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5

健康是福83
首页 > 考试培训 >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手特洛伊

已采纳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日] 大岛祥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作者:[日] 大岛祥誉

译者:颜彩彩

豆瓣评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5-5

页数:144

内容简介:

世界最强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超一流工作术

作者简介:

大岛祥誉,Senju Human Design Works董事长。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位。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之后供职于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William M. Mercer)、华信惠悦咨询公司(Watson Wyatt)、环球创投(Global Venture Capital)、三和综合研究所等企业。2002年独立创业,从事高管培训、组织变革咨询、队伍建构及领导力开发等咨询服务。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293 评论(12)

小喵呜777

(pixabay)

一个优秀的斜杠青年,其实首先应该是「单杠」青年,也就是有自己的核心优势,而这个单杠,就是立身之本。比如,我的核心优势是知识管理,几乎所有的其他技能,都因为知识管理而衍生,像是剽悍一只猫的核心优势是演讲,其他的技能也是以这个为基础。

要想成为斜杠青年,其实第一职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前面讲过,斜杠青年是很热爱工作的人,也包括了本职工作,他们通常是在本职工作上小有成就,才去开辟第二个领域;当然也会有特例,比如有些青年是听从父母之意,而进入自己不喜欢的领域,每天照着要求做事,对工作也没有多大热情,反而在业余时间里,却发展出自己的特长,渐渐玩出品牌。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八○后,初中毕业,进富士康打工,白天工作,晚上自学程式设计,后来开发出一款APP在苹果商店出售,不仅赚到了可观收入,还考取了苹果认证的培训师,就从富士康离职,他并没有成立公司,就是一个人,开辆车,当时也没买房(因后来没再联系,不知道之后的发展),但是他很自由自在的生活。当时我在做投资,邀请他来我们公司工作,他不去,说适应不了大公司,就喜欢现在这样,反正生活很好,没必要受约束。

当时,我问他:如果你这个APP卖不动了怎么办?他不以为意的说,那就再开发一个。真是有志气的年轻人啊!他是有深度,而不是狂妄。

身为斜杠青年的知名自媒体「一万口新鲜」营运者/作家的野象小姐看法是──

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产生诸多兴趣、爱好。 野心很重要。有了兴趣、爱好,不想只是玩玩,而要做出成就,就必须具有企图心。 自我管理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葛优瘫」的人,就不太适合做斜杠青年; *** 或是自由职业者,一切全靠自觉,如果没了时间约束,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只会变本加厉地懒。

要想成为斜杠青年,我和剽悍一只猫的建议是──

先做好单杠青年,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做好自我投资。毕竟,开拓另外的领域,需要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投入,需要不断去学习知识、练习技能,陷入思维瓶颈的时候,还需要外出旅行一下,拓展视野。 做好一样,再继续做一样。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开展十条战线,最好是攻下一城后,深耕基础,再向新的领域进军;如此不断前进,慢慢地斜杠就会越来越多。然而斜杠太多也不是好事,最好是实在的斜杠,有可证明的能力;比如想要成为作家,至少得写过几本书而且销量还不错;比如想要成为网红,至少粉丝得过十万。 自我管理非常重要,要拿得好分寸。每个斜杠身分都要慎重,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要兼具,懂得合理分配时间、精力以及人际关系,也会打理好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斜杠青年,并不是不具备能力,而是缺少勇敢探索的精神,只会说不愿意动手,兴趣广泛但涉猎不深。这种情况下,是没办法深耕成为斜杠青年的,所以必须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对于每个领域的追求,都应该是深入的,达到专业水准、达到市场的认可,建立自己的价值予以回馈。

那么,要如何透过知识管理修炼成单杠青年呢?一个人的合理单杠能力结构需要包括两大部分──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

基础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

这三大基础能力是依序由知识的引进、吸收转化、发表。基础能力有一部分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完成,毕业以后还是需要自我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中也包括了语言能力,因为你能够多掌握一种语言,尤其是像英语这样的世界性语言,就可以透过阅读原文而不是靠别人的翻译,可以更快、更直接地获取知识。写作能力亦类似,你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写作,那么你的网路社交将得以扩大,影响力也可以随之增强。

一、如何锻炼阅读能力

推荐经典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把这本书透澈,请注意是「透彻」喔!如此,阅读能力就会大幅提升,其次推荐赵周老师的《拆书》系列:《这样读书就够了》、《拆出你的沟通力I》、《拆出你的沟通力II》。关于阅读速度提升的工具,推荐舒尔特表格,透过这个练习,可以扩大视距,一目多行。 读的书越多知识积累越丰富,速度和品质就会提升,很多人读书慢,是因为读的时候一字一句地默读,而且理解能力不足,经常需要停下来思考,而如果读书多了,理解能力增强,也会改变默读习惯,阅读能力自然就可提升。关于默读习惯的改变,可尝试在读书的时候,用手指或笔杆指着要读的内容,并且以适中的速度移动,让眼睛跟上移动的速度,把注意力放在眼睛上而不是嘴巴上。另外,写书评也是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不过需要注意,书评不是读书笔记,尽量不要照抄原书内容,而是以自己的理解、感悟为主。

二、如何锻炼思考能力

推荐五本书籍,从易到难──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这本书非常基础,可说是入门书。篇幅不长,基础概念已经包括,且讲得深入浅出,适合职场新人或是思考能力较弱的人。别因为简单而小看,能把复杂的事说得简单、有用也是一门功力。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这本书重在「轻松」,内容和《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有交叉之处,是更深入和全面,用很多贴近生活和职场的案例,分析如何独立思考,算是进阶书,并不需要有基础,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看书的厚度就止步不前,厚并不代表枯燥,大量的解说、作业布置,让人更易于掌握独立思考的技能。

