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子粉丝
金秋十月,热烈、充实,亦如我们的幸福家种子师资培训,收获满满。 《积极讲师》版块课程主要向我们展示定位力、呈现力、活动力、联结力、设计力和跃跹力。 第一天的定位力课程版块中,我懂得了成人学习的特点,这十项规则时刻提醒我们做一名积极讲师要从学员的视角出发,教学方法的优化永无止境,要及时检验与评估学习效果。学员对讲师的期许有风趣幽默、有专业知识、有案例、有亲和力、爱心和责任、逻辑清晰、多说好办法,这些期许再加上个人实际,提醒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有亲和力、幽默风趣、有学识的积极讲师,立足当下、学以致用是我实现定位的途径。 呈现力有五大基本功,首先学习的是登台亮相和站姿及走动基本功,这部分内容的练习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导师王芳的授课风格幽默风趣,并且不厌其烦地引导学员进行练习,非常的实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到自信三步小秘诀的第三个小秘诀“微笑”时,老师说了一句“与其愁眉苦脸地面对世界,不如微笑着老去”,幽默中给人以启发。 第三个基本功是“应用手势”,这个手势要具有指示性、描摹性、情感性;第四个基本功是“交流眼神”,眼神交流是锁定学员注意力的利器,眼神会传递讲师的情感元素,更好建立联结;第五个基本功是“变化声音”,只要音量适中,大场合时对着全场最远说话,停顿,重读、轻读,投入感情,面部表情配合,就能做成声音的魔法师。 第二天的活动力课程中,首先告诉我们的是学习活动的意义:研究表明,有效的老师比一般老师少花15%的时间来管理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多花50%的时间来进行各种互动活动。一个选择题的填空题目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学习活动的特点,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大脑友好型”培训意味着使用新奇、正面的情绪、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员积极参与等元素。这条目标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时要使用新奇的手段,在正面的情绪中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运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同时我知道了大脑喜欢有趣、变化、自主探索、自由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提供有趣的、富于变化的学习材料,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交流中获得新的学习知识。 接下来,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应用教学互动时的经典四大学习活动:阅读、角色扮演、强化练习、案例研讨,并让我们进行强化练习。 最后,我们分组进行了课例的设计,期待明天五分钟的试讲课上收获精彩! 第三天上午,我们主要学习了游戏的设计和应用。在游戏环节,我们仿佛回到童年,愉悦了身心。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引导游戏的“三遍法”:讲师口头介绍游戏、讲解游戏规则;讲师示范游戏规则;确认学员的理解,补充不清晰的环节。 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了微课PK,围绕《如何进行亲子沟通》,进行了讨论备课、磨课试讲,在正式讲课的时候,我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以上还是呈现力的内容。 下午的联结力中,王芳老师教给我们好问题的价值,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好问题的元素有哪些,还教给我们赞赏和夸奖的技巧,以及如何应对学员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一天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设计力的训练。“十全十美课程流”由开场(自我介绍、激发兴趣、课题说明、课程收益)、主体(课程目录、课程计划、讲授新知、操作练习)、收结(回顾总结、强化行动)组成。 其中开场方法有开门见山法、案例故事法、提问法、展望利益法、回顾法、赞美法。课程主体中展开学习内容的要求如下:课程目录要符合三五原则,同时逻辑要合理;课程计划要注意时间计划、学习方式,参与方法;讲授新知要注意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互动教学;操作练习的步骤是操作、练习、测试重点和难点。要注意的是主体内容要符合三五原则,课程重点也是训练的难点,可以增加现场练习。在课程收结中,要注意回顾总结时强调学习重点,强化行动是要鼓励学后的应用以及感谢学员。 王芳老师还通过一个培训过程中遇到的讲故事的例子,告诉我们故事引人入胜的妙招有:节选重要情节,同时具体,有细节;描绘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话语、物体的声音、颜色(绘声绘色),学习在故事中穿插提问,并分享中心语。练习、练习、再练习,我们就是故事大王了! 在跃迁力的联系中,我们分小组进行了讲授练习,并从不同维度进行反馈、打分,为我们将来的学以致用、跃迁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天的学习,充实而又美好,我们六力并举,学业有了精进。终身学习,我会一生坚持。
海晴whisper
2018幸福家种子师资厦门班二阶培训成长笔记 B3组:龚少文 导师:高秋凤博士 四天的课程,不知不觉已走过两天,每一天我都在专注的投入学习。虽然我还是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白,但老师每天上课时我都在设想如果当我站在讲台上时,这一部份我该如何导入如何呈现?当老师在现场处理个案时,我都将自己处于临在的状态,设想自己当独立面临现场的情景时,我又该如何处理?并且将自己的预设处理方法与老师的引导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和提炼。这种在学生角色、老师角色和心理咨询师角色三个角色的不断切换,确实非常消耗个人的精力,但收获也是不言而喻的,就如同一个饥肠辘辘的饿汉遇见一块面包一样,真的收获满满。 在这里我真的要感谢幸福家提供的公益学习平台,感谢高老师如火纯青的专业技能和娴熟的课程呈现能力,感谢厦门幸福家林先俩、张伶俐等老师的精心组织,感谢公益助教的无私奉献和学员们的全心投入。 由于明天晚上还要参加学习,后天晚上又得坐动车赶回福州,回去即将面临的又是一大串工作需要处理,所以迫不急待将这两天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归纳和总结,力求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受益于自己,然后通过公益助教的方式受益更多的家长。 