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也去不了
#学问分享官#
一.试卷的性质
目前,我国的考试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学历考试,它是用来检测考生是否达到学历要求;还有一类是学能考试,它是在已经达到某种学历的考生中选拔比较优秀的考生。典型的学历考试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毕业考试。典型的学能考试有:中考、高考、考研等。它们的最大区别是通过率不一样,由此决定了试卷的难易程度。就一般而言,通过率(录取率)越低,试卷的难度就越大。近几年以来高考试题的难度,从整体上来看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考的录取率越来越高。
二.考试的目的
一是为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二是有利于推动中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三是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高考各科出卷的人员构成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中学教师组成,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推动中学各个学科的教学;第二种是由高校教师组成,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高校选拔适合今后进一步培养的新生,(听说)目前以这种方式为主;第三种方式是由高校和中学的教师联合组成,这样的方式可以兼顾第一、二种组成方式的优点。教育改革虽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不可能把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教材改革可以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教材改革说白了就是对现行教材做适当的增减,高考通过大大加大教材新增内容部分的分数比例,来推动教育改革。显然,你如果不重视教材新增内容的学习,你在高考中肯定要吃亏。甚至在新教材推行的前一年,在高考试卷上就有明显的体现。
三 高考命题的原则
1. 各科命题不能超过《课程标准》所能达到的难度 。
2 .各科命题不能超过《考纲》所能达到的难度 。命题遵循《课程标准》和《考纲》,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和《考纲》。
3. 各科命题不能超过教材所能达到的难度。
4. 变过去的知识立意为现在的能力立意 。
5. 高考试题源于课本,但不高于课本 。
6.在设计高考试卷的难度时,除了要考虑中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考虑使用试卷的省份的考生水平,这是确定整个试卷难度的基础。
7. 数学试卷的整卷难度一般控制在-之间 。折算成平均分就是在分——分之间。实际情况是 平均分达不到分的时候非常多 。
这些原则都是用来控制试卷难度的。试卷的难度是每年高考考生、教师、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它对考生高考成绩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 试卷的难度是靠什么来控制的?主要是靠命题教师的经验 。如果命题教师完全由高校的教师组成,这种经验相对于中学教师而言要少一些,这就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难度忽大忽小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高考试题很难,考生、家长、教师对此颇有微辞,对这样的试卷的批评之声此起彼伏。但国家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却不是这样认为的,这主要是对高考命题原则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造成的。例如,各科命题不能超过教材所能达到的难度,这个原则应该这样去理解,某某题是教材中最难的一道题,而高考题的难度只要没有超过这道题的难度,那么这个原则就被忠实地执行了。基于同样的理由,各科命题不能超过《课程标准》所能达到的难度、各科命题不能超过《考纲》所能达到的难度,这两个命题原则也应该这样去理解。由于还有一条是命题遵循《课程标准》和《考纲》,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和《考纲》。这实际是给那些“超纲”的考题找的一个理由。而变过去的知识立意为现在的能力立意,这样的命题原则就更灵活了,例如,某年高考有一道关于网络最高信息流量的题,它不属于教材的任何一个章节,但你作为一名高中生,你的能力应该能够达到正确解题的要求。当然,类似的考题还有不少。
四 试卷的量化要求
这是针对高考命题质量,所制定的一个量化标准。具体标准有六个: 难度、覆盖度、区分度、梯度、信度和效度。
1 什么是难度 ?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来表示。各个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试题太难或者太简单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国外许多研究者以及我国的试验结果证明,只有难度中等的试题才是较好的。除去个别的例外。
2 什么覆盖度 ?通俗地讲就是高考内容相对于所学内容(高中)的覆盖程度。也称广度。
3 什么是区分度 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可用题目得分与总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指标(对选择题),可用高低分组各占27%的被试者的通过率之差来表示(不限题型)。
4 什么是梯度 ?通俗地讲就是试题由易到难的坡度。由于高考命题适度增加了中等难度题,简单题、难题都有所减少,所以,试卷的梯度,相对于以前的高考试卷来说变的比较平缓。
5 什么是信度 ?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可用等值系数、稳定系数和内在一致性系数(分半系数)来表示。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以上,最低不小于。美国有些标准化考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以上。信度的意思是我们利用同一个工具,就某现象重复测试,而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影响信度的因素:(1)试卷的长度,题量的多少;题量越多(如设75%考生能够答完),信度越大。 (2)试题的难度,过难,过易都会降低信度;以难度为宜。(3)测量的内容尽量同质。测验内容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越是单一,信度越高。信度与学科特点有很大关系。
