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7

小木每木每
首页 > 考试培训 >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冰洋的海豚

已采纳

九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适合新课标人教版) 昌宁县耈街民族中学 罗向英命题一、 语文知识和积累(1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àn) 风骚(sāo) 留滞(zhì)B、田圃(pú ) 强聒(guō)不舍 襁(qiǎng )褓 蓑衣(shuō)C、亵(xiè)渎 静谧 (mì) 骈(pián)进 谦逊 (xùn)D、禁锢(gù) 莽莽(mǎng ) 喑哑(àn) 深邃(su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D )(2分)A. 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B. 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 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D.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3、在下面短文的横线上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 、国内 、两岸 是公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 A、和平 和谐 和气 B、和平 和谐 和解 C、和平 和气 和解 D、和气 和谐 和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A、必须照旧千百万有社会觉悟,掌握现代科学技必须术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科技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B、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C、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的放慢了速度。D、由于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5、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完整句子。(2分) .例句: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污秽抛向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脚任意踩踏,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劳累的时候送来一阵清新,如果你能使一片稻麦笔直而长,不在他未收之际践踏它,那么稻麦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饿是送来一碗白饭。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⑴《观刈麦》中表现劳动的艰辛:足蒸暑土地,背芍严天光 ⑵. 《月夜》“春天的脚步近了”句: 今夜偏执春汽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⑶《沁园春雪》化静为动的句子山舞银河,原驰蜡象。⑷《商山早行》颔联: 机身茅月店,人际正版双7.文学知识(5分)①《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②有一位作家曾经对他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 ,他批阅、增删的作品是 。③神话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请你写出两个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_、_夸父逐日_______。二、 语文综合运用(6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山中留客 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 分析“弄”字的表达作用。(1分)(2)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9……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的内容读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部适合,有用处没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智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这段文字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实际上谈到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每条不超过8个字)(3分)弊端一:不知到利用精华弊端二:旧式教育是守利禄弊端三: 旧式教育不管智能 阅读(45分) (一)古文阅读(14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解释加点词语(4分)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编次 ②为天下唱 唱: 首发 ③今或闻无罪 或: 有的人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渔网 7.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2分)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杀之以应陈涉。 B. 固以怪之矣。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都一样是死,为何不为国而死呢?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______第二天,士兵们悄悄的谈论,都互相示意地看着陈涉。9.文中点示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分)10、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_天下苦秦久矣(2分)(二)说明文阅读(14分)在许多现代大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并由此带来严重的能源和环保问题。其实这种典型的“城市病”早在9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初见端倪了。但是伦敦城终日大雾弥漫,泰晤士河黑臭无比,整个大城市就像是免疫系统出了大问题。100多年前,一个叫霍华德的英国人,认识到了搭乘满目膨胀的悲剧性后果,并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崭新的概念。“田园城市”又叫“花园城”由一个中心城和六个卫星城共同组成。中心城人口约万卫星城人口约万。中心城有六条放射性干道向四周辐射,与卫星城相连。每座城市内部有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一个阵地约20公顷的公园,外围分布着市政厅、音乐厅、剧场、图书馆、会场等公共建筑,再外围则为商业设施。从商业街朝外是一条宽128米的林荫道,其间有学校、教堂、花园住宅等。花园和绿地等城市按不同功能分开,使城市如同一个大花园,城市中心及周围都在绿色的环保之中。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因为它完美得脱离实际。不过过,这一设想中的合理成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专家提出一种被称为“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在专家们的眼中,未来的“紧凑城市”是由很多个中心构成。每一个城市就像“田园城市”中的卫星城,住宅、工作剧场、商业区、娱乐场及还原绿地等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每个中内,居民只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了,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污染。随着技术的不端断投入,未来城市的交通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观。联合国人口中心的布莱恩威廉斯介绍说,在不少国家,能大量载客的有轨电车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目前,还出现了一种铁路、公路两用车,这种车既能在铁轨上行驶,又能开上公路,兼有火车和汽车的特点,是各个城市、各个居住中心之间的交通却是变得很“紧凑”了。 这种“紧凑城市”的布局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并可以将对汽车的依赖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11、文中的“城市病”是指什么?(2分)严重的能源和环保 12、为什么说“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3分)应为严重的污染会使城市的空气不好、而无污染的城市才是田园城市。13、本文说明从现实着手,回顾从前 展望 未来 ,这样的说明顺序,属于 时间 顺序。(3分)1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中的“合理成分”,指的是哪些成分?(3分)卫星城,住宅、工作剧场、商业区、娱乐场及还原绿地等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每个中内,居民只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了,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污染。15、请你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为什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3分)因为,现在的人的环保意识太差(三)读书人是幸福人(17分)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16.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2分)读书的人很幸福17.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18.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3分)19.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0.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4分)四、选题作文(50分)(1)雪莱有一句著名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在我们追逐梦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请以“ 来了, 还会远吗”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根据自己的体会,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立意自定;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④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2)提供材料: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绿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发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巴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子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草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渡亮的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呀。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丽的花朵也是一种草!”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的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呼噪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请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 1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云南省昌宁县耈街民族中学2007年9月份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答案(适合新课标人教版) 罗向英老师出题拟制一.1C . 略6.(1)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3)山舞银蛇,原弛蜡像。(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7.(1)刘备(2)曹雪芹《红楼梦》(3)略二.8(1)"弄"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物以生动的情态,和谐的意趣.(2)诗歌描绘了千变万化,生机盎然的景象.9.弊端一:死记古书的内容,弊端二:生搬硬套作文程式.弊端三: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三.6.(1)编次(2)同"倡"首发(3)有人 (4)用网捕 8.略 9.天下苦秦久矣 10.秦二世杀了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仇愿望.11.在许多城市,高楼越老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并由此带来的许多严重的能源何环保问题.12.因为它们都有中心城市,都突出了局部生活条件.交通.市政特别是环保等问题.13.历史,未来,逻辑 14.(1)城市建设合理布局的意识 15.略 16.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17.是指拥有阅读能力的人,以及能够了解现实世界以外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能够了解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二丧失阅读能力的人则无法拥有,这便是文中所说的“精神的不平等” 18.略 19.读书可以使人们增强知识;收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读书可以使人们获得崇高的精神追求和高尚情趣,还可以使人趋善避恶) 20.一定要好读书,读好书;读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名著,读专家,学者,老师推荐的好书,博览才能广收.(言之成理即可) 四.略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61 评论(9)

