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1

10075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连港港口经济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浦笛悠悠

已采纳
港口类论文可以刊登发表在如下期刊:《中国交通建设》,《中国水运》,《远洋运输》,《航运通告》,《运输经济》,《港口管理》,《航运安全》等。大连海事大学,中交建设集团,上海港务公司,大连港,中交一航院,长江航运局等都办有公开发行的杂志,中交水归院,规划院也有,你可以投稿。

大连港港口经济论文

356 评论(11)

wangyang8824

以下有一篇关于港口报道请参考港口的专题报告港口转型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戌源表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下一阶段,要在枢纽港建设、洋山综合实验区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邮轮产业、长三角港口合作等方面更加有所作为。他建议转变港口业务发展模式,从简单装卸向物流链服务转变。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总裁常德传表示,转方式、调结构当务之急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彻底摆脱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要瞄准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亲情和谐的目标,建设新型的港口。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表示,滨海新区区政府提出在2015年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天津港将起到核心载体的作用,并建议在天津港东疆建设免税港。[编者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全国两会上最鲜明的主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目前很多港口都开始提出将“第四代港口建设”作为下阶段的转型目标。但编者认为,不是所有的第三代港口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也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必要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低碳航运《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毫不放松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准确把握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现状,研究提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全国人大代表、营口港务集团总裁高宝玉提出,船舶靠港时的污水排放、港口的施工建设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时下,需要“低碳”运营进驻港口。港口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着重要责任,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优化码头功能布局;实施原生态建港;建设专业化码头;对散货码头等重要部位采取防污染措施;进行港区绿化;及时更新设备,进行“油改电”;改革装卸工艺,妥善进行污水处理等。港口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实施。[编者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紧迫,而正在全球备受关注的低碳经济,到来的恰逢其时。航运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率的一种运输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航运产业结构调整,转变航运产业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重要抓手。低碳经济或将成为2010年航运市场新的增长点。我国航运业若是想在低碳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技术能力,符合国际公约的低碳技术规范。税费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大连港集团总经理孙宏提出,港口建设费征收已经是几十年的政策了,但是现在对于港口建设发展,港口建设费能够起到的作用,正面的效应是越来越低,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建议取消或改变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办法。全国人大代表、长江航运集团总经理刘锡汉代表提出,长江航运企业应该在税收方面享受差异化的税收,他表示,能否实行以碳排放量为标准来实行税收的定价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递交提案建议,参照航运发达国家的做法,对航运企业实行优惠税制,由目前的所得制向“吨税制”转变,取消或降低航运企业营业税,同时,对航运企业处置船舶的增值所得,适当减免税负;并对海员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以提高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编者按]港口建设费是由国家征收的用于港口建设的一种费用。目前存在问题包括:随意缩小征收范围,擅自降低征收标准,擅自改变征收方式,外部监管比较薄弱等。究其原因如下:一是竞争激烈导致港口装卸费率形成机制发生变化,代收单位为确保自身利益,少征、不征港口建设费。二是港口建设投资主体发生变化,导致部分代收单位征收积极性不高。对现有的港口建设费进行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编者认为,逐步分阶段地取消港建费,取而代之以税的形式来替代港建费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从根本上强化本国远洋航运产业,最大化避免本国资产利益流失的吨税制目前是世界上60%的航运大国采取的征税方案,其中包括荷兰、英国、挪威、德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吨税制已成为国际船舶运输税制的一个标准。