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傻求好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文意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字词。(4分)
① 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能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 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 )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 )感的神经末梢。
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8分)
⑴.少壮不努力,________ _ 。(《长歌行》)
⑵. ______ 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⑶.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⑷. __________ 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⑸.《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名句是: 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
⑹.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 , ”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C、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5、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3号台风“鲇鱼”的中心已于10月23日12时55分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
预计,“鲇鱼”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将逐渐减弱。台风“鲇鱼”是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省最晚的台风。
6、综合性学习。(5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一个)(1分)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二、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文章《背影》(选段),完成7-10题。(1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①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7、整体感知: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8、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9、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2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二) 一包花生 陈亦权(12分)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 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 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 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心想: 。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 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⑧ 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年第4 期,有删改)
1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②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12、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 3 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1分)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2分)
13、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3分)
1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3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一)欣赏下面古诗,完成习题。(4分)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5、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2分)
16、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17一20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李唐来( )②不蔓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18、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1一23题。(8 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 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 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2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作文(30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① 颓 琐 ② 钝 敏
2、⑴ 老大徒伤悲 ⑵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⑶ 山山唯落晖 ⑷气蒸云梦泽
⑸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
3、B 4、A 5、台风鲇鱼登陆福建漳浦沿海
6、活动一:另类:特殊(与众不同) 菜鸟:新手 迷你:袖珍(小巧) 草根:平民(普通百姓) 热卖:畅销
活动二: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活动三:例:“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了。
二、阅读赏析。
(一)7.外貌(衣着:都是青、黑色)、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8. 通过对父亲去买橘子时背影的描写和分别后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相怜相爱的真挚感情。
9. 感动得流泪 离别伤感的泪
10、略
(二)11、( 3 分)① 学校被毁 -筹款遭拒-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12、( 3 分)
(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一所学校呢?
13.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
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4.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三.古诗文阅读
(一)15、熟 敲 16、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二)15.①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18、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该是很多了。
19、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三)20. ( D )(2分) 21. A用鞭、杖或竹板打 B逃跑 C于是 D指代母亲
22.(3分)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23. 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追梦1区14号
导语:考试是根据课程重点而出题的,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阶段测试题,欢迎参考!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2分)
1.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颓(tuí)唐 塌(tān)败 匀称(chèn) 疮(chāng)疤
B.琐屑(xiè) 诘(jí)问 滞(zhì)笨 伧(cāng)俗
C.差(chā)使 尴(gān)尬 愧怍(zuò) 嶙(lín)峋
D.蹒(pán)跚 荒僻(pì) 伎(jì)俩 伛(yǔ)偻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 狼籍 刻扣 长途跋涉 B.取缔 赋闲 烦躁 大庭广众
C.霹雳 造形 渴幕 巧妙绝伦 D.惶急 推祟 缓冲 因地置宜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很少有人能慢下脚步来审视自己的灵魂。
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C.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 日本某些右翼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岛问题上制造麻烦,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B.表扬学生要适度,过分的溢美之词往往会使学生飘飘然迷失自我,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C.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远渡重洋,去海外求学。
① 排在中国后面的依次是印度、韩国和加拿大。
② 2011年,在美国高校70万估计留学生中,来自中国,中国留学生是人数最庞大的留学群体。
③ 与此相反,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却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上升。
④ 过去三年间,上述三国在美留学生人数变化已经趋于停滞。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6.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 古诗词默写。(10分)
(1)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李白《送友人》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表达游子之心和故人之情的句子是“ , ”。
(5)《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 作者以前贤自况的对偶句是: , 。
(6)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
(7)《春望》诗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8)《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 。
(9)《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 。
(10)大道之行也, , , 。
8. 综合性学习。(8分)
一、据人民网10月24日消息:2012年10月起,中央电视台联合优酷等多家媒体共同发起“文明天下”大型媒体行动,呼吁每个人行动起来,倡导文明行为。此次活动呼吁每个人都是“文明天下”的参与者、传播者、倡导者,鼓励大家拿起手中的DV、手机、相机,记录身边关于文明的点滴“小事”,揭露不文明现象,表彰文明行为。
现在,请你也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词 (2分)
(2)阅读以下三则“文明天下”记者的采访材料,说说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记者:你好,你不知道不能横穿马路吗?
行人:我知道不能横穿马路。
记者:你从对面过来不是横穿马路吗?这样很不安全的。
行人:我知道,我知道,我去接个人,我有点事,我太急了。
解说:有些市民,觉得过马路时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材料二】
记者:你好!你没有注意到这个“消防通道请勿停车”的告示牌吗?
车主:我看到了,看到了。
记者:那你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停车?
车主:我这不就走了么?我就停了一会儿。
【材料三】
记者:大爷,您好!您不知道随手扔垃圾是不文明行为吗?
游客:我知道……我一般也不扔。这不大家都这么扔吗?我也就一时没在意。
我的发现:(2分)
(3)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你觉得学校可以组织哪些活动,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2分)
二、请从下面的报道中提炼新闻要点:(20字左右)(2分)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新闻要点:
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28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这篇文章中虚构了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意愿。(3分)
10.用原文语句回答。
A.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写出文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和字义。(4分)
A.怡.( )_______B.遂( )_______C.为( )________D.语( )_________
1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缘溪行(沿着)便舍船(放弃)阡陌交通(田间小道)
B渔人甚异之(不同)悉如外人(都)具答之(详细的)
C咸来闻讯(都)皆叹惋(哀叹惋惜)辞去(离开)
D处处志之(做标记)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
13、在下段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皆叹惋。
14、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 ) 通( ) ,含义是 ( )
15、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6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17、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0、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3分)
答:
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 。
12、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2分);
13、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 答:
四、大作文(50分)
请以“美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的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3)不得抄袭本试题卷文段。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