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Toffee0528
首页 > 考试培训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ocomooner

已采纳

期末考试的挑战来了,高一的同学们备战好了吗?以下是我为您整理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命题人:曲成波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e-56;Cu-64;O-16;

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2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计44分)

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错误的是

、SO2、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C.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D.大量焚烧田间秸秆会污染空气

2.速滑冰刀可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A.铁 B.碳 C.铜 D.铝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B.在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贮藏运输浓硫酸

(OH)3可作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四氧化三铁俗称铁红,可用于作油漆、红色涂料

4.下列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和Na2O都是白色固体,都能与冷水作用得到O2和NaOH

B.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水

C.相同物质的量的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与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 CO32- = CO2↑+ H2O

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OH- + HCO3- = CO32- + H2O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 + 3OH- = Al(OH)3↓

D.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6.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Ca2+、Cl-、SO42- 、HCO3-、Cl-、K+

-、Na+、NO3-、Ca2+ 、NO3-、 I-、 Cl-

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次氯酸 B.浓硫酸 C.氯气 D.二氧化硫

8.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

C.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滚滚长江流入大海处,形成长江三角沙洲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B.在常温常压下, 升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

C.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molFe与足量的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0.制取水处理剂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是还原产物

在反应中被氧化 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11.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

12.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和Ba(OH)2 和NaOH

和H2SO4 和H2SO4

13.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必须正确、规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

③28 g CO的体积为 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15.有五种化合物:①Mg(HCO3)2,②Al(OH)3,③Al,④(NH4)2CO3,⑤Al2O3.跟盐酸和NaOH溶液都能反应的物质有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A. 只有① B. ①和② C.①和④ D.①②③④

17.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的气体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再滴入含有品红和BaCl2的混合溶液,则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①红色溶液很快褪色 ②红色溶液不褪色 ③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溶液仍然透明

A. 仅①和④ B. 仅①和③ C. 仅②和③ D. 仅②和④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D.不可求

19.在标况下,将HCl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上升,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溶质不扩散)

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放入150mL稀H2SO4中,发现固体完全溶解,并放出 H2(标准状况),加入KSCN溶液后,无颜色变化。为了使Fe2+完全转化为Fe(OH)2沉淀,共耗用200mL 3 mol/L NaOH溶液,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mol•L—1 mol•L—1 mol•L—1

21.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镁、铝混合物溶解在一定量某 浓度的稀硝酸中,当金属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在反 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可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为

g g g g

22.已知:2Fe3++2I-=2Fe2++I2,向1L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横、纵坐标的单位均为mol。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3+ 物质的量的变化 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 6 mol/L

C.原溶液中n (Fe2+): n (I-): n(Br-)=2:1:3

D.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卷 Ⅱ

23.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④ 。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Ⅰ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 ;②的进水口是 (填“f”或“g”)。

(4)现需配制250 mL、 mol•L-1NaCl溶液,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 。

24.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 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合理的是 (填代号)。

a. 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 吸收

(3)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Al2O3及不溶于强酸的SiO2)可制备Fe2O3。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

b.步骤②中滤液氧化的目的是 。

c .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 。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

25.氯气的制取按照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来制备氯气,但是这种方法制过程中存在缺陷。某学习小组采用新的方法来制备氯气并进行性质实验。

Ⅰ.实验仪器及药品:

a.实验仪器:玻璃片、表面皿(顶部贴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石蕊试纸)、胶头滴管等

b.实验药品:KMnO4晶体、浓HCl、KBr溶液、淀粉溶液、KI溶液、FeSO4溶液、NaOH溶液、酚酞、KSCN溶液、AgNO3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石蕊试纸。

Ⅱ.实验方法及图示:

①在玻璃片上分别滴加KBr溶液、FeSO4溶液、NaOH稀溶液、KI溶液、AgNO3溶液。

②在KI溶液中滴加一滴淀粉溶液

③FeSO4溶液中滴加一滴KSCN溶液

④NaOH稀溶液中滴加一滴酚酞溶液

⑤在以上溶液分布的中心放置一块KMnO4晶体,然后滴加2-3滴浓盐酸,迅速盖上表面皿。并观察实验现象。

(1)该反应实验原理:2KMnO4+ 16HCl =2KCl +2MnCl2 +5Cl2↑+ 8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实验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KBr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滴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呈 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

(4)滴加淀粉溶液的KI溶液呈 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变化为 ,干燥的石蕊试纸的变化为 。

26.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C均为常见的金属单质,A、C在冷的H的浓溶液中均会发生钝化;E为固体非金属单质。B为红色固体氧化物,X为常见的无色液体.L焰色为黄色,且能使酚酞变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含碳量在~2%之间的C的合金,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这种合金是 ;

A.铝合金 B.青铜 C.镁合金 D.钢铁

(2)F的化学式为 ;

(3)K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A与B生成C和D的反应是 (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来源:学科网]

(5)D与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7.金 属铜能被氯化铁浓溶液腐蚀,其化学反应是:Cu+2FeCl3=CuCl2+2FeCl2。现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120mL氯化 铁浓溶液中,有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不溶解的物质。(设溶液体积不变,且不考虑金属离子水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

(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不溶物的成分为 。

(3)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离子为 。

(4)比较Fe2+、Fe3+、Cu2+的氧化性大小: 。

(5)试计算最后溶液中Fe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高一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4分

1-22:AADCB;CACCD;AACBD;DCAAC;CB

23.⑴蒸馏烧瓶 冷凝管 容量瓶;⑵④;⑶温度计,蒸馏,g;

⑷应该选用250毫升容量瓶;未用玻璃棒引流

24.(1)Cu、O;(2)bc ;

(3) ;

b.将Fe2+氧化为Fe3+

c. 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25.(1)1:5

(2)橙 ; Cl2+2Br-=2Cl-+Br2

(3)红;Cl2+2Fe2+=2Cl-+2Fe3+ ;Fe3++3SCN—= Fe(SCN)3;

(4)蓝 ; 先变红后褪色; 无变 化;

26.(1)D;(2)SO2;(3)Al3++3 OH-= Al (OH)3↓;

(4)放出;(5)Al2O3+2OH﹣=2AlO2﹣+H2O.

27.(1)Fe+2Fe3+=3Fe2+;Cu2++ Fe= Fe2++ Cu

(2)Cu;

(3)Fe3+

(4)Fe3+>Cu2+>Fe2+

(5)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291 评论(15)

芥末花vera

邢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如下: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系列:

1、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列:包括教师师德和教风检查、日常教学工作质量检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

2、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系列:包括作业质量测评、考试质量测评等。

拓展: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1)同行评议。由本教研室主任组织全教研室教师,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师用表)》,对被评教师教学质量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取其平均值作为同行评议分。

(2)学生评议。由任课班学生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表)》,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取其平均值作为学生评议分。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学期末由各系组织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期总评分中,教师同行评议占40%;学生评议占60%。

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组成平时成绩分数,占比40%。

(2)组织期末考试,根据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各年级学生分时段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

297 评论(11)

雪莉小姐的

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部分为: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第 2 页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第 3 页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第 4 页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第 5 页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第 6 页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全集与补集第 7 页(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第 8 页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第 9 页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第 10 页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第 11 页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第 12 页=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第 13 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降幂公式(sin^2)x=1-cos2x/2(cos^2)x=i=cos2x/2第 14 页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函数的概念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第 15 页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3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