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0

我家的笨笨蛋
首页 > 考试培训 > 说唱培训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家D玫瑰

已采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久,顺德曾组建40人的“顺德龙舟粤剧团”,到各地表演谋生。该剧团于1954年解散,之后艺人各自活动。到了1960年代,除了著名粤剧家文觉非的作品《倒卷珠帘》,再也没有新作品出现。文化大革命时龙舟说唱被彻底禁止。龙舟说唱表演者大多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在街头卖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龙舟说唱的参与者日益老去,新的继承者却不再自然产生。以杏坛为例,从2003年开始杏坛文化站对愿意学龙舟说唱的年轻人奖励500元。但几年过去一直无人问津。 2003年,广州市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白薇及相声演员吴家耀、说书演员崔大纶等在佛山地区尤其是顺德多处寻访,终于在杏坛镇北秀村发掘到几近消亡的“龙舟说唱”,并在当地的龙伯的家里发现了一根“龙舟杖”。回到广州后他们依照设计图也仿制了一把龙舟杖。2005年广州民俗文化节上,吴家耀手执龙舟杖表演龙舟说唱,吸引到媒体的关注。2005年顺德杏坛统计当地熟练掌握龙舟说唱的只有6人,6人中年纪最小者已经有70岁。他们即使是演出,也只是在春节期间出演,其中以伍于筹、尤学尧的说唱为著称。2005年年底,龙舟说唱登录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并于2006年正式公布。自评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珠三角各地政府更加重视龙舟说唱的传承及发展工作。在顺德杏坛,一方面2006年杏坛“民俗民间艺术培训基地”开始运作,龙舟说唱作为一个主要项目开班,第一批学员约有30人,但绝大部分都是老人家,最年轻的也在40岁以上。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主要技巧。这批学员还将自己编写的说唱词结集出版成《龙舟歌词集》。另一方面,为培养年轻一辈的接班人,从2006年底开始,杏坛镇在麦村小学选拔了20多名小学生做龙舟说唱的培训对象,并为他们编写了专门的说唱词如《孔融让梨》、《铁杵磨成针》、《一朵红玫瑰》等。2008年,杏坛人伍于筹与尤学尧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舟说唱传承人,但当年6月伍于筹因病去世 。当年下半年杏坛中学开设龙舟说唱培训班,参加学员有35人。此外,据杏坛政府称,杏坛成立了“龙舟说唱协会”,研究编写新的龙舟说唱词。并计划在当地其他中小学普及龙舟说唱教育。

说唱培训班

161 评论(10)

帅哥啦阿妹

三个月,基本学习,想在往深学,就不一定多长时间了

85 评论(11)

yaodabian0214

岭南非遗——《龙舟说唱》龙舟说唱在岭南的起源与发展!

19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