另外,多数航海国家对本国海员个人所得税实行了减免优惠政策,如瑞典、新加坡、菲律宾等国采取完全免征海员所得税。目前我国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的体制,大规模全面改革税制缺乏可操作性。但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国际航运中心可以成为税制改革的平台和试点,通过制度创新,一方面为我国远洋运输企业改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航运要素向建设中的国际航运中心聚集,还可以促进我国高端航运服务产业发展。内河航运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交通厅厅长马志武建议,在制定我国“十二五”规划时,应彰显内河航运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大力提速内河航运发展,以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阎寿根、陈昆忠、周晓光、俞学文、方青5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将全国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中,符合建设时序和条件的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建设规划,国家财政加大对内河航道及港口等设施的财政投入,并尽快出台内河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全国内河航运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原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认为,发展内河航运,要学会弹钢琴,有的放矢,有主有次。把摊子铺得很大、广撒网,反而不利于发展。短期来讲,当前应从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入手,这两大水系是内河水系的重点。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发展规划,研究相关制度。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联分公司装卸司机唐艳表示,发展内河航运,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实现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内河航运必须在‘两型’社会和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要发挥‘长板’效应。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刘功臣表示,我国内河航运资源丰富,目前运输船舶存在平均吨位小,船型杂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内河航运的竞争力,国家应尽快推进全国内河船型的标准化。[编者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成本低的优势,相比于铁路和高速公路,更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应将内河航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予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使科技成为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实现内河航运现代化。船舶租赁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递交提案建议,通过各部委的支持,推动我国飞机、船舶租赁业的发展,扩大我国的机队和船队,进而带动我国与飞机、船舶相关的制造、销售、融资、运输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编者按]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船舶租赁市场,各个参与者介入船舶租赁交易程度不同,无论是从知识、资金、经验都无法独自承担日益增长的船舶买造要求,可以说我国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几乎是一个空白。一方面是中国造船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则是船东企业身处高额债务而无法再次举债的困境。国内船舶租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编者认为,大力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未来在船舶融资租赁方面政府应积极推动健全航运和造船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有针对性地推广国外金融机构的评价模式,加快促进船舶融资租赁法律制度的构建,尽快出台有关细则,只有加强风险研究,制订并落实有关的产业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有助于航运业做大做强。船员对于现在我国船员的“弃水上陆”的现象,很好的反映出目前我国这一特殊职业人员对于自身职业没有得到很好的优越感。造成大量船员的流失,使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全国政协委员、工人日报社原社长刘玉明提交议案建议,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台给予中国海员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呼吁,应减免船员个人所得税,恢复船员职业的吸引力,从而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注入人才动力。目前,国外像瑞典、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完全免征船员个人所得税,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则减征船员个人所得税。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刘功臣表示,海员劳务属于海洋“蓝色产业”,更是绿色产业,作为海运大国、海员大国,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海员外派劳务发展,为扩大就业服务。建议一是减免海员个人收入所得税。