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2

歹徒通缉令
首页 > 考试培训 >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石门小可爱

已采纳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加热)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H CO3— H CO3—+H+==CO2↑+H2O H 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八、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 ===(点燃) 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 连接。 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十、大气污染 SO2 、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十一、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二、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三、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 ===(△)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

166 评论(8)

0921缘分

化学大体丢分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学大老师发现许多的在校生审错了题,有些人整不清楚题头中的指示语在哪一些具体坚持指示。引起高中化学一再丢分,如果能审好题头,就能够在高中化学中避免丢分,故而提高化学成绩,因此应对期中考试。在校生面对于难度低的题更需要着重做,因此在答完题之后一定要检查,如果产生错误,准时纠正。在化学考试中,理念一定要清楚,有规矩。

331 评论(12)

cocoabread

首先,你可以多做题,多见识一些题型,自己先思考做完后对照着标准答案理解,看自己想的与答案之间有什么差距,对于那些难点,易错点,和自己不理解的点都需要标注的;再就是要养成一个改错题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在同一个知识点上犯错;还有就是端正态度,不要急于求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前期需要自己狠下功夫,不要因为一时成绩不理想就懈怠;坚持;再一个就是要细心,对于自己会的一定要做对,仔细省题。

147 评论(10)

爱笑的颜小妞

高一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化学的教学进度应该是物质的量和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吧。,大题里面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或者是概念的填空,最后有些关于反应涉及到的计算。丢分多,就先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方程式掌握程度上找原因,最后就是物质的量计算可能有差距。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相信你能有做好的。

115 评论(11)

花开旭航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我们只学到这 不知道你学到哪

274 评论(10)

