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徐州医学院毕业论文2000字体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1

詹小美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徐州医学院毕业论文2000字体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INNER0607

已采纳
指纹与DNA对比技术。在28年前,医学鉴凶的技术很落后,但是28年后,科技的发展使得医学鉴凶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DNA的比对,最后终于抓住了凶手。

徐州医学院毕业论文2000字体

131 评论(12)

坏小子0933

毕业论文,六级,期刊论文
357 评论(8)

lvyan307

高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和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放射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介入放射学组组长,合肥市放射学会秘书长,《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张君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 ,教授,大内科主任兼心内科技术主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心血管学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曾主编《循环系统疾病综合征》,发表论文40余篇。朱丹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合肥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对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胰头癌、胆管癌、大肝癌、复杂肝胆管结石、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直结肠癌及胃癌等疾病的高难度手术和综合治疗。1995年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合肥市第二届卫生系统百佳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李新玲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市一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李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3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解决妇产科疑难问题的能力。特长妇科肿瘤、妇科微创技术,宫颈疾病诊治、围产期保健等。苏家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市一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关节外科诊疗中心合肥市一院分中心主任,合肥市医学会理事。 苏主任从事骨科临床30余年,在骨科创伤、脊柱疾患、关节疾病、小儿骨伤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水平,9次获得省、市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改用多功能外展支架代替石膏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实用型国家专利权,现已扩展到省内外。范鲁雁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主任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院首席专家。合肥市医学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安徽省药学会常委、副秘书长,合肥市ADR监测中心主任。合肥市第五批科技拔尖人才。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长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朱先华门诊部主任、副主任护师。1972年参加工作,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高护专业。1987年任门诊部护士长,1995年先后担任门诊部副主任兼护士长、门诊部主任。具有丰富的门诊管理经验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处理问题、协调工作能力。 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穴位敷贴治疗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并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该项研究的学术论文被评为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张海燕副主任医师中华疼痛医学会安徽分会委员,专业方向: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疼痛治疗头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颈项部疼痛:颈椎病、寰枢关节紊乱、枕神经痛;四肢痛:如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各类软组织疼痛;5横突综合征、肌纤维织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癌性疼痛:癌症所致疼痛或与癌症治疗相关疼痛等。赵军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眼科行政副主任、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中心主任、眼内人工晶体植入研究室主任,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专门从事白内障摘除及各类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衍射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上万例手术经验,并承担安徽省卫生厅下达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新技术全省推广任务。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取得科研成果4项,其中3项获合肥市科技进步奖。阚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流行病学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精通血液净化治疗。李秀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合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兼职教授。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吴艳妹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华消化学会安徽分会常务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消化科疾病的诊断及疑难危重病人处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熟练掌握胃镜、肠镜技术及诊断、治疗各种手段;2005年在我市率先开展了无痛胃镜诊疗技术。马维青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安徽省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多年,专攻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对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在国家级、省市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陶瑞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处理妇产科危重急症的能力。在妇科领域,擅长妇科良性肿瘤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在产科领域,对产前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各类难产的处理及妊娠合并和并发症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周业金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地区手外科协会委员,安徽省骨科协会委员,安徽省显微外科协会委员,《临床骨科杂志》编委,在手外科、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胸廓出口综合征、游离复合组织移植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带足背皮瓣的第二游离足趾再造拇指、断指再植和复杂性断指应用显微血管移植再植领域具有很高造诣;另外在复杂性骨与关节创伤、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人工髋、膝、肩关节置换。文刚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暨外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靶向专业治疗专业组和胃肠肿瘤专业治疗组常委。1996年至1999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研究胃肠道肿瘤和肝移植基础。2004年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研修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主持和负责科研课题六项。其中市科委重点项目三项。撰写专业论文十余篇。 专业特长: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和肝移植。温晓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特长儿科内科、新生儿疾病。朱幼玲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20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尤其对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2004年被评为合肥市精神文明十佳个人,安徽省女职工“十五”文明立功先进个人。胡淑荣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省肾病协会委员,从事肾内科专业30余年,对肾内科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和严重并发症(如:各种原发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肾内科血液净化疗法。冯益进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合肥市耳鼻咽喉科学会秘书长。特长耳显微外科,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疾病,鼾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喉肿瘤的切除。刘刚生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技术特长:青光眼,眼底病。主持开展的屈光性晶状体手术、青光眼防粘连术国内领先,胎儿角膜移植术、复杂视网膜脱离术、玻璃体切割术、人羊膜眼表重建术居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丁锐男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肝胆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血管外科主任,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术式及病理研究》科研课题已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鉴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熟练地掌握普外科急危重病人及各种疾病的处理;在我省率先开展多种血管疾病诊治及研究,如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杂的动静脉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王可兵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毕业,擅长普胸外科、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食道癌、肺癌、胸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治疗上颇有心得,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治愈病例数千。尹忠祥主任医师,安徽省颈椎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对骨科疑难病症有极高的诊疗水平,有八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50年,擅长脊柱损伤、痉挛性脑瘫综合症、先天性髋脱位、儿麻后遗症、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疑难病症的诊治。王家米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合肥市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外科学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合肥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技术主任,合肥市干部保健专家,工伤鉴定专家,精通外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精湛、全面。能熟练完成各类手术操作,复杂的肝胆外科手术,乳腺癌,甲状腺癌,胃肠肿瘤。胰腺癌手术。刘尚全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足诊疗中心主任,医务部副部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 研究方向: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GLP-1质粒的构建及其降糖机制研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与钠调。汪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外科学会常委。在安徽省率先开展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等,颈部不留任何疤痕,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特长胃肠道疾病、微创手术。血液肿瘤科。鲍扬漪1982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学系,现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及徐州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血液专科分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肿瘤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1992年-199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进修并多次参加全国肿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学习。
119 评论(12)