clover冬儿129

想作弊啊。。。

179 评论(11)

电风扇啊电风扇

学习也是快乐的,因为你学习了许多知识,当你学到了他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努力所取得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 九年级历史 试卷上学期附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学者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你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应是()

A.资产阶级的思想 文化 运动B.古典文化的复兴

C.封建思想的兴起D.宗教领域内的斗争

2.一次座谈会上,朱老师说“我刚从但丁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朱老师去的地方是()

A.意大利和英国B.英国和法国C.意大利和法国D.英国和-

3.打破地区间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的开辟C.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

—17世纪,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但丁

B.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C.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文艺复兴

D.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

5.“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园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打破这一观念的关键性历史事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辟B.郑和七下西洋C.文艺复兴D.新航路的开辟

6.小红在预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B.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等

C.重大事件: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D.积极影响: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等

7、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完成C.文艺复兴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

8、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9、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中,最先出现的是()

.核电站C.电子计算机D.人造卫星

10、现在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主要得益于科技不断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奠定了基础

世纪传入中国的汽船是以电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C.爱迪生的发明为汽车的问世作出了贡献

D.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飞机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支持

11、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它”是指()

A.微软的诞生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C.多利羊的诞生D.基因工程

12、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B.轮船、火车、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C.火车、轮船、汽车、航天飞机、飞机

D.火车、飞机、轮船、汽车、航天飞机

13、在“工业革命成就图片展览”活动中,小明同学为图片制作了一些标签,错误的标签是()

A.史蒂芬孙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B.莱特兄弟与“飞行者1号”飞机

C.亨利﹒福特和世界上第一辆汽车D.爱迪生与电影放映机

14、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点灯同时熄灭一分钟以示哀悼。想想,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B.爱迪生C.卡尔?本茨D.西门子

15、今天作为高档消费的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19世纪80年代现代汽车工业率先起步于()

A.日本B.美国C.英国D.德国

16、下列应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水力—电力—蒸汽B.水力—蒸汽—电力

C.电力—水力—蒸汽D.蒸汽—水力—电力

17、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了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爆炸B.蒸汽机C.蒸汽火车D.螺旋桨飞机

(二)材料分析题

18、世博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世界第一届工业世博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 想象力 。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1)英国之所以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面,请列举这三方面的史实说明之。(3分)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取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

(2)如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专设一个展厅,下列哪些最新科技展品可以展出?(3分)()

A.本茨汽车B.爱迪生电灯泡C.瓦特蒸汽机D.电报

材料三:1937年巴黎世博会,主办方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问题促使主办国对本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会在“和平与进步”的呼声中落下帷幕,它的巨大成功传达着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3)材料中的“经济大萧条”指什么?(1分)“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哪些?(举两例)(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博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

19、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9分)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1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1分)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1分)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1分)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2分)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1分)

步骤三: 反思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8、(1)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或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拥有辽阔的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科技上: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科技处于地位.

(2)ABD

(3)“经济大萧条”指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德国法西斯上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等.

