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0

福气娃娃TT
首页 > 考试培训 > 汪志广培训心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侯总大大

已采纳

———北师大培训侧记            炎炎夏日中,我们迎来了培训的第二天。上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付宜红博士为大家献上了《国家课程标准及教材政策导向》的讲座。        付教授从当前国家课程、教材政策;课程、教材新动向;课标、教材新变化三个方面,为我们剖析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以及部编版新教材增强的六个意识的内容。并引用教育大会内容,指导参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好五个统筹任务、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并把“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作为培训的重点。让我们更直观更系统的了解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课标、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教材的变革,有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观念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情怀和追求。       付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她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关怀,用通俗的语言传递给参训教师。使我们在理解最新教育动态的同时倍受鼓舞。               下午,有“教育界郭德纲”之称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汪志广教授为我们做了《新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追求卓越做幸福教师》的讲座汪教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独特见解让我们耳目一新。               汪志广教授对教育新常态特征的深刻分析,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教育由如何教“贫”到如何教“富”,由“面向全体学生”到“面向每一个学生”,由“物的建构”到“人的发展”。他对教师方法论的阐释让人豁然开朗: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才能有创新;扬长避短才能彰显有个性,诲人不倦才能成为幸福的老师!               汪志广教授的讲座以积极乐观的职业情怀、敏锐的职业视角、睿智的教育思维、深厚的职业素养让我们如沐春风。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声情并茂的分析,使我们参训教师内心受到洗礼和震撼,谈笑之中见真谛,嬉笑之间尽智慧!       培训结束后,康乐明德学校三位老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分享 。三位教师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培训机会,让我们有幸见识了教育专家的教育情怀;聆听专家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解读;把握了国家对教材改革正确方向。使我们更坚信做教师的信心。编辑:张慧琴  兰立文    王学文    韩润柏    武小红审核:武小红

汪志广培训心得

335 评论(15)