燃纪lalala

区别在于,生物工程是工科,生物技术是理科。生物工程主要是应用,生物技术主要是实验,也就是基础研究。两个方向有点不一样,不过课程区别不大的,而且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特地,开设课程有偏向。例如生物工程,有偏食品的,有偏发酵的等。基本综合型大学都有这个两个专业,至于排名,参考学校排名。因为生物类是烧钱的专业,小学校就别去了,会被人鄙视的。最主要的是,生物类的公司少,需求就少,对人的要求就高,但是工资并不高,就业绝对是困难的。简单的说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所以除非你很突出,而且很有兴趣,不然不建议报。不信你问一下读生物出来的,90%都是后悔的。至于考研出国,读化工吧,生物的基础太差,国外不喜欢中国的学生。
218 评论(14)

shikin

根据媒体报道这个黑科技是“DNA-Y技术”。“DNA-Y技术”是通过Y染色体库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359 评论(14)

dl_lisa

2020年2月23日,南京警方发布通报称,28年前发生在南医大的女生遇害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落网。2月24日下午三点,南京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侦破详情进行通报,并向公众公布了“28年前南医大奸杀案”犯罪嫌疑人抓捕现场视频。23日凌晨6时许,办案民警在麻某钢家中将其抓获归案。由一名女警察骗开房门。打开嫌犯麻某钢的家门时,他还在卧室,穿着睡衣。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警察,脸部平静,没有任何挣扎。他的妻子就在身边,但对之前的案情一无所知。经审讯,麻某钢交代了二十八年前在原南京医学院将林某强奸并杀害的犯罪事实。关注这件事的,想必都已经知道事情经过了,当然肯定还是有不太了解的,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当年事情经过。28年前,在南京医学院,到底发生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1992年3月24日,南京警方接到原南京医学院报警,称该校学生林某于3月20日晚自习后失踪。24日下午,林某的尸体在学校教学楼天井内的窨(yìn)井中被发现。经法医检验,死者,首先被钝器击打头部,紧接着被强奸,最后被按入窨井中死亡。该案件被定为“24”特大凶杀案件。案发后,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全警动员、全市发动,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连续数月开展大规模走访调查和摸排等工作,核查线索近万条,走访排查人员超过5万人,但因为当时条件侦查技术手段跟不上,案件一直没有取得突破。“24”案件,是南京市为数不多的恶性大案,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关注的有影响杀人案件之一,同样也是林某家人以及南京警方的一桩心病。一天不侦破此案,死者的在天之灵就得不到安慰。不过,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尽管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南京警方却一直没有放弃。而是坚信,终有一天,必将还死者以公道,让罪犯知天道。带着不破不休的坚定信念,南京警方以28年的锲而不舍的警察情怀与追求,终于等来了历史性的大机遇,因为黑科技的出现,案件出现了转机,使罪犯无处遁形。2020年2月23日,南京警方终于将犯罪嫌疑人麻某钢(男,54岁,原籍江苏沛县,南京某公司驾驶员)抓获。02耗费巨资毫无突破,黑科一出谁与争锋。有人不禁发出疑问:28年来,案件一直没有任何进展,当年的资料,或者说关键性证据可能都已经找不到了。既然当年都不能锁定犯罪嫌疑人,28年之后,又有什么奇迹出现,终于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呢?事情还要倒回到5天之前。2020年2月20日,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经深度应用最新刑事侦查技术,结合Y染色体库大数据比对,加上徐州警方的配合,明确该市沛县一麻姓家族人员中有重大作案嫌疑。接报后,专案组民警立即兵分两路,一方面赶赴徐州开展进一步核查,另一方面组织对该家族在南京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并将符合嫌疑人年龄特征的人员作为重点进一步工作。最终排查到重点嫌疑人应该是麻某钢,随后南京警方迅速对麻某钢开展血样提取工作,并进行DNA鉴定。结果显示:麻某钢的DNA与犯罪现场提取的死者阴道拭子DNA分型完全一致2月23日凌晨6时许,民警成功抓获麻某钢。帮助侦破案件的黑科技,就是“DNA-Y技术”。“这又是一例通过Y染色体库侦破的案件。”上海某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对此评论称。24日,他告诉记者,整个家系(家族)中,所有男性的Y染色体都具有高度相似性,因为Y染色体由父系世代遗传。Y染色体库能为一些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而相关的比对技术,就被称为“DNA-Y技术”,绝对称得上是侦破疑难案件的神兵利器。目前,这项黑科技,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逐年升高,特别是针对一些陈年旧案,其关键作用尤其明显。03侥幸心理不要再有,自首情节才有出路。同样是“DNA-Y技术”,曾锁定甘肃白银案真凶。此前,高承勇,一个十恶不赦的凶犯,他曾流窜在甘肃省白银市及内蒙古包头市各地,长期连续作案,该案件能够最终侦破,也是借助于“DNA-Y技术”,通过排查亲属DNA,比对Y染色体库而最终锁定的。作为“生物痕迹”的一种,DNA比对技术,还帮助警方抓获了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劳荣枝,该嫌疑人曾牵涉七人命案并潜逃23年。列举了这么多的例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告诫那些曾经犯过严重罪行的人,当时一时冲动也好,蓄谋已久也罢,如今一定不要再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能够隐姓埋名继续躲藏下去。最好的途径就是尽快的投案自首。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比如上面所说的DNA比对技术以及无处不在的天眼,都将让心存侥幸的凶犯暴露无遗,无处躲藏。早日主动投案,尽量可以争取一个“自首情节”,或许会因为法官的仁慈,而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否则的话,终有一日,“黑科技”会让你现出原形。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或早或晚而已。
247 评论(11)