王小若1127

三、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1)、还原性4HCl(浓)+MnO2MnCl2+Cl2+2H2O4HCl(g)+O22Cl2+2H2O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2H2O+2F2=4HF+O22H2S+3O2(足量)=2SO2+2H2O2H2S+O2(少量)=2S+2H2O2H2S+SO2=3S+2H2OH2S+H2SO4(浓)=S↓+SO2+2H2O3H2S+2HNO3(稀)=3S↓+2NO+4H2O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2NH3+3CuO3Cu+N2+3H2O2NH3+3Cl2=N2+6HCl8NH3+3Cl2=N2+6NH4Cl4NH3+3O2(纯氧)2N2+6H2O4NH3+5O24NO+6H2O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NaH+H2O=NaOH+H2* 4NaH+TiCl4=Ti+4NaCl+2H2CaH2+2H2O=Ca(OH)2+2H2↑(2)、酸性4HF+SiO2=SiF4+2H2O(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2HF+CaCl2=CaF2↓+2HClH2S+Fe=FeS+H2↑H2S+CuCl2=CuS↓+2HClH2S+2AgNO3=Ag2S↓+2HNO3H2S+HgCl2=HgS↓+2HClH2S+Pb(NO3)2=PbS↓+2HNO3H2S+FeCl2=不反应2NH3+2Na=2NaNH2+H2(NaNH2+H2O=NaOH+NH3)(3)、碱性NH3+HCl=NH4Cl(白烟)NH3+HNO3=NH4NO3(白烟)2NH3+H2SO4=(NH4)2SO4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侯氏制碱法)(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4)、不稳定性2HIH2+I22H2O2H2↑+O2↑2H2O2=2H2O+O2↑H2SH2+S四、非金属氧化物(1)、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O22SO32SO2+O2+2H2O=2H2SO4(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SO2+Br2+2H2O=H2SO4+2HBrSO2+I2+2H2O=H2SO4+2HI* SO2+NO2=SO3+NO2NO+O2=2NO2NO+NO2+2NaOH=2NaNO2+H2O(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2CO+O22CO2CO+CuOCu+CO23CO+Fe2O32Fe+3CO2CO+H2OCO2+H2(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K2SO3+I2NO2+2KI+H2O=NO+I2+2KOH(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H2S=4NO+SO3+H2O2Mg + CO22MgO+C(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SiO2+2Mg2MgO+Si(3)、与水的作用SO2+H2O=H2SO3SO3+H2O=H2SO43NO2+H2O=2HNO3+NON2O5+H2O=2HNO3P2O5+H2O(冷)=2HPO3P2O5+3H2O(热)=2H3PO4(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3H2SO4(浓)=2H3PO4+3SO3CO2+H2O=H2CO3(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SO2+2NH3+H2O=(NH4)2SO3SO2+ (NH4)2SO3+H2O=2NH4HSO3(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再用H2SO4处理 2NH4HSO3+H2SO4= (NH4)2SO4+2H2O+2SO2↑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2循环作原料气)SO2+Ca(OH)2=CaSO3↓+H2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SO3+MgO=MgSO4SO3+Ca(OH)2=CaSO4+H2OCO2+2NaOH(过量)=Na2CO3+H2OCO2(过量)+NaOH=NaHCO3CO2+Ca(OH)2(过量)=CaCO3↓+H2O2CO2(过量)+Ca(OH)2=Ca(HCO3)2CO2+2NaAlO2+3H2O=2Al(OH)3↓+Na2CO3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SiO2+Na2CO3Na2SiO3+CO2↑SiO2+CaCO3CaSiO3+CO2↑五、金属氧化物(1)、低价态的还原性6FeO+O22Fe3O4FeO+4HNO3=Fe(NO3)3+NO2↑+2H2O(2)、氧化性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熔融态的MgCl2和Al2O3制Mg和=2Fe+3H2O (制还原铁粉)Fe3O4+4H23Fe+4H2O(3)、与水的作用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H2SO4(稀)=BaSO4+H2O2)MgO+H2O=Mg(OH)2 (缓慢反应)(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2O+SO3=Na2SO4Na2O+CO2=Na2CO3Na2O+2HCl=2NaCl+H2O2Na2O2+2CO2=2Na2CO3+O2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MgO+SO3=MgSO4MgO+H2SO4=MgSO4+H2OAl2O3+3H2SO4=Al2(SO4)3+3H2O(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2O3+2NaOH=2NaAlO2+H2O)FeO+2HCl=FeCl2+3H2OFe2O3+6HCl=2FeCl3+3H2OFe3O4+8HCl(浓)FeCl2+2FeCl3+4H2O六、含氧酸(1)、氧化性* 4HClO3+3H2S=3H2SO4+4HCl* HClO3+HI=HIO3+HCl* 3HClO+HI=HIO3+3HClHClO+H2SO3=H2SO4+HClHClO+H2O2=HCl+H2O+O2↑(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2H2SO4(浓)+CCO2 ↑ +2SO2↑+2H2O2H2SO4(浓)+S=3SO2↑+2H2OH2SO4(浓)、 HNO3(浓)+Fe(Al) 