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6

龙发集团
首页 > 考试培训 > 户外救援培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十架方舟

已采纳

蓝天救援队创始人是谁

蓝天救援队创始人是谁,蓝天救援队参与救援是没有任何收费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对紧急救援服务的行政采购、社会捐赠。加入蓝天救援队是没有工资的。蓝天救援队创始人是谁。

“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成立于2007年,中文名:蓝天救援。

总指挥

张勇,别名远山、远山凝碧,河北省邢台市人,毕业于河北大学法律专业。资深户外救援专家,高山协作员、武警部队特警退役,擅长擒拿、射击、野外生存。

组织结构

救援队设总队长1名、副总队长3名,总队部和直属队20-30人。救援队共分为三个支队和一个直属队,每个支队约65人,内设支队长、副支队长,下设分队。三个支队各有5个分队: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直属队则由参谋组、技术组、保障组组成。

蓝天救援队加入条件:

1、年满二十五周岁,身体健康,愿意志愿参加救援培训和行动的合法中国公民。

2、有一定时间和能力,有正常的工作和收入。

3、认同蓝天救援理念和《蓝天救援公约》、遵守蓝天救援队纪律和各项制度。

入队誓词:“我志愿加入蓝天救援队,遵循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勤奋刻苦、努力训练、团结有爱、自助助人,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的挽救生命。”

作为志愿的民间救援队,志愿者们提供的服务都是无偿的,而且基本没有活动经费,资金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救援行动的成本基本由救援队队员承担,救援装备几乎都是队员自己筹备。

从最初的户外登山,到聚到一起帮助陌生人,再到成立规范化的救援队伍,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源于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每一次参与救援,蓝天救援队的队员都统一身着蓝色制服,在危难时刻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做好事自掏腰包,队伍却愈加壮大。无论是黑夜还是白昼,只要接到求救电话,都会迅速集合,并圆满完成任务,始终不忘初心,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据悉,蓝天救援队参与救援是没有任何收费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对紧急救援服务的行政采购(用于救援行动中的公共费用、装备采购、维护和社会服务项目执行)、社会捐赠(没有商业回报要求的捐赠)。此外,因为属于公益救援组织,加入蓝天救援队是没有工资的。

资料显示,“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成立于2007年,

中文名:蓝天救援

英文全称:BLUESKYRESCUE(简称BSR)

蓝天救援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立品牌授权的救援队,全国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50000余名其中有超过10000名志愿者经过了专业的救援培训与认证,可随时待命应对各种紧急救援。

1、资金来源:蓝天没有任何收费服务或救援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对紧急救援服务的行政采购(用于救援行动中的公共费用、装备采购、维护和社会服务项目执行)、社会捐赠(没有商业回报要求的'捐赠)。

2、安全保障:蓝天救援指挥中心发起的救援、保障任务为参与任务的所有队员全部购买人身安全保险;队员根据自身能力志愿报名参加;大型救援行动,由北京蓝天救援队承担救援现场的大本营运作费用。参与救援行动的各队与队员各自承担路费。

“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成立于2007年,中文名:蓝天救援,英文全称:BLUESKYRESCUE(简称BSR)。工作范围涵盖:山野救援、城市救援、水域救援、自然灾害救援、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意外事故救援和防减灾培训、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保障等各领域。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立与独立是蓝天救援队遵循的普世原则,它虽跟全国各地的很多政府单位有合作,但仅限于合作,不是隶属。无论是台风、地震、雪崩、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是山林火灾、大型意外事故与其他户外安全事故,都在BSR的救援应对范围内。

为了保持中立与独立,蓝天救援还不接受任何商业合作、不做广告、不做冠名,没有任何收费服务。蓝天救援队所有的救援行动,小到打捞溺水者、大到地震救援,都不会向被援助者对象收取任何费用。这也是蓝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蓝天救援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立品牌授权的救援队,全国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50000余名其中有超过10000名志愿者经过了专业的救援培训与认证,可随时待命应对各种紧急救援。蓝天救援是以志愿服务为原则、以建立和推动国内民间救援体系的发展,使每个国民享有免费紧急救援服务为宗旨,以专业化、国际化救援机构建设为目标。

BSR的任务是协助政府应急体系展开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参与各种灾害事故救援行动,减少灾害和事故造成的财产和生命损失。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际救援,BSR已经形成了一个建立在风险处理及预防基础上的综合性应急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涵盖生命救援、人道救助、灾害预防、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灾后恢复和减灾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的人道救援机构。

