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1

慧慧在济南
首页 > 考试培训 > 2017广东语文中考试卷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熙熙ToKi

已采纳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句子排序,希望能帮助你们。

1 . 【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①但是这些 优秀 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 优秀 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 一个人 的知识、能力 优势 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 如 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 逆转 ,最终导致失败。

⑤ 因此 ,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答案】 B

【解析】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段文字的排序是:③总起句:优势---①转折句:但是,优秀变---②顺承句:优秀变劣势----④举例句:如----⑤总结句:因此。故本段文字的思路是:优势是积累---但会变---变成劣势--如刻舟求剑---因此别败在优势上,故选B。

2 . 【四川省乐山市2017】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B. ②①⑥③⑤④C. ⑥②①③⑤④D. ①③⑤⑥④②

【答案】C

【解析】 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可以找到表达的中心“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故⑥是首句;然后指出人生的客观事实“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即②;接

着从“固然”“更是”词语的关系可以看出后面两句依次是①③;接着用美学大师蒋勤的名

言论证,即⑤,最后第④句紧承后文的内容“只不过……”。据此分析排序作答即可。

3 . 【江西省2017年】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答案】 B

【解析】 先确定首句③窗子的作用,再确定次句②作用是内外交流,那么第三句就是窗外,第四句是举例,第五句递进,尾句总结:这样。故本段文字的思路是:窗子重要---内外交流---窗外一幅画--如颐和园---这样,境界增多。

4. 【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首先确定首句:总起句③,排除AC.②和④句相比,④句放在句末不合适,②句与③首尾呼应。故选B。

5 . 【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 下列句子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 答案 】B

【解析】 此语段论述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②提出了话题是第一句;①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二句;通过理解语意及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可知⑤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④③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再结合读可确定其先后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⑤④③。

6. 【2017年重庆市(A卷)_】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B

【解析】此题解答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讲得是“小”我,自已;③讲得是“别人”;①讲得是“大”我;所以可排序为:②③①。

7 . 【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 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答案】 D

【解析】 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第③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

8. 【 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D.④②③⑤①⑥

【答案】 C

【解析】 首先确定首句:总起句④才德,排除AB.① 和⑥句相比,①句放在句末合适,因为⑥句中的“他们”指代③句“那些很美的人”。故选C。

9 .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走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123645B.136452

C.314256D.365142

【答案】 D

【解析】 第六句“表面上”和第五句“实际上”紧密衔接,56在一块的只有D项,所以直接秒杀D项。

10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答案】C

【解析】 首先确定首句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因为和前面的“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紧密衔接,所以直接秒杀C项。

2017广东语文中考试卷

186 评论(14)

yiyi1169681829

广东汕头市是07 才开始考名著的07考了 《骆驼祥子》 08考了 《水浒传》

340 评论(11)