完善航运相关法规建设代表们建议,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内河水运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出台《航道法》,完善水运管理相关法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交通厅厅长董永安提出,要加快制定促进水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依法保护内河水运资源,规范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行为;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交通厅厅长杨光成认为,内河航运发展中航道是中心,现有的国家法律体系中对航道的保护力度还很不够,航道、海事管理部门在依法行政时缺乏手段,力度不足,对航道的保护能力很差。建议国家尽快出台《航道法》,促使内河航道建设、管理、维护纳入国家法律保障体系中;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马志武则建议,在《航道法》中,要通过法律规定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航道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稳定投资渠道。还要制定《内河航运法》及《港口岸线管理保护条例》,建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体制机制,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表示,鉴于目前中国海洋维权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快《海洋基本法》立法制定进程,以立法形式加强高层协调,统一协调管理海洋事务,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强化海上维权,体现有效管辖,切实维护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
90 评论(8)

起个名太难

大连港(HK)日前宣布通过合资公司收购秦皇岛港集装箱码头两个泊位,持有15%权益。我们认为此项目有助于拓展公司在渤海湾地区的集装箱码头业务,且合作方中海码头与中海集团旗下航运公司关系紧密,有望为项目带来“港航一体化”的优势。但由于公司所持权益较低,估计盈利贡献有限,暂维持原盈利预测不变。公司目前仍面临多个在建或潜在收购项目,且未来有望收购母公司资产。上调目标价至50港元,等同08年NAV估值,对应2倍07年PE、3倍08年PE及4倍09年PE,重申“买入”评级。  合资收购秦皇岛港集装箱码头24#及25#泊位。公司上周五收市后宣布,持股34%的子公司大港集箱,已与秦皇岛港务集团及中海码头签署了合资合同,成立合资公司在河北省秦皇岛经营集装箱码头,三方持有权益分别为15%、55%和30%。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从秦皇岛港集团收购已安装在秦皇岛港24#和25#集装箱码头的设备资产,大港集箱将就此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根据公告,合资公司预计于今年11月底前成立,对秦皇岛港24和25号集装箱码头的运作也将同时开始。  项目前景看好,但权益较低,盈利贡献有限。实际上,公司早于9月6日已公告签署了上述收购的框架协议。根据《中国水运报》消息,经河北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站核定,秦皇岛港集装箱泊位改造项目疏浚工程已通过了验收,单位工程评定为优良,其中24#泊位水深0米,25#泊位水深为8米。我们认为此项目有助于公司拓展在中国渤海湾地区的集装箱码头业务,而且合作方中海码头与中海集团旗下航运公司关系紧密,有望为该项目带来“港航一体化”之优势。不过由于大港集箱所持权益较低,目前只有15%,估计对公司盈利贡献影响有限。  估计集装箱码头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6%。由于估计上述秦皇岛港项目的盈利贡献较小,且未来运营情况仍有待观察,我们目前暂不加入计算而保持原有盈利预测。我们估计07年公司旗下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将可达400万TEU,06-09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4%,按未来5年计也能保持约9%的增长速度。由于未来投产泊位主要以联营公司形式入账,06-09年集装箱码头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估计为6%。  估计油品/液体化工品码头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2%。公司目前仍然是香港上市港口股中唯一受惠油品码头业务的公司。鉴于具备300万吨原油储备能力的国家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选址大连港区,公司未来油料码头业务可望获得稳定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油料码头及相关物流业务的乐观预测,估计公司油料码头整体吞吐量06-09年复合增长6%。另外自中石油去年签约长期租赁用募集资金建设的12个原油储罐中的其中6个后,公司曾表示剩余6个油罐今年底可如期完成。我们目前估计公司该类业务收入06-09年复合增长2%。  维持码头增值服务收入预测不变。公司早前表示07年将有4艘拖轮到港使用,并将通过调整派出拖轮市场不拘和增加租金等措施来拓展港外市场拖轮业务。我们维持该类业务原收入预测不变,估计06-09年复合增长0%。  预期06-09年核心EPS复合增长9%。考虑到秦皇岛港项目盈利贡献有限,且未来运营情况仍有待观察,暂时维持原盈利预测,估计公司07-09年EPS分别为234元、262元、314元。由于公司06年23亿元经营利润中包括首次公开发售时超额认购所产生的一次性利息收入09亿元,剔除此项干扰后,预计公司核心EPS06-09年复合增长9%。我们预期未来3年整个内地港口行业继续处于快速建设期,公司旗下的在建码头项目则于08-10年分步进入完工阶段,至2011年公司将步入整体收成期,预计06-11年期间核心EPS复合增长率可达8%。  未来有望收购母公司干散货码头。早前曾有媒体报道,公司目前正起草一份提案,希望从母公司获得部分资产注入。目前没有注资时间表信息,但可能注入的资产将大幅提升公司的运营情况。而大连港管理人士也曾表示,公司可能收购母公司合计吞吐量达1000万吨的两个干散货码头,拟购码头主要用于进口铁矿石和煤炭。目前收购事项尚未明朗,我们将对相关进展继续予以关注。  上调目标价至5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大连港目前有多个在建或潜在收购项目,除了6个新保税油罐将于下半年投入使用增加盈利外,大窑湾三期集装箱项目已落实,曹妃甸油品化工品储罐码头项目已签下合作协定,另外公司还与大连中石油签下意向书拟在大连新港投建原油码头项目,加上未来有母公司注资预期,我们继续看好公司未来经营前景,估计公司08NAV估值为46港元。