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2

TINA敏敏敏
首页 > 考试培训 > 儿童国画培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应该勇敢

已采纳

你是学国画的,那你有很多优势,那素描、书法一定会,开始做培训班初期,基本都是一个人当N个来用,可以看一下培训班附近最好是小学吧,家长比较喜欢就是一站式服务,可以上了书法,再上素描,国画的课程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再增加。国画决定由市场,只是需要时间去养!加油吧……

儿童国画培训

217 评论(10)

quanshanneko

通过特殊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一举多得。中国水墨画的核心离不开笔、墨。在让孩子们学画水墨画之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了解水墨画的各种工具以及性能特点。 毛笔既是一种书写工具,又是抒发心灵、性情的一个媒介,这种世代相传的媒介既圆润、柔和,又锋利沉重,加上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无穷。历来中国人真性情都曾在这种独特的笔墨中得以挥洒。童年时代学会使用这种工具与材料,领略它们的趣味性并有所实践,无疑于在孩子的心田深处撒播下热爱、理解、认知传统文化的种子。于是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徜徉于笔墨游戏之中,如: “点线面,一家人”,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去了解绘画基本语言的之间的相互联系,“比比谁的变化多”,旨在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不同用笔产生的艺术效果,增强学生对用笔的感受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倾向于帮助学生了解水性、墨性、色性,体验水、墨、色三种物质相融相斥的变化过程,独具韵味。“我的线条朋友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丰富的墨色和水色来画直线、曲线、折线、长线、短线、体会线墨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还有“迷宫笔墨行”,“钓鱼大擂台”等,这些游戏的介入使儿童先是感到“有趣”在先,“兴趣”相随,当孩子们已然被这种笔墨游戏所吸引而感觉“其乐无穷“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趁热打铁,进入第二阶段。二、“写”尽世界真奇妙——“搜尽奇峰打草稿” 要想画出有独特感受的水墨作品,没有写生的经验,没有细致入微观察能力,没有对形象的记忆能力是不够的。因此我在儿童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之后,开始带领学生向另一高地出发,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写生能力,使他们在作画时不再“手足无措”,大脑空空,而是“成竹在胸,包罗万象”。具体做法是:1、室内写生。即摆几组静物或人物动态,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然后用笔墨直接画出内心感受,不起稿,也不要求面面俱到的显现,只要把对形象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印象表达出来即可。意在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养成大胆用笔用墨来描绘生活的能力,作品能呈现出大家风范,而不拘泥于小节,锻炼儿童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与理解力,这其实便是水墨画中所追求的妙手偶得、气韵生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 2、走进生活。芸芸众生,千姿百态,都市繁华,高楼林立,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草长莺飞,云海奇观,……大千世界的一切一切,古往今来无不是艺术家表现的对象,不走走看看,无异于井底之蛙,管中窥豹。因此多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到自然中去寻找艺术的源泉与灵感是大有可为。 学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能用笔墨直接描绘家乡的山山水水,颇有韵味;都市水墨系列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形式的美感,痛快淋漓;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创作激情,眼界大开;学生找到了画水墨画的感觉:无拘无束。而教师能始终如一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尊重孩子的情感,鼓励他们积极的表达、表现自己,对个性、创造性、自信心的培育都有高瞻远瞩的效果。这些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感受来承接传统文化的尝试,对中国水墨画的未来发展极具实践意义。

262 评论(14)

泡菜汤Ojz

【 #少儿兴趣# 导语】少儿们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很多培训班及学校都开有国画课,但他们在国画教学中,都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少儿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图片,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总之,少儿们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334 评论(11)

北京陆少

我开过美术班,我给你说说刚教国画是不行的 什么课都开才行 素描 简笔画 线描 国画 手工 这样才能赚钱你如果租房子 投入大 而且万一经营不起来很吃亏最好自己的房子招生就是看附近最好小孩多就可以,发传单,印名片 免费试学 就可以招到学生了学费最好便宜些 小班教学

343 评论(10)

没想法咯

办好国画培训班,应该从生源,运营模式上入手,打开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8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