甜田心ttx

```大哥,还是努力想怎么复习备考吧,,答案是不可能的事,祝你考试顺利

327 评论(8)

claire小雨

我也是汕头的哈,一起分享。快考中考咯。我聿怀的```````下面是08的考题`````(四)(10分)(A)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B)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19.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_____》,作者是_____。(2分)20.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中的诗词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4分)21.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下面我给你整张卷吧。1.全卷共6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心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是否填写答卷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4.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50分。5.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卷交回。 一、基础(36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论语•子罕》)(2分)(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五湾《次北固山下》)(2分)(3)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用杜甫诗句填空)(2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2分)(5)把文天祥《过零丁洋》默写完整。(4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4分)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夫大国,难测也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ān xǐ( )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cǎi( )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qiān xǐ( ) jīngcǎi( )4.联系上下文,仿照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4分)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5.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4分)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按要求完成第6—8题。《滨海晚报》报社将组织中学文学社社员进行“母亲河溯源”活动,沿着家乡的青龙河上溯考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你很想参加这次活动,请填写报名表中的下面3项内容。6.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你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愿望。(必须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7.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4分) 8.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安排提出两条建议。(2分) 二、阅读(5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1题。(一)(12分)愚公移山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0.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4分)11.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4分)(二)(14分)信仰之光 周国平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一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我问他:“做法事很累吧!”他随口答道:“是呵,挣钱真不容易。”一句话表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当时,我正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舱内惟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后来,通过交谈,这一直觉得到了证实,我发现他谈吐不俗,对佛理和人生有很深的领悟。③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惟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选自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版,有删改)12.第②段是怎样证明宗教和信仰“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这个观点的?请具体分析。(5分) 13.第③段划线句子写苏格拉底的信仰,文章用它来证明什么观点?(4分) 14.作者说:“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你是怎么理解真诚的态度对确立信仰的作用的?(5分)(三)(18分)歪儿 冯骥才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②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契约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里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反它点亮。(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作家出版社2005年9月版。有删改)15.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事件 歪儿坐庄 歪儿挨骂 歪儿扔下铁罐 歪儿回来感情 16.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17.第⑤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4分) 18.文章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5分)(四)(10分)(A)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B)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19.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_____》,作者是_____。(2分)20.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中的诗词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4分)21.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作文(60分)22.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四、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112 评论(8)

吃兔吃土

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2分)(4)□□□□□□□,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1)青山郭外斜(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4)会挽雕弓如满月(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以上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n( ),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__________。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 )、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ào’àn( ) mùyù( )【傲岸沐浴(多选不得分,答对l项得2分)】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2分)【参考示例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参考示例二:没有比奋斗更有力的承诺】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3分)扬鞭策马 倔强海阔天空坚韧【参考示例一:扬鞭策马于理想的原野,感受海阔天空的自由,生活是多么惬意呀!/参考示例二:人生路上常遇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倔强地迎难而上,凭着坚韧的意志,扬鞭策马不停步,才能闯出海阔天空的新天地。】按要求完成6~8题。广州将举办第1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lO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6.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2分)【参考示例一:赛出高水平,展现真风采!/参考示例二:展示实力,超越自我!】7.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3分)【参考示例:各位评委、同学们:我声音洪亮,性格活泼,精力充沛!我是校运会拉拉队的主力队员!我愿为亚运会呐喊助威,请投我一票!(称呼语分,介绍自己的优点特长2分,向大家提出支持自己的要求分。)】8.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参考示例:进行集训;统一服装;准备辅助用品,如标语、喇叭,旗子等。】二、阅读(4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一)(8分)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分)】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二)(11分)三思而行 季羡林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12.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分)【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答对1点得1分,全对得3分)】13.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共3层,每层1分,意思表述明晰1分)】14.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分)【(1)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2)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三)(15分)偷父 刘心武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叉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我大吃一惊:“为什么?”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选自 2005年12月25日《文学故事报》,有删改)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2分)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2分)】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1)此句生动地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分)/(2)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2分)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2分)】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参考示例: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进派出所,反倒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18.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这表明了“我”被少年如此深爱父亲的行为所感动,(1分)殷切地期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做人,(2分)表达了“我”愿意继续帮助他的善良愿望。(1分)】(四)(8分)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叉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19.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4分)【孙大圣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簿中猴属名字;偷桃、偷肴、偷酒、盗仙丹,搅乱瑶池蟠桃会;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拿他没办法。(答出其他情节酌情给分)】20.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4分)【参考示例一:尽管孙大圣没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但是孙大圣却在如来佛的手指间撒了一泡猴尿,留下一股臊气。我认为,小说给佛祖开了个大玩笑,渲染了孙大圣对主宰天地万物的如来佛的轻慢,孙大圣的桀骜不驯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参考示例二:孙大圣虽然本领高强,但是最终还是受制于如来佛。我认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有很多难以摆脱的困境,本领再大的人也难以幸免。这故事其实正是当时人们对某些社会现实无可奈何的反映。(可以有不同看法,但必须言之成理)】三、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一类卷(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二类卷(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语言规范、通顺。三类卷(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四类卷(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五类卷(14~O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扣分 1.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5.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参考译文】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_______(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_______【(1)恰好(1分)(2)告知(1分)】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_______(2)于成龙:_______【(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答题说明说明: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3.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12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