下面就进入第一天课程的正题读懂孩子,但根据自己的理解,我更乐于用这个主题《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来贯穿第一天学习的内容, 在这也澄清一下我不是说爱孩子不重要,爱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当然至关重要,但我只是用这个比较醒眼的标题来让读者“懂孩子”的重要性。 我是一个理工男出身,所以总想把所学到的知识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以便于自己的更好掌握和应用,同时也更有利于自己未来与别人分享。关于懂孩子部份,我的学习心得我梳理为如下结构: (一)误区1:家长眼中的“理想孩子”成长周期 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高中--》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有较好收入--》组建幸福家庭--》孩子幸福一生。 希望孩子幸福是所有家长的期望,也是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幸福路径如上至少7个步骤。如果这七个步骤当中,每个环节都是理想的,那么我们是可以通过这个路径实现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 ,但这一系列都是建立在假设前提下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每个环节都一帆风顺的。倘然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难道我们的孩子就不能幸福了吗?这个问题真值得每位家长去思考。 (二)误区2:用“我真的想要”的方式来“爱孩子” 我们家长在爱孩子的方式上,往往会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或期望不知不觉的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如:我学习不好,你要学习好;我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你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受尽了苦,我期望你不再受苦;我英语不好,我期望你的英语学的更好.......等等, 在教育孩子地过程中,不知不知觉的将孩子变成实现自己愿望和理想的工具。而且大多数家长还无法觉察,在内心深处还在用这种不恰当,甚至认为是自私的方式来“爱孩子”。 (三)误区3:用“我真的怕”的方式来“爱孩子” 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 充满各种焦虑,担心,甚至是恐惧。家长们害怕孩子学习不好,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学,将来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收入,无法得到你认为的幸福。于是乎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参加各种培训班,认为这样才是“爱孩子 ”,但是熟不知,我们的这种单方面“爱孩子”的方式,孩子能感受到吗?当事人的他是不是认为我们的这种方式是在爱他呢? 这种大家可能会问,我是有上述的误区,那我该怎么办呢? 中国目前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育了我们的各种认知本领和技能,但是在如何为人父,如何为人母,如何经营好夫妻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是空白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迷补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是扫盲,不断地去成长自己,方能走出这些误区。我也是在痛苦挣扎中慢慢走出误区的一员。 我特别喜欢纪伯伦大师对我们与孩子关系的表达《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我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去感悟其中的真谛。如下: 识别孩子的天生气质特征非常重要,世界上无论是顶尖的科学家,还是顶尖的艺术家、还是其他各行各业的顶级专家或领袖,均是他的天生气质特征与所从事的工作高度一致的结果。所以识别出孩子的天生气质是教育的基础 ,也即我们古人常说的“因材施教”。 识别孩子天性的理论非常之多,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让他能够成为他自己。 如:教育博士林文采在她的著作《心理营养》中将孩子的先天气质分为四种: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不种类型天生气质的划分方法,如:荣格的人格理论,查理博士的4D理论等等。采用哪种方法来识别我们孩子的天生气质并不重要,关健是我们要懂得我们孩子的气质特征的优势资源是什么?需要克服的不足又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因势利导,克服他的短板,发挥他的优势。 如果您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那么你就应该给他寻找一匹大草原,如果您的孩子是一头老虎,就要带他进入一片大森林,如果您的孩子天生是一条鲨鱼,您就要带他进入浩瀚的太平洋,我们说做家长的这辈子就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找到孩子的天性,懂孩子,他要什么?第二件事情:不断培养孩子,满足他天性成长的需要。 最常用的是艾瑞克森的不同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发育出孩子的不同能力,如下: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论,但道理基本相通。 看见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真相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冰山理论,关键是要看见孩子行动背后的冰层以下的部份。 下面我举个例子来更好的说明, 冰山理论在看见孩子当下问题的应用。只有看见了,才能正确的被处理和解决,否则孩子的行为只能被负面的强化。 最后,讲讲我们自己成长的故事,我有两个男孩(一个4周岁,一个7周岁),两个小朋友天生气质炯然不同。最开始也是被折腾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家里被搅得鸡犬不宁。也正是因为孩子让我们夫妻两都走进了家庭教育的学习成长之路。随着我和爱人近4年的一起学习成长,我们有幸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现在,我们基本能够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真相,因为能够看到,所以我们不再有那么多的焦虑和担心了,我们不焦虑,孩子也变成更稳定和平和了,并且通过学习我们也更有智慧和能力支持到他们,现在孩子们也越来越自信,快乐和独立了,生命力也越来越旺盛了。 真诚感谢这一路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这条学习成路之路我们会坚持一直走下去,助己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