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1

米苏and妮娜
首页 > 考试培训 >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艾米莉郡主

已采纳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调查测试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注意:请将第1卷的答案填入第Ⅱ 卷前面的选择题答题栏内。1•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2.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C.御史大夫 D.丞相—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唐.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 A.工部 B.户部 C.礼部 D.吏部4.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州的长官 D.在中央始设三省六部5.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 制度的重大变革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⑧④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 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的是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7.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东征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D.西征军取得鄱阳湖大捷8.1912年清帝退位表明中国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封建制度的结束 C.辛亥革命的彻底胜利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9.中共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10.下列中共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中为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大生产运动 B.整风运动 C.减租减息政策 D.土地改革11.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双十协定》的签订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3.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A.九届人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4.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对香港租借的时间到期 B.“一国两制”政策的灵活性 C.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5.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16.新中国成立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是 、 A.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B。尼克松访华 C.毛泽东会见美国友人斯诺 D.基辛格秘密访华17.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梭伦改革D.亚历山大改革18.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早期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民法大全》D.《万民法》19.下列国家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20.英国“光荣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 A.建立了共和国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废除了君主制 21.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中拥有宣战权的是 A.总统 B.国会 C.内阁 D。参议院 22.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第二帝国的覆灭 B.第三共和国的成立 c.国民会议的召开 D.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3.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同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是 A.宰相对议会负责 B.宰相是内阁首脑 C.宰相对皇帝负责 D.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24.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明确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 A.《和平法令》 B.《四月提纲》 C.《土地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2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7.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8.二战后初期,美国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是 A.苏联 B.中国 C.华沙条约组织 D.第三世界 29.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是在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末 30.东欧剧变中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是 A.波兰 B.民主德国 C.匈牙利D,南斯拉夫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6分,第27题7分,共13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以上材料选自薛金星主编《中学教材全解》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宰相的职责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自秦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在中央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后来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克《七大洲风云四十年》 材料二回答.(1)据材料一,戴高乐总统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是由哪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的?(3分)(3)据材料二说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又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8分,第29题9分,第30题10分,共27分。28.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7分) 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2分)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4分)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2分) 29.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0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重大突破?原因是什么?(9分) ~18世纪,英、法、美三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回答: (1)英、法、美三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形式?(6分) (2)美国联邦宪法体现的原则是什么?(2分)根据这一原则美国联邦政府分为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2分)(命题:陈进才 程学军 审核:金兆祥)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调查测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2=60分)1-5 BACDC 6-10 CCABB 11-15 DDADC16-20 ACCAC 21-25 BDCCB 26-30 CAABA 二、材料解析题(6+7=13分) 26.(1)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2分) (2)相权过重,威及皇权。(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废丞相分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 27.(1)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2分)。(2)煤钢、经济和原子能三个共同体组成。(3分)(3)从欧共体到欧盟;(1分)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三、问答题(8+9+10=27分) 28.(1)1842年(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3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3)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失败(1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29.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分)重大突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3分) 原因: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或支持)、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3分) 30.(1)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美国:总统制。(6分) (2)“分权与制衡”(三权分立)(2分);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如答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亦可得分(2分)。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

337 评论(15)

冬射未至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历史 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 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A.反映了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了国共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C.反映了中共抗日的游击战术

D.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大海中

9.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12.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 文章 (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③《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 文化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3.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有权利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尼西阿斯说:“男人就是城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享有公民资格的多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

B.男性公民,可以参与公民大会,拥有城邦权力

C.排斥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的民主权利

D.公民的出现表明政治上血缘关系开始取代地域成分

1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根本要求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17.朱自清在《论 标语 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8.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C.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2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6分)

2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8分)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分)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

材料二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照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 措施 ?(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是怎样的?(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很多权力中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四中,反映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答案

[“拜高堂”,体现了“敬祖”,故是宗法制。]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

[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这正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材料中“行程两万”可判断是在长征途中的事,从“挽国邦”进而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21.(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皇权独尊。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影响深远。

(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

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异同点:①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22.(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23.(1)1949年。

措施: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2)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西欧、日本崛起;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4)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检测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检测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 高一历史必修一考点知识

★ 高一必修一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27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