我们合并原12个月及长期目标价预测,并上调至50港元,相当于08年NAV估值不予以折让,对应2倍07年PE、3倍08年PE及4倍09年PE,维持“买入”评级。  -------------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的概念于199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kchael Hammer)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业务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导向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再造即对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再设计,通过人力资源与岗位结构调整,力求业务流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作业效率更高,服务效果更好的目的。  集装箱码头传统业务流程通过设立各个职能岗位,各岗位通过分工来分别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中本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各岗位更多的是追求本岗位的效率与目标,协同合作等横向联系比较少。由于很少有人经历整个业务流程,因而鲜有人能独立地处理整体性流程管理问题,员工通常只对所在岗位负责,从而使各岗位冲突不可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委;由于码头业务流程涉及众多环节和人员,出错的几率增大;岗位全优却不是整体最优的1+1不大于2的现象比比皆是。  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我们试图打破现行岗位的硬性区分,加强岗位协同合作,彻底改变目前各岗位以本岗位规定职能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形成处理某项码头业务时,共同以该业务流程的顺畅高效执行为目标,而不是单一追求本岗位的细分目标,最终取得1+1>2的效果,企业则由以职能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导向型企业。  1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及现行业务流程模式  1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即宁波港北仑第二集装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30日, 是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专业集装箱装卸运输公司, 位于北仑深水港区, 码头岸线总长1258米,前沿水深-5米,拥有4个设施一流的大型集装箱专用泊位,能接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年设计吞吐能力100万标准箱以上。配备有14台超巴拿马型的集装箱装卸桥和42台轮胎式龙门吊,其各种技术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计算机实时管理系统和现代化的专业集装箱码头配套设施设备;拥有104万平方米纵深的后方陆域。  公司自2001年3月1日投产以来,生产和经营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立了通往世界各大洲的集装箱航线网络,拥有欧洲、美西、美东、地中海、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等多条国际航线。从2004年9月份开始,公司实施了企在提高作业效率的M35工程,使平均船时效率有了迅速的提升,其中平均单机效率35自然箱/小时,干线船平均船时效率92自然箱/小时以上,大型船舶航次进出箱量在1000自然箱以上的平均船时效率120 自然箱/小时以上。2004年10月,被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评为10强集装箱码头公司和最佳效率的集装箱码头。  2 现行业务流程模式  集装箱码头业务基本分为装船、卸船、进箱、提箱、移箱五大块,其中就码头内部协作来讲,装卸船业务涉及到的岗位最多,流程环节也最多,是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研究的主要部分。相对来讲,进箱、提箱、移箱流程环节较少,下文我们重点研究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中装卸船流程的现状及其再造。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三期)装卸船作业采用轮胎式龙门吊工艺系统(rubber-tired transtainer system)。码头前沿采用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承担船舶的装卸作业,轮胎式龙门吊承担码头堆场的装卸和堆码作业,从码头前沿至堆场、堆场内箱区间的水平运输由集卡完成。  装卸船作业流程涉及到的主要岗位有船舶计划、船舶配载、堆场计划、当值控制与当值主管。按当前业务流程模式,各个岗位均有一套岗位工作标准,详细规定了岗位操作规程与工作要求。该模式细分并区分了业务流程中各个节点(即各岗位)的职能,以职能为中心的导向很容易使得各岗位各自为政,形成“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  船舶计划员从船公司/船代及集团公司处获得船舶抵离锚地时间、靠离泊时间要求等信息,制定船舶具体靠泊计划。船舶计划员就船舶靠离泊安排与码头内部其他操作业务岗位(如堆场计划、船舶配载、当值控制)基本不联系。处于下达计划的“高高在上”的位置,其制定靠离泊计划的信息来源基本来自外部,与其他岗位脱节,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不能体现码头实际的生产力。  在现行以职能为中心的流程模式下,船舶配载员按船公司预配及要求,结合当前既定堆场安排进行船舶配载。不难看出,船舶配载员主动性缺乏,沟通方仅有来自码头外部的船公司,亦是被动接受船公司配船要求,其与联系本应十分紧密的堆场计划员间却几乎没有联系,没有就船舶当前航次出口箱堆存安排与堆场计划岗位进行事前沟通,从而指导堆场安排,而是被动接受堆场安排。  堆场计划员也只按其岗位职能要求进行堆场安排,而不是与船舶配载员就各特定船舶特定航次进行事前针对性的个性化堆场安排。此种业务流程工作模式下,单从船舶配载岗位角度来讲,只要其遵循操作规程,配载结果在既定堆场堆存状况下肯定是最优或满意的;单从堆场计划岗位角度讲,亦可见其也是符合操作规程的,是达到岗位职能要求的。但整体而言,因为堆场计划员事先与船舶配载员没有就出口箱堆放条件进行沟通而按一般要求堆放,遇到严格的船舶配载要求时势必造成大量翻箱。  