《思考的技术》大前研一的这本书是思考力的普及书籍,很多咨询顾问随时参考的书,也适合其他行业从中学习。书中也提到麦肯锡的一些思考方法,事实上,麦肯锡方法的确影响到很多人,不过在此基础上,大前研一也有自己的看法,既有微观也有宏观,角度全面,这和大前研一的经历相关,毕竟他曾在某些国家做过顾问。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已经走向思维的深层,愿意从这里作为独立思考的切入点,其实也不错,就好像先攻克一座大山,小山头自不在话下。不过,考虑到对很多人来说,思考的技术学习也还是有个先后顺序,所以把这本书排在后面。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力,但是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应用,把每一个知识点都了解,那么思考能力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比知识还多》这本厚达四七○页的书,很具知识性,它不是一般的讲解,而是包括了训练。

尤其,是第二部分,介绍了完整的CoRT思维训练课程的六十个工具,详细解释从思维的广度、组织、交互、创造力、资讯和情感、行动等六个方面的思维技能。透过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搭建起整体的思维框架。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思考工具,但掌握之后,终身受益。本书作者―爱德华.德.波诺是思考技术界的大师,如果觉得即使有了前四本书的基础,这本厚书有点难度的话,也可以先从他另外的书看起,比如《六顶思考帽》。

三、如何提升写作能力

秋叶给出了三个写出高品质文章的密码。

第一个密码,不是多写,而是确定写作的品质标准。

很多人以为要写出好文章就得多写多练,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写出好文章的充分条件。这就好比普通人坚持跑步,每天慢跑十公里,因此坚持二十年,是很厉害。量变并不一定引起质变,是有条件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像是很多人坚持写作,坚持发表文章。你更可以理解为他透过写作来自我减压和自我暗示,在成长的路上,但无论如何,他并没有对写作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第一条就是确定,你要练习「达到的目标」。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运动天赋,准备做一个运动员,教练一定会问你:要不要做个评测?看看适合哪种类型的运动?你需要先花费多长的时间以达到某个水准,才能进入下一轮竞争?你设定的对手是谁?每天要保持多少时间、精力的练习?为了确保你的训练品质,是否要定期参加一些比赛?同样,如果你准备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准,一定也要像一个教练一样问自己:你要写哪个题材?准备用什么风格写作?设定的高手是谁?你计画透过多少篇的练习,来确保、提升文章内容的品质?达到之后,要累积多少有品质的发文,你才会对外分享?一切只谈初心,不谈阶段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第二个密码,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看。

想好写什么文章,可以先写,也可以看别人如何写再模仿写,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多看。比方说,我准备写影评,首先会自己想想怎样写,好选一个不同的点切入。然后,我带着构思就会翻别人写的影评,看看别人的目的、切入点、选图、联系的案例,还有金句,包括整体的框架,对比后会发现不足的地方,就知道改进的方向。要进行这种学习,要用理解的比较法,而不是只满足于今天浏览了多少篇文章,这是很肤浅的阅读。

当你看完后,要能说出一篇文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要能看出你和作者在阅读面、阅历面上的差异化,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找到差距,进而透过设定的目标写作,来提升自己的写作品质。但是,很多人的写作太容易陷入抒 *** 绪,把自己的感悟一口气写出来,是很过瘾、很疗愈,不过这种品质的文字能发文吗?有没有一句话,让大家看完可以回味的,不至于因此觉得我在灌水,没有诚意?我和高手的差距有没有透过这次写作而缩短距离?

做为一个普通写作者,我个人觉得是需要和自己的文笔保持一点距离,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思考。阅读文章时,还要留意两个问题:第一,要看真正的好文辞,看真正优秀写作者的文笔;第二,要看不同类型的写法,避免风格相近,常看电影、听音乐和相关艺文活动,都可以激发写作的灵感,这也是「多看」的另一种价值,打开写作的思路。

第三个密码,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想。

自从前几年流行自媒体,最近两年开始高喊原创,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仿佛自己也握住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砖;于是,坚持每日更新发文一百天,不知不觉也写了十万字,不小心也拿了一个「简书」或是微信原创的认证,感觉都要飞上天了,当写作遇到瓶颈时,再赶紧去报几个写作班,学习精神还是有的,下标题一个比一个还厉害,但问题是,文章的内容是否有深度呢?

好的内容来自你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有了逻辑的思考后,不仅能指出问题的本质,还要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一个晚上就能写出来的知识分析,如果不是因为你过去有足够的经验累积,就怕只是因为看了几本书有点感悟,把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故事,于是变成了一篇文章,或是拼凑一些观点变成「你不得不知道的五件事」一类的标题。这些都不是深度思考,所谓深度思考,首先你要对基础的概念做明确的定义。比如,回到我们前面的问题,什么是写作?什么是有品质的写作?什么是长期保持有品质的写作?

你要真的能理解清楚最简单的概念,很多话题你也能写得比大部分人还要好,更不要说每当你提出一个观点,会主动去质疑,进而引发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比方说,大部分人都建议多写,而我就用三个建议告诉你,多写未必有用!坚持每日更新发文一百天的比比皆是,没有十万也有一万,有几个人写出来了呢?

请注意!要提升能力,只靠读书是不够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真正提升,比如阅读能力,若阅读的速度和品质上不去,那么学习能力也谈不上很高,而思考和写作更是需要练习的事情,这些练习,其实可以结合工作一起进行,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画和人生目标来确定阅读范围,并注重实践。除了读书训练以外,接受培训,包括系统的成人教育,比如MBA等也是有效的,现在线上课程和学习社群也很发达,系统地学习课程和参与课程也是吸收知识的好途径。

30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