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姐姐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A.体液性调节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E.前馈【答案】D2.生物体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答案】C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刺激D.反应E.阈值【答案】E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神经冲动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答案】A5.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E.排便反射【答案】B6.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收缩反应B.分泌C.神经冲动D.电位变化E.离子运动【答案】D7.可兴奋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肌细胞B.神经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答案】C8.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E.炎热环境下出汗【答案】A9.神经调节中的控制部分是A.感受器B.受体C.神经中枢D.靶组织或靶器官E.效应器【答案】A一、问答题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答: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其中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短暂和精确等特点。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某些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属体液因素,主要在局部起作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广泛。自身调节则是指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发生的自身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比较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但对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稳态有一定的意义。2.兴奋性和兴奋有何区别?机体或细胞对有效刺激发生的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兴奋则是指由相对静止变化为活动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兴奋性是活组织具有的生理特性,而兴奋是有兴奋性的组织对刺激发生的一种反应的形式变化。3.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生理意义?答: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②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在正常生物体内,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内环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
天天考古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七)(2007-09-23 20:14:16) 标签:学习公社 考试 医学 分类:药学资料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什么?( ) A.组织液 B.血浆 C.细胞内液 D.淋巴液2.血小板聚集释放的物质是( ) A. ADP B. ATP C. cAMP D. PGG23.心室肌的静息电位,相当于( ) A. Na+的平衡电位 B. K+的平衡电位 C. Ca2+的平衡电位 D. Cl-的平衡电位4.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 ) A.静息电位增大(绝对值) B.静息电位减少(绝对值) C.阈电位增大(绝对值) 通道正处于备用状态5.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淋巴回流不会增加?( )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蛋白浓度升高 C.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 D.血管通透性增加6.血管紧张素可引起( ) A.醛固酮释放减少 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C.肾脏排出钠量减少 D.血量增多7.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 )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骨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8.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 A.血压轻度降低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容量轻度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9.含氮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之一是( ) A.激素 B.受体 C.腺苷酸环化酶 D. cAMP10.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 A.高血糖 B.低血糖 C.血中氨基酸增多 D.血中脂肪酸减少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含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肠管为( )A.盲肠 B.阑尾 C.乙状结肠 D.直肠 E.横结肠2.输尿管( )A.起于肾大盏,终于膀胱 B.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C.属腹膜外位器官 D.沿腰大肌前面下降E.与子宫动脉交叉处是结石易嵌顿部位3.子宫( )A.位于盆腔中央 B.属腹膜内位器官C.呈前倾前屈位 D.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E.前倾指子宫体和子宫颈之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4.腰干( )A.由腰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而成B.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C.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D.还收集下肢和盆部的淋巴E.注入乳糜池5.支配手皮肤的神经有( )A.正中神经 B.前臂内侧皮神经 C.前臂外侧皮神经D.尺神经 E.桡神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实测的静息电位值比钾平衡电位略_______,这是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对_______也有较小的通透性所致。2.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不同之点在于前者是_______的_______梯度的转运过程。3.粗肌丝主要由_______分子组成,分子的球状部裸露在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_______。4.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和_______。5.甲状腺激素主要有两种,_______和_______。6.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pH降低、_______、_______和温度升高。7.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和眼球会聚。8.咽鼓管平时处于_______,当吞咽或呵欠时_______。9.胃在中等充盈时,贲门位于_______,幽门位于_______。10.胆总管长4~8cm,由_______和_______汇合而成。11.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最内层的为_______,最外层的为_______。12.子宫主韧带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13.左房室口周缘附有_______瓣,肺动脉口周缘附有_______瓣。14.窦房结位于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心外膜深面。15.脾位于左季肋区,平对_______肋,脾上缘有_______可作为触诊脾的标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阈强度——2.时间肺活量——3.肌紧张——4.声门裂——5.黄斑和中央凹——6.边缘叶——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其产生原理。2.试述胃液的成分和作用。3.试述椎骨间的连结。4.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走行的主要结构。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小 钠2.消耗能量 逆电-化3.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横桥4.引起特定感觉 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5.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分压升高 红细胞内2,3-DPG增高7.晶体变凸 瞳孔缩小 8.关闭 开放9.第11胸椎左侧 第1腰椎右侧10.肝总管 胆囊管11.肾纤维囊 肾筋膜12.固定子宫颈 防止子宫向下脱垂13.二尖瓣 肺动脉瓣14.上腔静脉 右心耳(右心房)15. 9~11 脾切迹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之。2.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出气体,分别记录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3.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4.喉腔内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5.视神经盘颞侧(外侧)约,有一黄色小区称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视网膜感光最敏锐的部位。6.大脑内侧面紧靠胼胝体上方由前而后,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环绕于大脑与间脑的边缘处称边缘叶。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促可逆、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产生原理: 1)去极相——钠通道开放,Na+内流,达Na+平衡电位 2)复极相——钠通道关闭,K+通道激活开放,K+外流)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2)使蛋白质变性;(3)杀灭细菌;(4)引起促胰液素释放;(5)造成酸性环境。 2)胃蛋白酶原:激活后成为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成为蛋白月示和蛋白胨 3)粘液:润滑和保护作用 4)内因子:促进回肠吸收维生素B123.椎体间连结:椎间盘,位于上、下相邻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髓核两部分构成。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自枕骨大孔前缘至第1或2骶椎体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椎管前壁上),起于枢椎,终于骶管前壁 椎弓间的连结:关节突至节一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 黄韧带(弓间韧带)是连结相邻椎弓之间的韧带 棘间韧带连结于各棘突之间4.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前肢(前脚)位于尾状核、豆状核之间 内囊后肢(后脚)位于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内囊膝位于前、后肢相接的弯曲处。 经过纤维:前脚:额桥束 膝部: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后脚: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上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