6 什么是效度 ?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一次考试能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可用考试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来表示。标准化考试要求效标关联效度在0.45以上,考试才算有效。内容效度没有确切的数据指标,它是由测验编制者、使用者运用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一般认为,内容效度应达到80%左右。
影响效度的因素 :
(1)测验的指导语、题干的语言叙述要求明确,若学生做错的数学题目,是由于不理解题干中那些复杂的表达语句造成的,那么,与其说是考数学,不如说是考阅读水平了。
(2)试题编制的目的性统一,一种考试不可能涵盖有更多种功能。不能梦想它既能作为毕业水平测试,又能作为升学选拔测验,或者既能发掘选拔发明的创造人才,又能测量物理学业成绩。
(3)试题的难度。太难或者太简单都是不适合的。
(4)数量太少。会导致一些偶然性因素起到决定作用。
(5)题目中有暗示性的语言,暗示答案的线索,使得考生作答时,通过其他非正常方式获得答案,而没能按照预想的理论要求进行测试。
(6)试题编排没有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
(7)测试的环境。测试环境包括测试时间、测试设备等等,比如:灯光、温度、通风、安静或气氛,草稿纸的提供等等。
(8)测试者的心理因素。被测试者的兴趣、动机、焦虑、健康等因素。
(9)团体的范围,样本团体越异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大,效度越高。
(10)效标的选取很大程度的影响效度。你当然不能以个人身高,作为智商测试的效标,而相反的智力测验与学业水平成绩的相关性较高。
那一朵云啊
每年高考,考生和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是高考试卷出题人是我家亲戚就好了。也有人说,出题人在高考结束前一两个月就被封闭管理,人间消失,是你亲戚你也联系不上。真的是这样嘛?
蛋蛋徐要发疯
命题时间每年的4月底,5月初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命题工作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个月用来微调和印刷。命题之前确定命题人高考卷命题专家主要有三个群体组成:教授、在职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三者的比例递减,即大学教授占得比例最大,一般命题组组长为大学教授。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连续性,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不多。为什么呢?因为,高考选拔的对象,是要进入大学,说白了高考是为高等教育院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精神,指导、引导高中教学体系。显然,高中在职教师与市、区、县教研员对高校人才需求把握不到位。高考命题人是如何选拔的呢?简单描述为一优三非。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是正教授和博导,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经验或研究经验的特、高级教师。三非:1非:指的是教师不能是高三教师。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贯彻在他的教学中与命题中。2非:指的是不能是该年高三考生的家长。3非:指的是并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备考资料等的人通知命题人确定了候选人,省考试院会在4月中下旬征询意见,问询能否参加当年的高考命题。再得到口头同意后,考试院会在4月底,5月初将命题人集中在一个指定的地方,让大家签订非常详细的长达几页的保密协议,对外统一口径声称“出差”等无关的事情,然后让大家乘坐指定的大巴,一般要到机场安检。严苛的安检基本上每个省的命题人都要集中到机场安检,安检非常严格,任何电子设备都不能携带。有一个老师是这样描述的“衣服所有的夹带,U盘都被扣,所带的行李箱和衣物都要一点点细细检查,全身上下以及所带的物品没有一点是带字的,随身也不能有纸和笔。除了这些东西,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更是“违禁品”,所有老师的通讯设备都被临时“收缴”。”经过严格的安检后,命题人就会被拉到已经安排好的命题地点,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世外桃源”生活。命题之中首先中断对外的一切联系,给家人报平安也是有专人负责。但是生活上还是挺不错的,吃香的喝辣的,有电视,有娱乐,和度假无异。人身基本上没有自由可言,24小时有人站岗,电话有监听,电子设备被干扰,不能私自离开驻点。其次出题工作强度大。基本上从早上8点,一直要忙到午夜。由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完成试卷。命题原则1。以教材及大纲为准绳每一道题,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题意、描述、问题、解答,哪怕是字母顺序一个符号一个标点,要能够在教材处找到援引。2。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简单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3。“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尤其是后面的计算大题。某种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题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还需要从近几个月的国外杂志中,几百上千篇中,挑选出主题积极向上的、生词量比较均衡的、语法涵盖全面的文章,进行出题。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有时作文的命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后来这位老师得知的时候痛哭不已,伤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这位老师的经历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每道题必须要在课本教材里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和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不允许出现超纲内容,否则必须砍掉。4。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测试试卷题目确定好后,要进行试题测试。一种方法: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另一种方法:考试院会请来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老师,到隔离区进行实考,并对试卷挑出各种毛病,最后再次修改,达成一致意见,试卷方可成型。交印试卷这是最后一步,这时候已经到了六月份。一般会有几个印刷厂在动用警力的情况下,彻夜工作,印刷出所有试卷,而且是正式和备用两套试卷。命题之后试卷交付后,命题人仍然不能离开,直到高考结束后方可回家。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