室温或冷的条件下钝化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2H2SO4(浓)+CuCuSO4+SO2↑+2H2OH2SO4(浓)+2HBrSO2+Br2+2H2OH2SO4(浓)+2HISO2+I2+2H2OH2SO4(稀)+Fe=FeSO4+H2↑2H2SO3+2H2S=3S↓+2H2O4HNO3(浓)+CCO2↑+4NO2↑+2H2O* 6HNO3(浓)+S=H2SO4+6NO2↑+2H2O* 5HNO3(浓)+P=H3PO4+5NO2↑+H2O6HNO3+Fe=Fe(NO3)3+3NO2↑+3H2O4HNO3+Fe=Fe(NO3)3+NO↑+2H2O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36HNO3+10Fe=10Fe(NO3)3+3N2↑+18H2O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2)、还原性H2SO3+X2+H2O=H2SO4+2HX (X表示Cl2、Br2、I2)2H2SO3+O2=2H2SO4 H2SO3+H2O2=H2SO4+H2O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3)、酸性H2SO4(浓) +CaF2=CaSO4+2HF↑H2SO4(浓)+NaClNaHSO4+HCl↑H2SO4(浓) +2NaClNa2SO4+2HClH2SO4(浓)+NaNO3NaHSO4+HNO3↑(微热)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3HNO3+Ag3PO4=H3PO4+3AgNO32HNO3+CaCO3=Ca(NO3)2+H2O+CO2↑(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等还原性气体)4H3PO4+Ca3(PO4)2=3Ca(H2PO4)2(重钙)H3PO4(浓)+NaBr=NaH2PO4+HBrH3PO4(浓)+NaI=NaH2PO4+HI(4)、不稳定性2HClO=2HCl+O2↑(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3=4NO2↑+O2↑+2H2O(见光或受热分解)H2SO3=H2O+SO2 H2CO3=H2O+CO2H4SiO4=H2SiO3+H2O七、碱(1)、低价态的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NaOH+SO2(少量)=Na2SO3+H2ONaOH+SO2(足量)=NaHSO32NaOH+SiO2=Na2SiO3+H2O2NaOH+Al2O3=2NaAlO2+H2O2NaOH+Cl2=NaCl+NaClO+H2ONaOH+HCl=NaCl+H2ONaOH+H2S(足量)=NaHS+H2O2NaOH+H2S(少量)=Na2S+2H2O3NaOH+AlCl3=Al(OH)3↓+3NaClNaOH+Al(OH)3=NaAlO2+2H2ONaOH+NH4ClNaCl+NH3↑+H2OMg(OH)2+2NH4Cl=MgCl2+2NH3+H2OAl(OH)3+NH4Cl 不溶解(3)、不稳定性Mg(OH)2MgO+H2O2Al(OH)3Al2O3+3H2O2Fe(OH)3Fe2O3+3H2OCu(OH)2CuO+H2O八、盐(1)、氧化性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用于雕刻铜线路版)2FeCl3+Zn=2FeCl2+ZnCl2Fe2(SO4)3+2Ag=FeSO4+Ag2SO4(较难反应)Fe(NO3)3+Ag 不反应2FeCl3+H2S=2FeCl2+2HCl+S↓2FeCl3+2KI=2FeCl2+2KCl+I2FeCl2+Mg=Fe+MgCl2(2)、还原性2FeCl2+Cl2=2FeCl3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2Na2SO3+O2=2Na2SO4(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MgCl2+2NH3·H2O=Mg(OH)2↓+NH4ClAlCl3+3NH3·H2O=Al(OH)3↓+3NH4ClFeCl3+3NH3·H2O=Fe(OH)3↓+3NH4Cl(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3PO4+HCl=Na2HPO4+NaClNa2HPO4+HCl=NaH2PO4+NaClNaH2PO4+HCl=H3PO4+NaCl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3NaHCO3+AlCl3=Al(OH)3↓+3CO2↑3NaHCO3+FeCl3=Fe(OH)3↓+3CO2↑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3NaAlO2+AlCl3+6H2O=4Al(OH)3↓(5)、不稳定性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2KNO3=2KNO2+O22Cu(NO3)22CuO+4NO2↑+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NaHCO3Na2CO3+H2O+CO2↑Ca(HCO3)2CaCO3+H2O+CO2↑CaCO3CaO+CO2↑ MgCO3MgO+CO2↑九、其他方程式AlCl3 + 4NaOH = NaAlO2 + 3NaCl +2H2O2、Al4C3 + 12H2O = 4Al(OH)3↓ + 3CH4↑ (碳化物 氮化物的水解)3、3K2MnO4 + 2CO2 = 2KMnO4 + MnO2↓+ 2K2CO3 4、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2AgCl=2Ag + Cl2↑(见光或受热)   5、2Br2 + 3Na2CO3 + H2O = 2NaHCO3  + 2NaBrO + 2NaBr + CO2↑      Br2 + NaHCO3 = NaBr + HBrO + CO2↑ 6、2FeCl3 + SO2 + 2H2O = 2FeCl2 + H2SO4 + 2HCl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7、Ca(H2PO4)2 + 2Ca(OH)2 = Ca3(PO4)2↓ + 4H2O 8、4KO2 + 2CO2 = 2K2CO3 + 3O2  9、SOCl2 + H2O = 2HCl + SO2↑10、HIO + HCl = ICl + H2O        HIO + NaOH = NaIO + H2O   11、NH2Cl + H2O = NH3 + HClO 12、Cu2(OH)2CO3 + 4CH3COOH = 2(CH3COO)2Cu + CO2↑+ 3H2O    (CH3COO)2Cu + Fe = Cu + (CH3COO)2Fe13、6NO + 4NH3 5N2 + 6H2O  14、3BrF3 + 5H2O = 9HF + HBrO3 + O2↑+ Br2 15、As2O3 + 6Zn + 12HCl = 2AsH3 ↑ + 6ZnCl2 + 3H2O 16、3As2S3 + 28HNO3 + 4H2O = 