long1949

南京警方发布通报称,28年前发生在南医大的女生遇害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落网。就侦破详情进行通报,并向公众公布了“28年前南医大奸杀案”犯罪嫌疑人抓捕现场视频。抓捕         由一名女警察骗开房门。打开嫌犯麻某钢的家门时,他还在卧室,穿着睡衣。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警察,脸部平静,没有任何挣扎。DNA-Y技术       助侦破案件的黑科技,就是“DNA-Y技术”。目前,这项黑科技,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逐年升高,特别是针对一些陈年旧案,其关键作用尤其明显。新生初入大学,需要注意大学里的哪些安全隐患?       不管在哪里,人身安全是第一,晚上少走偏僻的道路,尤其是女生。大学里很多人都买电动车、自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谨防交通事故,还有现在送外卖的很多,要注意观察路况,外卖小哥有的速度很快。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大学里人员复杂,校外人员也可以随意进出学校,特别是晚上,学校大了,女生不要独自一个人呆在人少的地方。我妈妈给我讲过一件真实发生的事,她上大学时,有天晚上在教室自习,很晚了,人都走了,当她发现教室里只剩她和另一个男生时,这个男生突然走向前门把门关了,于是我妈立马跑出了教室,不管那个男生是出于什么原因关门,女生在这种情况下都应该提高自己的警惕。财产安全。刚开学很多同学都会携带大量的现金,而且生活费也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寝室也好,出去逛街也罢,一定要注意财产安全,身上不要带大量的现金,现在一些网络支付特别方便,可以选择用微信、支付宝或者刷银行卡等方式支付,便捷安全。       夜间避免独自出入,尽量结伴而行。出门告知身边朋友或室友自己的行踪,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有人发现并及时施救。一定要和舍友处好关系,这不仅是未来的人脉,更是生命的保障。舍友欺凌、投毒事件有多起发生,一些网友也会分享他们的不堪遭遇,更有一个段子“感谢舍友四年不杀之恩”,等等。这些案例要我们一定和舍友关系融洽,保住生命。刚进入校园有很多人肯定回去问学长学姐关于学校一些东西,但是千万要记住学长学姐的话不能全信。每一所学校都有很多无良学长学姐,他们乘着新生刚来学校不知道情况来骗新生们。
33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