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里的猫
作文如下:《我看“开卷有益”》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话对不对呢?有人赞成说,多读各类课外书籍,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开卷”的确有益。有人反驳说,不加选择地看,阅读了不健康的书籍,不但没有帮助,还对学生有极坏的影响……双方持自己观点的人都理直气壮,振振有词。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开卷有益”呢?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我家的书柜里几乎塞满了我的书:有中文书,也有英文书;有文学书,也有科技书;有杂志读物,也有参考资料……《世界大发现》介绍了各个科学领域中伟大的发现、变革以及它们背后的名人和故事。《网络侦探小说》讲述了几个少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网络侦破;《七色花丛书》记叙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却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这些有益的课外书仿佛是智慧的源泉,滋润我的心田,引导我去思考,启发我去探索。它不但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而且为我打开了一个看世界的窗口。使我接触了许多有趣的事物,让我受益匪浅。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开卷有益”是对的。但是,有的学生接触了色情、暴力的不良书籍后,常常不能自拔,并且越陷越深。最终,他们走上了堕落的道路,有些甚至因为犯罪,年纪轻轻就进了少管所。这些不良书籍对我们不但无利,而且有害。它们会腐蚀我们的心灵,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会有极严重的伤害。这样看来,“开卷有益”又是错的。虽然火山爆发会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火山灰又是极好的肥料,使当地土地变得肥沃,而且火山运动会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矿物质;虽然雨水会充分滋润田地庄稼,但是过度降雨会造成可怕的大洪灾。和火山、雨水一样,许多事物都有利有弊。“开卷有益”也不例外。不良书籍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可健康的书籍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既不能被不良书籍弄得因噎废食,错过许多有益、优秀的书,也不能盲目相信“多读书自然好”而去读不良书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选择性地读健康书籍,坚决对不良书籍说“不”。只有这样,才能对“开卷有益”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做到真正的“开卷有益”。 
就是大部分烟民无法戒除香烟的主要原因。俗话说的好喝酒伤肝,吸烟伤肺。吸食香烟的人往往是肺部受污染比较严重,长期抽烟能使肺部变黑,进而引起肺癌,最后致人死亡吸烟不仅仅能使自己受到伤害,而且也能使别人受到伤害,其实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要比自己造成的更大,这就是所谓的二手烟危害,一个抽二手烟的人所受的伤害是抽烟的人的五倍,这只是在常规环境下,如果是在空调房间里,吸食二手烟的人所受的伤害是抽烟人的10至20倍,这样看来抽烟的人不仅是在自杀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在谋杀。医学证明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诱发肺癌的概率要高出3到5倍,而那些经常抽二手烟的人比正常人患肺癌的概率要高10至20倍,所以那些经常抽二手烟的群体一定要群起而攻之那些浪费自己生命的杀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发现了抽烟的危害,所以人们在号召人类远离香烟的危害,号召人们戒烟,所以订立了无烟日来让大家对抽烟的危害进行重视。每年有很多人死于肺癌,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由于抽烟引起的,但是仍不能引起那些抽烟人的重视,仍然有一些人无法改正抽烟的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为你我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每天我都可以高高兴兴的过,因为我健康;我健康,因为我运动。因为我运动,所以我健康。生命对于我们而言,只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良好的开始意味着美好的结局,所以我们不能马虎得对待我们的开始。那就动起来吧,在运动中建筑起一个健康快乐的自己,在运动中感受一切值得高兴的事,让我们的生命因为它而精彩起来吧!运动之中,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之处,感受到生活的快乐。青春不是永恒的,但运动却是永远的。运动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身份,地位和种族的差别。它不想战争那样残酷,交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以前又担任过语文教学,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 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些家长反映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的坐着不理睬他们,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时,我会打架,有时会骂人,还有时会摔东西。”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还有的孩子写道:“会和好朋友说一说,让她们说谁的对,如果是我的错,我会向那个人说声对不起,让她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很显然这样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进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给第一例学生的评语是:“你和我受委屈时的反映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的发泄一下,但这很不好,是吗?我常想,其实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解释,或走开,或不去想,都可以,对吗?”类似的评语,可以指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个好学生》这篇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班里中上等,我真想超过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的同学,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学习,终于超过了比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认为学习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个好学生。”她是这样写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为什么一直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的原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说的非常不错,其实,我觉得你不仅要认真学习,更应投入到集体当中,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有更多的快乐!此后我有意识的在班级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让她做,逐渐改变了她狭隘的学习观。还有一名学生的作文更令人吃惊:“做一名好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更要在老师和同学以及别的领导眼里留一个好印象。”我一直对这名学生的印象不错,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内心竟有着如此”成人化”的想法。于是我在评语中语重心肠的写道:“做一名好学生的标准很多,其实最终一点就是你的健康成长,你明白吗?” 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能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收获 事实证明:经常写作文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要求他们写下来,喜欢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赞扬它;憎恶的、坏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评它。久而久之,便会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丰富了感情,对于优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于赞颂,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在实践过程中,我感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依据一些相应的心理学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一个系列型的教、育计划。采取主动,改变这种从学生出现问题着手的被动方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心理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