当前流程模式下,当值控制员严格按配载员就船舶的装卸船贝位分路进行装卸船控制,工作方法比较单一固定,能动性较差,与其他岗位间就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沟通机制,长期处于单一执行工作状态,工作积极性不高。本应具体协调统领船舶计划员、船舶配载员、堆场计划员、当值控制员的当值主管岗位却因各个岗位均以各个岗位的职能要求为追求目标而很难进行统一协调,各个岗位都在按各自岗位规范要求做好份内事。本应处于沟通协调中心位置的当值主管因此种缺少沟通协作的流程模式而发挥不了其统一协调的作用。  目前,这种缺少沟通、没有整体意识的职能管理流程随着三期吞吐量的大幅增长明显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一种能够联合各个岗位,以最终有意义的整体目标为导向的业务流程成为解决当前码头业务流程管理及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的必需。  2 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再造  对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首先要打破原来各个岗位各自为政,追求本岗位效率、目标的局面,对各个岗位及其整体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变原来岗位的平行分隔结构为循环联系的结构:  当值主管  船舶计划员 船舶配载员 堆场计划员 当值控制员  船舶靠泊计划 船舶配载 堆存安排 作业控制 效率监控  船舶装卸业务流程  图一:平行分隔型岗位结构图  船舶装卸业务流程  图二: 循环联系型岗位结构图  如图一所示,在平行分隔型岗位结构模式下,各个岗位分别按本岗位“岗位规程”工作,出现问题分别向各自主管汇报,分别对本岗位主管负责。而在图二的循环联系型岗位结构模式下,各个岗位在当值主管的统领协调下自由沟通、分工协作。闭合循环型结构将各个岗位整合为一整体,及时充分的沟通往往把问题的解决提前到计划的发出。而不是象原来那样事后追查原因,查找是哪个岗位出错。对岗位结构进行再造,就是力求建立如图二所示的整合型结构,信息自由流动于各个岗位之间,当值主管既是信息交流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一种民主自由的交流体制结构得以建立,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  岗位结构进行再定位、进行再造是码头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前提,建立了能够以流程为目标的岗位结构后,还要有科学的能够联动各个岗位的流程工作程序来指导规范各个岗位按流程整体最优的目标来履行各个岗位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三期码头近来在以流程最优为目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中,在业务流程工作程序的设计上,采用了能反映整个流程运作的信息载体在各个岗位间有序流动的思路,设计了能反映整船装卸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  “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能解决原来业务流程模式下,没有统一的信息载体将各个岗位有机联系起来的状况。采用能够反映整个装卸船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各个岗位不但有了互相就流程执行情况进行沟通,审查流程环节推进情况的契机,更为重要的是流程的流动情况大家一目了然,造成流动不畅的瓶颈也很容易被发现。从而及时通过沟通协作解决,使得业务流程高效运行。  按三期对通过“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串联各相关岗位的管理规定,该指导书有其有序的流程,也反映了实际装卸船的流程。该指导书由船舶计划员在指导书上反映计划思路后交由配载员,配载员按照计划要求对照集装箱船图分布安排好贝位作业顺序,确认重点作业路后交给当值主管,当值主管进行审定,最后交当值控制员执行计划,当值控制员发现作业过程中与计划不符或是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当值主管,由当值主管召集相关岗位解决。各个岗位的工作信息基本能反映到指导书上,成为有效沟通的手段。  船舶计划员可以从配载员反映的船舶积载信息中得知船舶装卸最多一路的装卸箱量,从当值控制员反映的策划信息中获得该船以往作业的效率情况,从而更为准确的制定靠离泊计划。堆场计划员则可以根据配载员对该航线船舶的配载要求对出口箱进行针对性安排,可以大大减少翻箱量。不管是当值控制,船舶计划,堆场计划,还是船舶配载、当值主管,各个岗位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必要内部信息都可以通过纸面或是口头沟通交流得到。各个岗位的工作效果也直接反映到指导书上。对各个岗位的岗位工作要求由原来以各自岗位职能要求为中心变为以流程高效为中心,各个岗位则努力工作以减少本岗位成为阻塞流程顺畅进展的瓶颈的机率,最终使得装卸船效率更高,装卸流程更加顺畅。  综上,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业务流程的再造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为岗位结构的再造,即由原来的平行分隔结构变化为循环联系型结构,此举为岗位间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岗位间人员互相学习、为人员合理流动提供了科学机制。在船舶计划员,堆场计划员、配载员、当值控制员、当值主管形成的闭合岗位整体中,当值主管因处于中心位置而对整个流程都能有所了解,必然成为熟晓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管理者,对于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其他各个岗位人员在努力提高本岗位对流程贡献的同时,因其工作以流程最优为目标,必然大大强化他们的整体观念。在业务技能上,也因沟通协作而具有复合性。另一方面即为业务流程程序的再造,采用了 “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 这一统一信息载体的有序流动将各个岗位有机联系起来。采用能够反映整个装卸船作业流程的“单船作业计划指导书”,各个岗位的工作目标由原来以各自岗位职能规程为目标转变为以整个装卸船流程为目标,各个岗位的业务亦由独立分开变为有机结合。  点评:该论文的题目称作“宁波港三期集装箱码头装卸船流程再造”好象更准确些,因为内容讲的就是装卸船业务流程。文章表述简洁,观点清晰。业务流程再造,体现的是管理创新,值得研究和推广。管理出效益,如果作者不只是从定性上介绍流程再造的成果,而且能有效益或效率方面的数字作为支持,那么,文章的价值就更高了。(本文获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2006年高峰论坛“宁波港杯”论文竞赛优胜奖)
22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