renee的天空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从97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最初的汹涌澎湃,到后来的微动涟漪,再到现在的一潭死水,生活逐渐麻木迟钝,教学日趋随波逐流。我,急需一次生命的唤醒,灵魂的重启。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2018年底,我加入了晋城市名师培养工程,成为初中语文站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培训学习。      干柴遇到烈火,必然被点燃;花朵遇上春天,必然会绽放;欲挣脱羁绊的种子遇见雨露的滋养,必然被唤醒。      三年的名师工程培训学习,唤醒了我对阅读的热情。      我读名师工程部推荐的图书。读鲍鹏山的《孔子传》,了解圣人的坎坷经历,深悟圣贤的博大情怀,感念自我的渺小迷惘,慨叹人生的真正意义。读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感悟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教育姿态,让自己更好地站稳三尺讲台。读李政涛的《教育常识》,褪去五彩的外衣,凝视教育的本真,让朴质、纯真的教育眉清目秀,沉入心海。读汪志广老师的《如何做一名好老师》,重新审视自我,认知教育,指导实践。      我读语文名师的教育教学专著。读余映潮老师的系列教学实录丛书,感受他做课的厚实、巧妙、灵动、优美,力求感悟在内心,落实在课堂。我读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系列丛书,理解青春语文的含义,感受青春语文的内涵,憧憬青春语文的活力课堂,学习青春语文的七种课型。“你的活法就是你的教法,你的活法就是你的写法”,打通语文与生活也成为我的教育追求。我读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他浅浅地教语文,却让人无时不感受到他对语文的深刻理解。他善于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感受语文的美妙;他江南水乡的纯美文笔,如浅浅溪流,把人带进深深的语文世界。我读《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让自己平时没有重视起来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学成长的田野。      我读班主任工作教育专著。读钟杰老师的班主任系列作品《治班有道》《一起走向美好》《新入职班主任成长百宝箱》等,看钟老师与学生的“恩恩怨怨”,品钟老师班级管理的智慧,悟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师生关系更和谐了,班级管理更轻松了,教育生活更从容了。重温魏书生老师的系列作品,让教育思想时时接受洗礼,让班级工作处处显出创意。读《理想的教室》《班主任微创意》《创新班会课》《打造高绩效班级的33个游戏》《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时学妙招,处处讲策略,人人求上进,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我读其他各种各样的书籍。读孙绍振老先生的《文学解读基础》《演说经典之美》《经典小说解读》等书,腾云驾雾般欣赏我不了解的文学世界,为文本解读寻找突破口。读《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欧阳修传》《诗圣杜甫传》等各种传记,看人生起伏,悟世情百态。读《主角》《喜剧》《文城》《我与地坛》《把栏杆拍遍》《中国文脉》等文学作品,穿越别人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体验。读《幸福,从接纳开始》《微教育》《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真实的幸福》等书,力求从心理层面为自己僵化的教育思想找到新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      当阅读的热情被唤醒,我乐此不疲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慢慢痴迷,渐渐沉醉。      三年的名师工程培训学习,唤醒了我对写作的兴致。      说来惭愧,作为语文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威逼利诱”让学生写作,可自己却对写作无动于衷。20多年来,除了上级布置的任务,自己很少能提起笔来。参加名师工程部的培训学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读书少、懒动笔是我教师生涯中最大的损失。因为很少动笔,所以许多宝贵的经验便不能被保留;因为很少动笔,所以许多失败的教训便没有被记录;因为很少动笔,所以走得匆匆,看得濛濛,做得草草,想得粗粗。20年来,留下来的只是一片荒芜。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多说无益,写起来再说,于是从教20年后,我开始拿起笔来,抒写生活。        我写晋城名师工程部每次外出学习的心得感悟。《京师问道悟成长》中有我对教师生活的重新定义:做教师要身体健康,做教师要博览群书,做教师要外出旅行,做教师要研究课题……我愿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夯实理论学识,怀揣仁爱之心,追求幸福的教育。《文化深厚孕美德,教学简实育栋梁》中,有我对文化建设的思考。海陵中学的校园处处是文化,一条标语,一块绿地,一棵桂树,一座凉亭,一面墙壁;一草一木都在说话,一山一石皆有深情。如皋师范附小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大成殿,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孔子像,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文化。学校要重视文化建设,班级也要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文化的力量更是无穷的。      我写导师入站时备课讲课的经历,写讲课后的感触和反思。为了上好《你是这样的人——品词析句识杜甫》群文阅读课,我反复品读文本,潜心阅读《诗圣杜甫传》,写下《人生只一季》,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上好这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讲完《壶口瀑布》,在付老师、马老师和初语站各位老师的点评后,我回顾备课环节,反思上课过程,写下《吃透文本才能站稳课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舞台》《这些遗憾很美好》等文章,总结上课心得,记下入站感悟。在作文专题交流会后,我充分意识到这么多年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片空白、止步不前,写下《走起来,我们离目标就不远了》一文,表达自己在作文教学上理念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我写班级故事与教育随笔。自晋城名师培养工程部从北京学习回来后,我便开始注重记录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最美丽的你们》是我新年对孩子们真诚的祝愿;《做人要有责任心》是抓住教学细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问收获更要问耕耘》是想告诉孩子们,不要只关注考试成绩这个结果,更要关注平时学习的过程;《人生有一种痛,叫再也回不去了》是想让孩子们明白,珍惜每一天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我感谢……》是想表达三年来我对孩子们对家长们发自内心的谢意……《张老师评作文》我写了30多期;《刚子的日常》我写了20多篇;《我这样做班主任》我写了12篇,《教研听评》我写了近十篇;《我这样做班主任》《依托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班级》《一路阅读,一路成长》三个讲座稿应运而生……三年近百万字的教育教学生活记录,让我充实,亦使我成长。        我还写各种生活随笔。《永远的遗憾》《今天回家看父母》《春天的思念》《老屋》等文章,忆往事,写亲情,思亡魂,叹人生,生命因此而厚重;《每天都是好日子》四篇文章,有对人生的迷惘,有对无常的焦虑,有对生活的感叹,最后终于在得失中学会放下,而走向平和;《再看神州普华章》《中国人定能笑傲风雨红旗扬》《风雨后中国更富强》三篇戏文,是为武汉加油,是给“战疫”助力,是一个平凡教师在国难面前最文弱的表达。        当写作的兴致被唤醒,我心甘情愿地跋涉在文字当中,充实而美好,恬静而幸福。      三年的名师工程培训学习,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20多年的教育工作,渐渐疲惫,渐渐沉沦,渐渐迷失。以为教育就是管着一群躁动不安的少男少女们相安无事;以为教育就是把参考书上的讲析复制在备课本上,然后再粘贴给学生;以为教育就是备课上课判作业应付各种考试。然而走进名师工程的队伍中,接受线上线下各种培训后,浏览必读选读的教育专著间,我对教育又有了新的思考——      班级管理不是管束,而是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向着共同构建的班级蓝图逐梦飞翔。这里有仰望星空的憧憬,有脚踏实地的步行,有“因班制宜”的文化建设,有丰富多彩的成长活动,有心心相印的感情交流,有心潮澎湃的人生畅想。这里有诗意,更有远方。      语文教师不是参考书的搬运工,而是各种文本的点灯人。在文字中出生入死,触摸那个文本特有的气质,抓住关键的教学要点,设计简实的课堂思路,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让课堂充分地开展活动,让师生充分地敞开心灵,在文本、学生、老师、编者之间,架起一座彼此理解、互相交融、和谐美好的桥梁。      真正的教育是生命教育,是一位教师借助学科,借助班级,点亮每个孩子的希望之灯,点燃每个学子的生命之火。学会知识,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育应该是每个孩子一生最朴素也是最清亮的底色。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用自己的成长去更好的助力学生的成长,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仁爱之心去为学生一生的幸福铺路垫石,最终让学生的生命走向完满,追求卓越,拥有幸福。      当教育的思考被唤醒,我自信优雅的行走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游览着,欣赏着,等待着。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三生有幸遇见你,谢谢你,晋城市名师培养工程部。      谢谢你,给了我三年的培训学习机会;      谢谢你,唤醒了我的沉睡欲醒的心灵;      谢谢你,赋予了我第二次教育生命。      我也将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然后去温暖、去唤醒更多的生命。

34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