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5

julystar77
首页 > 考试培训 > 语文考试教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桠枫娇娇

已采纳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二、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三、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4、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

比拼二: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2)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3)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1)小组长负责: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2)同桌互谈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

(3)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4)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5)全班参与评选。

3、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比拼三:推荐优秀书籍

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表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1)发表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用自己的话讲而不是读。

(2)自练。

(3)自荐,上台推荐书籍。

(4)学生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5)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6)鼓励学生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7)根据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产生新擂主。

(8)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

(9)对当选者表示祝贺。

比拼四:合创精美小报。

1、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一次一次紧张而快乐的比拼,同学们的收获更多了,体会更深了,对同学的了解更全面了,对吗?我想如果把这一块一块分散的比拼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制作成一张一张精美的小报,不仅我们的同学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同学了解我们,认识我们,让他们也获得知识。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2、寻找合作伙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强强合作或强弱合作,杜绝弱弱合作。

3、比拼时间为一星期,要求书写整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4、一周后评比,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各若干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

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诗意导入

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

温故知新走进《诗经》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

诵读涵咏

感知诗意

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

3、全诗梳理

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

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

品读鉴赏

探寻诗情

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

明确:相约、相赠、相悦

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

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细节和心理描写;

(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

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活动四:

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

《诗经》中的爱情恋歌

1、《诗经·周南·关雎》

2、《诗经·秦风·蒹葭》

3、《诗经·郑风·子衿》

全诗总结

学生赏析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诗歌。

教师点拨指导

让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后作业

用最精彩的语言改编《静女》,形式、文体不限。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课后点评

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板书

情人相约图

静女情人相赠图

情人相悦图

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对比论证方法。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教学。

2、早自习预习文章,疏通字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利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诵,直至背下全文。

【 教学方法 】

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记分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全屏展示。)

同学们,上课前给你们播放的歌曲好听吗?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我国要设立这个节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家说的很对。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巍然成风,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千古佳作《师说》,从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解题、出示教学目标

1、解题:

“说”,古代散文中的一种,属议论文范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通常这类文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的道理”,“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三、朗读欣赏与指导

1、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四、研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1、把全班分为三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

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从师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依次说明了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

提问: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抨击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人,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

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 爱其子──与其身

百工之人──士大夫族

找三位同学,师生合作共同朗读第二段,进一步明确三组对比的内容。(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稍加点评。)

分组背诵三组对比。

4、理清第三段思路:

(全班男生齐读第三段。)

提问:在“从师”这一问题上,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作出了什么论断?

明确:

孔子的行为

三段──结论

孔子的言论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三段。)

5、理清第四段思路:

(全班女生齐读第四段。)

提问: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作者提到了哪些原因?

明确:

四段──交代缘起:好古文不拘于时

五、小结

这篇课文四段都围绕“从师”这个问题展开。第一段正面论述从师之道,说明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第二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第三段运用孔子的言行,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段交代了写作缘起。

六、齐背全文

1、请同学根据板书背诵全文。

2、播放画面,配上音乐,师生共同背诵全文。

七、总结

1、统计各组最后得分,宣布比赛结果。

2、布置课外练习。

语文考试教案

127 评论(12)

julystar77

一、教学目标(一)小学【知识与能力】①学生会认_________等______个生字,会写________等______个生字,理解________等______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①研读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修辞方法,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②通过小组合作、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阅读鉴赏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学会在生活中_________。(二)初中【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把握_________。【过程与方法】①通过_________的方法,了解________等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蕴含的________感情,激发学生________的思想感情。(三)高中【知识与能力】①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________的内涵;②了解________、________等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①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感受和体验文章_________的艺术特色;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蕴含的________感情,激发学生________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研读文章________的内容,把握_______的内涵,学会运用_______,提高______的能力。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________情感,引起_______的共鸣。四、教学过程

24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