6H3AsO4 + 9H2SO4 + 28NO↑ 17、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        2NaHSO3Na2SO3 + SO2↑ + H2O18、P2O5 + 2NaOH = 2NaPO3 + H2O      P2O5 + 6NaOH = 2Na3PO3 + 3H2O  19、3Na2S + As2S5 = 2Na3AsS4      Na2S + SnS2 = Na2SnS3 20、(CN)2 + 2H2S →  21、(SCN)2 + 2NaOH = NaSCN + NaSCNO + H2O 22、HCl + KOH = KCl + H2O     2HI + PbO = PbI2 + H2O23、P4(固) + 5O2(气) = P4O10(固) + 4Q kJ24、S(固) + O2(气) = SO2(气) + 296 kJ25、2H2(气) + O2(气) = 2H2O(液) +  kJ26、C2H6O(液) + 3O2(气) = 2CO2 + 3H2O(液) + 2Q27、4Al(固) + 3O2(气) = 2Al2O3(固) +  kJ28、3Fe2+ + NO3― + 4H+ = 3Fe3+ + NO↑ + 2H2O29、2S2― + SO32― +6H+ = 3S↓ + 3H2O30、SiO32― + 2NH4+ = H2SiO3↓ + 2NH3 31、3H2O2 + 2CrO2― + 2OH― = 2CrO42― + 4H2O32、Al3+ + 2SO42― + 2Ba2+ + 4OH― =  2BaSO4 ↓ + AlO2― + 2H2O33、Fe2O3 + 6H+ +2I― = 2Fe2+ + I2 + 3H2O34、Al3+ + 3HCO3― = Al(OH)3 ↓+ 3CO2↑35、2H+ + [Ag(NH3)2]+ = Ag+ + 2NH4+ 36、HS― + OH― = S2― + H2O37、AsO43― + 2I― + 2H+ = AsO33― + I2 + H2O 38、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 39、2I― + Cl2 = 2Cl― + I2      I2 + SO2 + 2H2O = SO42― + 2I― + 4H+      SO42― + Ba2+ = BaSO4↓  40、2I― + 2ClO― + 4H+ = I2 + Cl2↑ + 2H2O    I2 + SO32― + H2O = SO42― + 2H+ + 2I―  41、2Fe2+ + 4Br― + 3Cl2 = 2Fe3+ + 2Br2 + 6Cl―  42、2MnO4― + 5H2O2 + 6H+ = 2Mn2+ + 8H2O + 5O2↑43、3S2― + 16BrO3― + 24OH― =  15SO42― + 16Br― + 12H2O44、3Ca2+ + 6H2PO4― + 12OH― =  Ca3(PO4)2 ↓ + 12H2O + 4PO43―  45、4H+ + NO3― + 3Fe2+ = 3Fe3+ + NO↑ + 2H2O     Fe3+ + SCN― = [Fe(SCN)]2+ 46、2Na + 2H2O = 2Na+ + 2OH― + H2↑         Fe2+ + 2OH― = Fe(OH)2↓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47、S2O32― + 2H+ = S↓ + SO2 + H2O48、KAl(SO4)2 == K+ + Al3+ + 2SO42― 49、NaHSO4 = Na+ + HSO4― 50、NH4HS = NH4+ + HS― 51、对KCl溶液,阳极:2Cl - 2e = Cl2↑     阴极:2H + 2e = H2↑     对CuSO4溶液,阳极:4OH - 4e = 2H2O + O2↑   阴极:2Cu2+ + 4e = 2Cu52、负极:2H2 – 4e = 4H+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53、负极:2Zn – 4e = 2Zn2+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4OH― + 4H+ = H2O54、负极:Zn – 2e = Zn2+     正极: Ag2O + H2O + 2e = 2Ag + 2OH―   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2NO + O2 = 2NO2 2H2O2 2H2O + O2↑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CH4(g)+2O2(g) CO2(g)+2H2O(l)(2)取代反应2、乙烯的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 2CO2+2H2O(2)加成反应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3)聚合反应: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2C6H6+15O2 12CO2+6H2O取代反应 ① + Br2 + HBr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HONO2 + H2O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乙醛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CH3CH2OHCH3COOH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乙酸的酸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乙酸的酯化反应①反应原理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6、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7、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油脂+H2O甘油+高级脂肪酸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皂化反应)油脂+H2O甘油+高级脂肪酸蛋白质+H2O各种氨基酸1(苯与溴单质反应 见前) 【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 1. 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 (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 、氟气(淡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 【高中化学之最】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11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