户外救援培训

272 评论(9)

祖国的砖。

中安救援队:队徽的意义:以预防灾害为主,以救援力量为辅,构筑长城一样的防灾体系,应用六组科学救援技术,坚持追求健康、救死扶伤的国际救援理念,凝聚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中安救援队的意愿:在灾害未发生时,推广普及防灾及公共安全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同自救互救的能力,并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当灾害发生时,凝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义务救援、挽救生命。我们的口号是:灾害面前有我们和你在一起中安救援队目前组织的公益活动:自救互救知识培训、户外及校园公益活动、旅游景点公益活动、企业公益活动、商场公益活动及针对孤儿院、养老院的义工服务等等为了中安救援队的快速发展,现对社会上有爱心、热爱公益事业的广大北京志愿者进行志愿者招募:

359 评论(14)

向娟宅女

大学生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系列随着冬天的来临,天气越来越寒冷。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安全隐患每时每刻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中总能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而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此时,掌握一些必备的急救护理知识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邀请了晋中市红十字会的赵队长和杨副队长为我们讲解急救知识,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解,我们能够在各种危险中能够准确的运用相关的急救知识,不仅能够救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通过赵队长和杨副队长的讲解,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到大学生应急救援队。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急救护理的知识,逐渐掌握基本的救护方法,以便在突发疾病及意外伤害时能够自救互救。整个培训分为讲解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普及急救知识,掌握先进,正确的基本救护理念,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进一步推动急救方法的普及,使“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在大学生中得到普及,促进和推动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要:我国目前拥有在校大学生人数达2 000多万,由于大学生群体应急救援知识储备不足,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自救知识和互救能力缺乏,缺少相关的处置经验极易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因此,只有高度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的应急救援能力,才能减少学生的意外伤亡,从而维护高校的稳定。关键词:大学生 应急救援能力 对策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c)-0112-02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应急救援能力,笔者对身边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危机意识缺乏,应急救援知识了解甚少、应急能力不足。对于大学生出现应急救援能力低的原因,有近70%的人选择“学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对这方面不够重视”,有30%的人选择“学校没有提供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没有机会接受这方面的训练”。而对于应急救援训练,只有20%的大学生“听说过,并且训练过”,65%的大学生“听说过,但没训练过”,还有15%的大学生“没听说过”。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对大学生应急救援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目前大学生应急救援能力较弱,一旦发生突发性灾害事故,将难以应对,从而造成伤害事故时有发生。1 当前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援能力薄弱的原因 高校救援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2010年,我国高校第一支大学生应急救援队在河南理工大学正式成立,据悉,这是在全国高校中成立的第一支应急救援队,对提高在校应急管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促进我国应急救援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全国有普通本科院校879所,普通高职(专科)院校1 266所(独立院校、军校、港澳台院校除外),成立应急救援队伍的高校不到1/3,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处置不同灾害事故,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专业化队伍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救助装备相对落后,创新开发能力不强目前我国高校应急救援队伍所使用的装备,大部分是应急救援较基础的设备,如:灭火器、呼吸器等,其装备的配备率和技术含量等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目前的大学生对于身边的资源与自身的优势还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应急救援设备的认识与改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1] 应急救援制度的普及与知识推广不平衡由于近几年来,高校火灾事故频发,许多学校都相应建立相关机制,大到应急防范制度,小到用电规章。而对于应急救援的知识却相对少了很多,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大学生都不清楚二氧化碳灭火器正确的使用方法。所以笔者认为高校的应急救援队伍不但应学会处理突发事故,更应多向同学、社会宣传应急教育和应急意识等知识。 山地户外救援技术有待提高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仅有二百七十几支特勤队伍,一万五千余名特勤队员,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高校既然成立了大学生应急救援队伍,那么其服务范围就不应只限于学校,还应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应急救援活动。而作为大学生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缺少开展山地户外救援行动的经验。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援队伍应与当地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展开合作。[2]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约350余支民间应急救援队伍,且呈现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趋势。据了解,有此合作的便是泸州市山猫山地救援队与四川警察学院应急救援队,两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效果良好。同时由于专业技能、经验、器材装备保障上都与现实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山地户外救援技术的提高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相互配合。

30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