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liudewendu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试活动,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在科举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地位、影响来看,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抡才大典”,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赫,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其发挥文化整合功能的动力来源。科举考试成为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正途,受到统治者和广大士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就科举制自身特点而言,它具有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举与察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读书人可“怀牒自进”,自行应举,不需地方官府荐举。除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由于科举考试将自由报考、公平竞争与弘扬儒学文化、推广学校教育联为一体,使得参与这项考试的阶层越广泛、考生越多,就越有利于教育机会的下移和社会文化的整合。受科举考试影响,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儒学文化逐渐普及到民众阶层。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易于推广并长期延续,从而有效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注重后天学习的作用,更具有客观性和平等特征。在追求考试公平的过程中,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适应特定时期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需要,隋唐以来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兴办官学,开科取士。与设立官学、私学及吸收汉族封建文化相呼应,科举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 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是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封建统治阶层。
B.科举考试自宋代开始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
C. 科举考试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性别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
D. 科举考试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下列不能作为科举制具有文化整合功能论据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
B. 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C.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
D.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要想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进而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B. 科举制自身的特点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C. 科举制打破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这样的选拔方式大大优于察举制,因此察举制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D. 在科举制度下,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⑴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⑵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4.下列四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其亟有所更 亟:立刻
B.俄改同知枢密院 俄:不久
C.钦宗诣金帅营 诣:到……下令
D.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明年:第二年
5.下列对文中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m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B.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C.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D.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7.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小题5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认真阅读这首诗,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的(5分)
9.请从诗意和情感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每小题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理发匠
黄荣才
①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②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竹椅也擦了几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
③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稍微有点麻酥酥,很舒服。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④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超过三块。有谁想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也有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哑巴就笑眯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干活去了。到了年底,你随便给哑巴带米或者菜,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理完发,有人朝他竖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也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⑤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后来连老年人也基本不来了。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雕塑一般。等到天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哑巴点了点头。
⑥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发。尽管老张头一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像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⑦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巴这回该收摊了,最后一个理发的人都没了。“反正他不用愁吃不用愁穿。再说年纪也大了。”村里人觉得哑巴没头发可理也没什么。不过,忙完老张头的丧事后,有村人发觉好几天没看到哑巴了,就去看了看。哑巴已经死了,哑巴把自己的头发理了,然后用刮胡子刀切开手腕的动脉,自杀死了,所有的理发工具摆得整整齐齐。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围绕哑巴理发匠的理发生涯,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干净利落,手法简练。
B.第四段中“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既侧面表现了哑巴的执拗,也包含了对哑巴的感谢和赞美。
C.尽管哑巴理发匠手艺精湛、服务周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
D.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情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人物,使人物显得生动丰满。
E.这篇小说,叙述张弛有度,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哑巴理发匠的形象。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6分)
