紜亦眠观520
梅尧臣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这是梅尧臣的一首轶诗。钱钟书《宋诗选注》说: “这首是《宛陵先生集》里遗漏的诗,误收入《四库全书馆》辑本刘攽《彭城集》卷十八,现在根据北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和南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卷三订正。”
嘉祐二年(1057)春,欧阳修权知贡举,推举梅尧臣作参详官,也称小试官(见欧阳修《归田录》)。《宛陵先生集》里收有《上元从主人登尚书省东楼》一首,和这首诗可能是同时的作品,此诗题中的铨楼或许就是尚书省东楼。
这是一首登临写景寄怀之作。短短四句,层次分明地展现了宋都开封早春的景色,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皇城春色图。首句写登楼以后凭高远视天宇。多云是春天的特点,或浓或淡的云飘浮天际,云淡处透出并不刺眼的日光。“日微光”准确地刻画出早春季节特征,为下文“柳梢黄”张本。次句写近观楼台宫阙。“双阙”是指宫殿正门前通道两旁对峙而起的楼观。“建章”,汉代宫名,武帝时所建,《三辅黄图》: “帝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这里借来描写千门万户的汴京宫殿,使这幅春景图带上了帝都巍峨的气象。第三句扣合诗题点明登楼,故作问句,有意突出下面这关键的一句: “满城无算柳梢黄。”北方早春,并没有众多的景物表现出春的色彩,春从柳条最先露出的点点鹅黄透露了消息。作者正是捕捉了这最能体现早春时节的典型色彩,又用“满城”、“无算”来渲染它,从而使建章宫殿的重门飞阁,乃至汴京的千家万户,都被这统一的色调所笼盖。街街鹅黄,把整个汴京装点得春意盎然。此诗前三句极淡,“双阙重门耸建章”与平时之景并无二致,这反而增添末句的分量。“柳梢黄”三字一出,顿见满幅皆春。“不上楼来知几日”一句则又是淡中之淡,然而联系下句细细品味,则作者久呆试院的郁闷,忽见春来的惊喜,乃至对大自然变动不居的感悟,光阴荏苒的微叹,都包含在其中了。这正是诗人追求的“似淡实浓”,“语淡而味终不薄”的艺术效果。
微微的辣
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意思:即将拿起五彩妙笔,走入考场。你一定能能够取得考试的胜利。此句出自李梦阳《送人赴举》:“宝剑动连星,金鞍别马鸣。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这是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一首欢快明亮,浪漫瑰丽的送考诗作。挥剑骑马,意气风发的奔赴科举考场。手持才华横溢的五色彩笔,写出锦绣文章,一举高中。
相似诗句举例及释义:
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释义:年轻时候的辛苦和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光阴易逝,不要放松自己的努力。哪怕一丝一寸。
2: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刘禹锡《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释义:愿你从此一鸣惊人,与青云之巅的你相望。
3:十年事业成功早,万里鹍鹏得志秋。程通《送人赴举》
释义:祝愿你十年寒窗苦读今日早早成功,就像那得志的鲲鹏翱翔万里。
4:三凤联飞出海东,劈开云路直摩空。薛邦扬 《送陈握卿秋闱》
释义:三凤:唐朝的薛元敬有文学,小时候与薛收,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
执念梦浮生
原文:
考试毕登铨楼
宋代:梅尧臣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译文: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天上有一点淡淡的白云,春日的阳光轻轻地照在不远处高耸的.楼宇上。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才几天不上楼来,想不到满城的柳树枝头,就吐出了无数淡黄色的嫩芽。
注释: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què)重门耸建章。
铨(quán)楼:铨楼,即考场的楼上,铨,有考选之意。阙:古代皇宫前面的高大建筑物,建成高台,台上起楼,左右各一,故为双阙。重门:一重又一重的门。建章:汉武帝时的宫殿名称,这里借指宋代的宫殿。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无算:无数。柳梢黄:柳梢上的嫩芽。
赏析:
一、二句是写诗人试后登楼所见。“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诗人登上开封府内的考选楼,只见春云浓淡,不一变幻,然“浓妆淡抹总相宜”,更兼日曜微光,以至日光和谐,衬作宫殿的背景,使“双阙重门耸建章”有广袤的空间背景。从外观到内景,写得凝重,而又背景浑厚。一、二两句,不无“大宋威武,天下太平”之意。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楼后内心所感。“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不上宫殿中的铨楼没几天,只见满城无数柳梢黄,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登此铨楼,诗人若有所思。科举考试,至宋臻于极盛,朝廷有“选举法’’,诗人身为朝臣,亲自与事,登临考楼,得无思乎?“无算”一词,却于全句通俗中见古雅。
诗人考试毕登临,他的心态,似慰勉,似忻喜,似览观盛世,似不无忧世。从宏观背景,到满城柳梢,从外观“双阙”,到内景宋宫,从院楼群落,到铨楼一处,从春云浓淡,到柳梢泛黄,无不全收诗人眼底,作了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反映,全诗以自然美为主调,由于诗人素主行文简淡,写自然美也不浓妆而工淡抹,于简淡中见多样,更需识力和功力。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