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便是海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手术对组织的破坏有关。 2、尿潴留 与麻醉导致膀胱麻痹、不习惯床上排尿、下腹或肛门会阴部手术切口疼痛等有关。 3、恶心、呕吐、腹胀 与麻醉反应、电解质失衡等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手术创伤、术后禁饮食等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和肺炎、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二、护理措施 1、观察生命体征 小型手术1-2小时测一次;中大型手术15-30分钟测一次,直至病情平稳后改1-2小时测一次,以至停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①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及感染征象;敷料有无污染或松脱。少量渗血,可加压包扎,敷料污染或松脱,应及时更换;大量出血及切口感染,应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②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按时更换引流袋;适时协助拔管。 3、疼痛的护理,一般术后24小时内最重,2-3日后明显减轻。轻者给口服去痛片,重者给肌注哌替啶;指导病人咳嗽、翻身或活动肢体时,用手按压切口部位,以减少切口张力刺激引起的疼痛;切口持续疼痛或疼痛减轻以后又加重,需警惕切口血肿或感染。 4、恶心、呕吐、腹胀的护理 恶心、呕吐常为麻醉反应,可自行停止。考试大网站收集早期腹胀多因胃肠道蠕动受抑制气体不能排出反致,一般48小时后肠蠕动恢复,腹胀消失。若恶心、呕吐、腹胀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应考虑有无颅内压增高、粮尿病酸中毒、尿毒症、电解质失衡、急性胃扩张、肠梗阻或腹膜炎等。处理原则:除对症处理,如恶心、呕吐给予镇吐剂,腹胀给予胃肠减压、肛管排气、高渗溶液低压灌肠、腹部热敷外,还应查明原因,对因处理。 5、饮食和输液护理 (1)非腹部手术:①体表或肢体手术:如手术范围小、全身反应轻,术后即可进食;手术范围大、全身反应重,需2-3日后进食。②局麻和小手术:如没有任何不适,术后可随意进食。③腰麻和硬脊膜外麻醉;术后6小时可根据病人需要提供饮食。④全麻:应待病人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视病情提供适当饮食。 (2)腹部手术:尤其是消化道手术,一般需禁食2-3日,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质;5-6日进半流质;7-9日可恢复普食。禁食及流质饮食期间,应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液;如禁食时间较长,应行静脉高营养液,以免内源性能量和蛋白质过度消耗,影响康复。 6、早期活动 如无禁忌,应早期床上活动,争取在短期内起床活动,其意义是:①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防止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③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防止腹胀和肠粘连。④有利于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防止尿潴留。
水乡的风光
外科护理学重点有哪些
外科护理学是外科的学科之一,你知道外科护理学的重点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外科护理学重点。欢迎阅读。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低钾三联征: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失常)
1)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严重者有腱反射减弱、消失或软瘫
2)恶心、厌食,肠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及绞痛,便秘
3)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意识混乱,易受刺激,急躁不安, 嗜睡,抑郁
5)夜尿多、尿潴留
补钾原则;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见尿补钾、禁止推注。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而快 代谢碱中毒;呼吸浅快呼吸性酸中毒;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急促
(1)休克前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下降,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表浅静脉萎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少尿
(3)休克晚期: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或花斑,四肢阙冷,脉搏微弱,呼吸不规则,血压测不出,无尿
扩充血容量
(1)是治疗休克的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适用于各类休克。
(2)对于肝、脾等器官破裂大出血患者,应一面补充血容量,一面进行手术止血治疗。
(3)扩充血容量一般先给晶体液,后给胶体液。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液对于失血性休克,最好输新鲜全血。
(4)可尽快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2.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强心药: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如西地兰。
(2)血管扩张剂:为改善微循环,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注意:血管扩张剂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否则可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进一步下降。
(3)血管收缩剂:常在收缩压低于50mmHg,生命器官灌注无法维持时,暂时使用以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
3. 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 治疗的重点主要是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
(1)扩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基本措施;
(2)抗休克裤的应用;
(3)维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
(4)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休克患者注意体位的安置,应下肢抬高15°-20°,头及胸部抬高20°-30°;
(5)体温调节: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方法是增加室温,增加衣物及被盖来保暖;注意只能保暖,不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
(6)预防伤害(7)心理支持;(8)作好术前准备;(9)术后护理;(10)健康教育。
感染性休克
1)控制感染:积极处理原发病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才能纠正休克;
2)补充血容量:恢复足够的循环血量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环节;
3)纠正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如西地兰。为改善微循环,可使用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
5)应用皮质类固醇:一般仅限于48小时内,与制酸剂联合应用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6)降温时只能用物理降温,不能用药物降温。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