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6

官官8809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韵子39

已采纳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有哪些重难点是必考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欢迎参考阅读!

一、基础知识(36分)

1、请用正楷字规范的默写陈毅的《梅岭三章》中的第二、三章。(6分)

2、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⑴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潸然(shān)  矜持(jīng)   撑篙(hāo)   瞭望(liào)

B.青睐(cài)   充沛(pèi)     灼伤(zhuó)  徜徉(yáng)

C.着陆(zhé)   咽泣(yàn)    冰碴(zhā)   诧异(chà)

D.拜谒(yè)    门闩(shuān)  干戈(gē)    黄晕(yùn)

⑵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高谈阔论  坛花一现  迫不及待  窃窃私语

B.神采奕奕  彬彬有礼  破镜重园  月白风清

C.世外桃园  晓风残月  顺藤摸瓜  事倍功半

D.四面楚歌  挺而走险  厚此薄彼  貌和神离

⑶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级部门决定铺张扬厉,在全系统内大力整顿。

B.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英语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

D.他非常勇敢地搭救了那个女孩子,真是火中取栗呀!

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⑸你正排队买东西,一个后来的插到你前面。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委婉得体的说法是(      )

A.你高声喊:“按顺序排队,请到后边去!”

B.你小声说:“真好意思!”

C.你说:“您如有急事,请站到我这,我到后边排队去。”

D.你说:“别插队!自觉点!”

⑹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麦苗在霜冻时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 ① , ② ,春分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

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A.①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②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

B.①,穿老羊皮背心,着大靸鞋,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②上山梁,绕山嘴,爬高高的梯田

C.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②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绕山嘴

D.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   ②爬高高的梯田,上山梁,绕山嘴

3、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是               ,                。

⑵我们从车窗里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                     。

⑶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

⑷城中桃李愁风雨,                     。

⑸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⑹             ,                ;            ,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二、语言运用(共12分)

1、某中学用五个同音字作为校训,以此激励师生创建良好的校风。请依次填写出其余的四个字。(2分)

秩序井然突出一个“静”字;环境整洁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

2、仿照例句,再写出一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2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                          ,让人                      。

3、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闵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阿道夫闵采尔听了,说:“

。”(3分)

4、提炼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连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5分)

《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篇幅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是以前任何游记无与伦比的,而且摹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徐霞客游记》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以实地考察所得,纠正了古代地理书籍的一些谬误,也有许多新发现。

三、阅读理解(28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桃   树

一株桃树,长在一棵胡桃树旁边,它满怀嫉恨地望着枝丫结满了累累果实的胡桃树。

“为什么那棵树就长这么多果实,而我长这么少呢?”它想到,“这是不公平的,我一定要想办法也长得那么多。”

“千万别这样想呀!”一株李树看透了桃树的心思,劝告道,“你难道没有看到胡桃树的树干长的有多粗大吗?你没有看到它的枝丫多强壮吗?我们每个人都要量力而为,想法子长出好果子!要重质不要重量。”

可是桃树已经嫉恨得糊涂了,压根儿不愿听。它要求它的树枝从大地吸收更多的养料,要它的细枝输送更多的树汁。于是它展开了更多的花朵,花朵都结了果实。由头到脚全结满了桃子。可是当桃子成熟时,它们的重量就增加了,以至于枝丫都负担不起它们,而且树干也撑不住那些果实的重量。桃树呻吟一声,弯了,接着“咔嚓”一声巨响,树干断了,整株树倒了下来。桃子全烂在了胡桃树的脚下。

1、桃树嫉恨胡桃树结很多果子,李树是怎样劝告它的?(2分)

2、桃树没有听李树劝告,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分)

3、你知道桃树错在哪儿吗?(4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二)(16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在原诗中将诗句补充完整。(4分)

2、本诗是一首        (体裁),作者      ,字        ,      (朝代)人。本诗押的是     韵,全诗的韵脚是                             。(3分)

3、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B.本诗多用对偶句,如颔联、颈联,对仗极为工整。

C.尾联表明自己愿以身殉国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惘。

D.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忧国叹己的情怀。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请你再写出一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不少于两句)(4分)

