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8

萌萌小妹纸
首页 > 考试培训 > c培训课程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晓晓你知晓

已采纳

C语言学习从入门到精通的一套经典视频教程,本课程通过高清晰的视频、概念详解、实例精讲、习题测试让你很快的掌握C语言的相关知识,并领略运用到实例中去。在针对一些用户认为C语言比较难学的情况下,本课程从初中级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内容安排,突出学、练、用、巩固相结合的特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实例,详细介绍了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应该掌握的各方面知识。本课程主要给大家讲解了C语言概述,算法,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常用的数据输入、输出函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控制,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位运算,预处理,模块化编程,编程规范,C语言常见问题及分析,习题测试等内容。所有知识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介绍,涉及的程序代码给出了详细的讲解,可以使读者轻松领会C语言程序开发的精髓,快速提高开发技能。 课程内容详尽,实例丰富,非常适合作为单片机及编程初学者的学习课程,也可作为大中院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的教学辅导课程、短期C语言培训课程,是C语言编程爱好者从入门到深入的经典课程。课程共分为15讲,每节课的内容大纲如下:第1课 C语言概述1、几种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2、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3、C语言的特点4、简单的C程序介绍5、C程序的上机步骤6、习题测试第2课 程序的灵魂-算法1、程序设计过程2、算法的基本概念3、算法的特征4、算法的表示方法(流程图)5、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6、习题测试第3课 C语言的数据类型1、预备知识2、C语言的数据类型3、常量与变量4、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5、运算符号和表达6、习题测试第4课 C语言顺序程序设计1、C语句概述2、赋值语句 3、数据的输入输出4、字符数据输入输出5、格式输入输出6、顺序程序举例7、习题测试第5课 C语言选择程序设计1、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2、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3、if 语句---条件判断4、条件运算符5、switch 语句6、选择程序举例7、习题测试第6课 C语言的循环控制1、概述2、goto语句及与if语句构成循环3、while语句4、do …while语句5、for语句6、循环的嵌套7、几种循环的比较8、break语句和contiune语句9、程序举例10、习题测试第7课 C语言数组1、一维数组2、二维数组及多维数组3、字符数组和字符串4、程序举例5、习题测试第8课 函数1、概述 2、函数定义的一般格式 3、函数的返回值 4、函数的调用5、函数参数及其传递方式6、函数的嵌套与递归调用7、数组作为函数参数8、变量的存储属性 9、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10、习题测试第9课 C语言预处理命令1、编译预处理2、宏定义3、文件包含4、条件编译5、习题测试第10课 指针1、指针的概念 2、指针变量 3、指针与数组 4、指针与字符串5、指针与函数 6、返回指针值的函数7、指针数组和多级指针8、习题测试第11课 结构体与共用体1、结构类型与结构变量的定义2、结构变量的引用与初始化5、结构数组6、指向结构类型数据的指针7、用指针处理链表8、共用体9、枚举类型10、用typedef定义别名11、程序举例12、习题测试第12课 位运算1、位运算概述 2、位运算符的使用方法3、习题测试 第13课 单片机C语言的模块化编程1、模块化编程的优点2、C语言源文件(*.c)文件和头文件(*.h)的的作用 3、模块化编程设计步骤 4、程序实例5、模块化程序的移植6、习题测试第14课 C语言编程规范1、编码规范概述2、编程排版规范3、编程注释规范4、命名规则5、可读性规范6、变量与结构规范7、函数与过程规范8、编程效率规范9、质量保证规范10、宏规范 11、代码编辑12、编译13、审查14、代码测试15、维护16、习题测试第15课 C语言编程常见出错问题及分析1、C语言的一些基本概念2、位(bit)和字节(byte)3、变量和数据存储4、数据文件5、字符串操作6、数组7、指针和内存分配8、函数9、编译预处理10、标准库函数11、系统调用12、可移植性13、编程风格和标准14、程序的编写和编译15、调试

c培训课程

84 评论(8)

卉峰呢喃

《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简介:《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课程》系列从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以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出发,有别于补救性的心理咨询治疗,以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基点,展开内容的组织、课程的设计、理论的分析、案例的呈现等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系统性。丛书围绕着“教师”这一核心,从理论提升、心理调适、教学实操、科研实践等四个层面给予详尽的指引,构成了一个有利于中小学心理教师以至全体教师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有机整体。第二,针对性。“教师心理保健”针对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问题,充分考虑了“教师”这一角色作为独立个体的教书育人需要;而“学生团体心理训练”则针对中小学生作为群体一员的社会基本属性,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和纠正偏差行为的团体心理训练;针对心理健康教学资源缺乏,填补学生发展性心理的实训教学空白,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心理健康主题教学”提供了自信心、注意力、意志等多种发展性心理品质的课程方案。第三,灵活性。如,A证、B证、c证培训教程,根据心理教师三级培训、分级上岗的具体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予以层次性的划分,帮助不同学力的心理教师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8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