论文

135 评论(8)

手机用户

就学校而言,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形成的关键,就是善于把间接学习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如果做到了这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把学习当做满足心理需要的极大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在课堂上采用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好奇心的授课方式,持续激发和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情激趣、以奇激趣、以疑激趣、以新激趣、以趣激趣等方法,以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   二、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定时、定量的学习计划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它要求学生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人不像机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大脑中,知识的消化需要足够的时间。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达成了目标。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量累加起来的。要想保持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定量学习的习惯。严格执行定时、定量的学习计划,是实现目标的法宝。   三、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怎样才能提高自己。“大胆质疑”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学校要开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大门,积极组织文体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加大支持力度,构建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优化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加大学校义务教育的投入,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在学校安排住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诸多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由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而应该由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解决,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其次,增强亲情教育和情感沟通,用爱心筑起留守儿童成长的坦途。如学校可以组织亲情书信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笔写下心中的话语,邮寄给远方的父母或自己的老师;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触动学生的灵魂,激发他们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育之恩,体会父母在异地他乡工作的艰辛,从而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回报父母和老师。   第三,家、校紧密联动为留守儿童的成长铺就爱心大道。做好家、校联动,一方面学校应从多途径、多渠道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召开家长会,努力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进而改善家长外出务工和对子女进行教育沟通的矛盾。如班主任将各个学生的家庭电话记下来,同时把学校各科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加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者之间的联系,让这些号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家长能够方便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新农村建设。我们应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坚持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健康向上、茁壮地成长。
35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