(4)答: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突出了时代的主题;引领世界潮流。

19、

(1)蒸汽机车、蒸汽轮船。(1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2)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1分)

(3)经济全球化。(1分)

(4)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或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1分)

(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分)

(6)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2分)(答出一点给1分)

(7)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等。(1分)(答863计划前的不给分)

(8)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要抓住历史机遇。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初中九年级历史试卷上学期附参考答案相关 文章 :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九年级历史资料分析及知识汇总

★ 九年级历史中考调研试卷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试卷及答案

★ 中考历史复习

★ 初中九年级历史优秀教案

★ 中考历史九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 初三历史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

93 评论(13)

WTF=WheresTheFood

1.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2.新文化运动,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3.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67 评论(11)

萌萌小妹纸

不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 方法 。在我看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多做试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三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并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我国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考古发现的多处墓葬中有些是合葬。依据所学知识排除他们不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合葬( ) A.夫妻 B.同母姐妹 C.部落男子 D.部落女子 2、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说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什么?( ) A.《汉谟拉比法典》B.《论法的精神》C.《宅地法》D.《拿破仑法典》 3、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棒把字刻在湿润的泥版上,干燥后文字笔画形似楔子。这种文字起源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中国 D.两河流域 4、“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有粗野的 儿童 ,有早熟的儿童……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下列能支持后者观点的是古希腊的( ) A.贵族专制 B.宗教自由 C.民主政治 D.军事独裁 5、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 A.世俗封建者 B.矮子丕平 C.商人和银行家 D.教皇和教会 6、某一制度的产生情况,这一制度产生于()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印度 7、信徒成为穆斯林的宗教产生于( ) A.古代埃及 B.阿拉伯半岛 C.意大利 D.古代印度 8、希腊被人们称为欧洲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古希腊文明的( ) A.种姓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雅典民主政治 D.建立帝国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系氏族社会以农耕生产为主 B.厄瑞斯忒的 传说 ,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情况 C.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D.父系氏族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 10、“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A.伯利克里的统治 B.亚历山大的统治 C.屋大维的统治 D.凯撒的统治 11、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国王穿越到古代印度,他属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中的哪一阶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 吠舍 D.首陀罗 12、下图中弯月形状的地带被称为“新月沃地”,下列关于在这里诞生的文明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它发源于两河流域②在公元前2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奴隶制小国③这一文明古国在公元前18世纪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判断正误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填涂“T”,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填涂“F”。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3、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南方古猿,生活在大约三四百万年前。( ) 14、公元前789年,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 15、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奴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 16、公元前7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公元前610年,建立罗马共和国。( ) 17、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同苏美尔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获得胜利。不久,成为红海霸主。(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8题12分、19题、20题各14分,共40分)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房屋倒塌,压死了房主的儿子,建造这所房屋的人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 材料二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材料三 西周初年周天子采取了一系列制度用以维护统治,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弱。 请回答: (1) 材料一应出自哪部法律?这部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4分)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2分)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社会等级?(2分) (3)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初期采取哪两种制度来巩固统治、维持秩序?(4分) 1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 ——马克思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 材料三 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律》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 八年级 下册 材料四 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人类最美好的童年”的含义是什么?(2分)古希腊时期果真是“人类最美好”的时代吗?请以雅典为例加以说明。(2分) (2) 依据材料二,写出被历史学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源头”的古代奴隶制城邦的名称。(2分)这种民主政治对古代人类文明有何贡献?(2分)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2分) (4) 材料四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什么(2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么?(2分) 2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 材料二 (材料一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即才能——编者注),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2分) (2)材料二指出的该“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是什么?该缺陷可能会导致什么危害?(4分) (3)材料三提供的资料说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2分) (4)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依据材料四, 说说 其产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4分,列举两例) 四、探究实践题(共14分) 21、讨论会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以史为证】 (1) 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_______ 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_____________ 。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__________ 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 文化 对外传播开来。(6分) 【史论结合】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 材料二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4分,提示:从政治、文化上分析。列举两例) 【读史明智】 (3)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4分,列举两例) 初三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A D C D 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A B D 二、 判断正误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3 14 15 16 17 答案 T F T F F 三、 材料解析题(共3题,18题12分、19题、20题各14分,共40分) 18、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分) (2)种姓制度;(2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2分,答不全不给分) (3)分封制;礼乐制度(4分) 19、答案: (1)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进入“民主时代”,同时还迎来了古希腊经济、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2分)不是。(1分)古代雅典的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泛滥的民主存在弊端,导致城邦的衰落。(1分,言之有理即可) (2)雅典(2分);雅典的民主政治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2分,言之有理即可) (3)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2分) (4)罗马帝国(2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经典)。(2分) 20、答案: (1)希腊或雅典(答出一个即可)(2分)。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言之有理、答出一例即可) (2)选举方式:直接选举(或抽签选举)(2分)。抽签选举方式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难以保证真正的人才掌握国家政权,容易导致庸才误国;(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暴力冲突;和平交往(2分) (4)大河流城;大体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4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 探究实践题(共14分) 21、答案: (1)伯利克里;公民大会;马其顿。(6分) (2)政治: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文化:现代奥运会等(4分) (3)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先进文明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先进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言之成理即可,4分) 看了"初三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的人还看: 1. 2015-2016学年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3. 初三上册历史统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4. 初三上册历史《璀璨的近代文化》试题及答案

22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