①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慢慢掏。
②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3)请简要概括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4)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请陈述理由。(8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4.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4分)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和部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同时公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答:
1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起初听说陆谦到了沧州,怒从心来,买了把解腕尖刀,一街里去寻,可是“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请对这一“慢”字的精妙之处作点评。要求准确,简明,生动。50字以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4分,只填序号)。
①阳光因树枝而显得晶莹
②高高矮矮的枝条,纷纷向阳光伸出眷恋的手臂
③树枝因阳光而显得玲珑
④绿树和阳光,天地造化的神秘达到和谐
⑤阳光,一览无余地披在绿树的身上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鲁先圣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无论人世间还是大自然中的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弄清楚的,弄清楚了,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可爱的东西也变得狰狞可恶。……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几百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人生宝典,其实,也没有什么深奥的秘密,就是要求自己不要总想着弄清一切。”
对此,你怎么想?怎么看?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依据你对上面的文字的理解和认识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金威家具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二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试卷评价
1试卷难易适中,着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着重对文本知识的考查,
苏教版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2非常切合新课标思想理念,切合学生实际,能够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试卷与教学实际切合,学生能够立足课本,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二、成绩分析
1、成绩统计
()班()班
130分以上人人
120-129分人人
110-119分人人
100-109分人人
90-99分人人
80-89分人人
平均分
2得分率统计
语言基础:翻译:诗歌鉴赏:名言名句:
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
3表扬与鞭策
表扬:
()班()班
鞭策:
()班()班
三讲评要点
(一)小组讨论1-7和8-10题,教师检查讨论效果,答疑解难。
(二)诗歌鉴赏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1三看:看题目明确写作对象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2分析诗歌内容,抓住景物特征;明确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3答题规范格式
本诗歌描写了景物,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运用了的手法,渲染了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4拓展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本题参考答案:
(1)鸡声、月色、长亭、寒霜构成了飘零道路上的景色,说明长亭送别之多,说明仕途失意,流落江湖的悲戚心情。
(2)结尾句抒发了作者厌倦漫游,怀念故乡的心情。具体手法:词的上片直抒胸臆"飘零堪厌";化用前人诗句,"鸡声月色长亭",表达飘零的厌倦;下片写眼前之景,强化仕途失意的悲凄,进一步突出人生的失意之悲。
(三)语言运用部分:
19、调整下列画线句子的顺序,使之合理流畅。只填序号。(3分)
(1)这里有亲情的歌哭,有爱情的悲欢,还有友情的'冷暖…真挚、丰富、高尚的感情是健全人格的基石。(2)心灵,是博大而又纷繁的世界。(3)没有真挚的感情,就不会有真正的友谊。(4)没有高尚的感情,就不会有大写的人。(5)没有丰富的感情,就不会有对理想的憧憬。
分析:
1审题这实际就是句子意思之间的关系。如总分,并列,逻辑,因果等。
2找出总领,找出关键词,顺藤摸瓜。找出结尾句。
3注意层次关系。
4注意,评分要求为错一个都不行。
20、请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列手机短信必须在压缩15字以内。(3分)
我正在列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九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分析:
1通读材料,抓住关键句子,或者关键词语,
2注重实际生活语言的运用
3注意审题,如字数要求,语言连贯,表达明确,
答案,9点到,电话联系。
21、淮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章风流,素为海内外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淮安人民正致力于推介、打造"文化淮安",现正拟编写"文化淮安"的小册子,请你协助完成。(每小题2分共6分)
(1)请你仿造下面的两个栏目,再拟写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去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栏目四:
分析
1注重审题
2分析题目暗含条件,如都是动宾结构,字数要求。
(2)在"栏目一"中,请从下列备选的淮安籍的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化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
备选文化名人: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吴承恩、刘鹗、张耒、刘鹗、罗振玉、李公朴、袁鹰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1平时注重知识储备,文化积累。
2充分模仿例子。
3答题时候,明确答题的角度,如某人的文化地位,影响,代表作等角度。
4可借鉴书本上的作家介绍。
【吴承恩】(1504-1582)明代大文学家,小说《西游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淮安的名优特产,如淮安的赵集粉丝、辉煌太阳能、淮安软兜长鱼、丁集黄瓜、棉花西瓜、凌桥大米等。请选择你熟悉的一种,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1注意广告语要求:响亮,抓人,句子齐整。
2宣传语意明确,要让人明确知道,你在宣传什么。
3留意生活,关注生活,背诵广告语。看中央台公益广告并作记录。
(四)作业:整理语言基础知识。
(五)教后反思:
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讲评要点
(一)文言文翻译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句3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析
1翻译原则:
2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
3翻译思路:联系语境落实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和语气。
(二)现代文阅读
1方法指导
通读全文弄清主题细读全文把握细节研读章节弄清方向
2规范要求
审题,明白对应段落;分条、分点答题;抓住文中关键词,连缀答案;用笔规范,书写工整,不涂改,力求美观;不留空白,删减原句,尝试作答。
15、答:重大的科学文化创造,至少还得有一定程度的痴心与痴劲。
16、答:长期专注于某种文化创造会拙于人事乃至有点"傻气"的。(3分)
17、一是因为创造活动有了巨大魅力;二是和一定的社会形势和风气有关;三是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特征相联系;四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实现其运动变化与深浅程度的变化。
18、一立报国之志,以建设新型国家为己任;二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三选准自己的创新方向,全身心投入到创新的实践中去;四为创新做出自己必要的"痴"劲,作出必要的牺牲和应有的贡献。(5分)
(二)布置作业
1摘录现代文3-5精彩部分。
2回归课本,重新翻译原文中重点句子。
(三)教后反思: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