四、作文(60分)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最快乐?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四个答案十分精彩,它们分别是:

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自己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

要求:以“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略

2、(1)D  (2)D  (3)C  (4)C  (5)C  (6)A

3、(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3)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春在溪头荠菜花。

(5)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

(6)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二、语言运用

1、净、敬、竞、劲         2、略

3、亲爱的,请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够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够卖掉它。

4、《徐霞客游记》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三、阅读理解

(一)

1、你难道没有看到胡桃树的树干长的有多粗大吗?你没有看到它的枝丫多强壮吗?我们每个人都要量力而为,想法子长出好果子!要重质不要重量。

2、它要求它的树枝从大地吸收更多的养料,要它的细枝输送更多的树汁。于是它展开了更多的花朵,花朵都结了果实。由头到脚全结满了桃子。树干断了,整株树倒了下来。桃子全烂在了胡桃树的脚下。

3、一是嫉妒别人的成果。嫉妒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状态,根子是自私。有了嫉妒心理就会头脑发晕,做出事来是十分危险的。二是不能客观地评估自身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而是头脑发热,重量不重质,一味地追求“数量”。

4、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就,要培养公心、爱心,要为别人的成果感到高兴。同时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追求虚荣,要脚踏实地的做事。

(二)

1、略

2、七律  文天祥  履善  南宋  ing  经、星、萍、丁、青

3、C

4、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题

195 评论(9)

鼠宝宝zhz

人教版初一语文期中测试卷2017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初一语文期中测试卷,欢迎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脑髓 (suì) 花圃 (bǔ ) 骊( lí )歌 倜傥(tì tǎnɡ)

B、沮(jǔ)丧 讪(sàn)笑 菜畦(qí) 鸡毛掸(dǎn )子

C、嫉(jì)妒 丑陋(lòu) 蝉蜕(tuì) 弥漫( mí )

D、书塾(shú) 环谒(yè) 瞬(shùn)息 收敛(liǎn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懊诲 书塾 嫉妒 来势凶凶

C.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深邃 彷徨 慷慨淋漓

3、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一来就谈起小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的小李。

B.我认识奥本海默是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C.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的境界,平原无际,回环曲折。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修改下列病句。(2分)

(1)增加质量是当前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2)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端正了学习态度。

5、“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小溪流向大河,那是在启示我们积少可以成多; , 。( 2分 )

6、“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10分 )

⑴ ,一切都将过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分)

⑵ 鸟向檐上飞, 。(1分)

⑶ ,影入平羌江水流。(1分)

⑷ 此夜曲中闻折柳, 。(1分)

⑸岑参的《逢入京使》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两句名句是: , 。(2分)

⑹《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2分)

⑺ 请写出两句你喜欢的描写“黄河”的诗: , 。(2分)

7、口语交际。( 2分 )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

8、名著内容填空。(2分)

(1)写出《水浒》中关于林冲的一个故事名称: 。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主要人物是 。

二.阅读(共60分)

(一)(2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住在心理,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习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国的 。(3分)

15、“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今天讲得容易

D、“我”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16、“这可怜的人”指的是( )(2分)

A、韩麦尔先生 B、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们 D、韩麦尔先生,我们

17、“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用了哪个动词?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2分)

A、表注释 B、表补充说明

C、表转折 D、表停顿

20、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记住了自己的语言,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

B、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只有记住自己的语言,人民才不会甘心做亡国奴,国家才有希望。

C、这句话表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深挚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亡的痛苦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21、文中两处出现了“好像”一词,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处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标志,都是比喻词

B、前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后者不是

C、后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前者不是

D、A、B、C三项都不对。

2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拟 B、比喻 比拟 反复

C、比喻 排比 反复 D、排比 反复 比拟

2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答: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分)

答:

25.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2分)

答:

28.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凭兴趣去工作学习成吗?(4分)

答:

29.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少写出两点)(4分)

答:

30.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1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注:[1]信:确实,的确。)

3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2分)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2)诸儿竞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见道旁李树多子,( )折枝。

(2)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译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内容上写人与人之间的优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挚、感人;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24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