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2

蓝天勒蓝天
首页 > 考试培训 > 高一期末地理考试卷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董小小小姐

已采纳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已经过去,无论考得好不好,都过去了,来校对地理试卷的答案把。下面由我整理的关于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帮助到您!

1.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地球气候 B.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C.产生“磁暴” D.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

2.对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的地方时 D.北京市的地方时

3.黑子和耀斑作为太阳活动的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和色球层 B.色球层和日冕层 C.光球层和日冕层 D.日冕层和色球层

4.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相同的是( )

A.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B.河外星系和银河系 C.银河系和太阳系 D.地月系和太阳系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判断5—6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黄赤交角变小为20°,则( )

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 B.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小

读下图,完成7—8题。

7.在A、B、C、D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 ,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C、D、B、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8.图中地方时相同的点是( )

与D 与C 与E 与F

9.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对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风力堆积作用

B.高山上的冰斗、角峰——冰川堆积作用

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

D.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会议于2014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那么当北京时间为2014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时,位于西五区的华盛顿的时间是( )

日19时11分11秒 日16时11分11秒

日0时11分11秒 日22时11分11秒

读下图,回答第11小题。

11.图中能反映黄河下游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面所示四幅图中,常用来表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的是( )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下图),回答13题。

13.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4.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属于北半 球东北信风的是 (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5题。

15.图中③⑤⑦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 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A.④和⑤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⑤

17.若上图是关于甲、乙两地对流层高空气压与等高面关系图,则关于两地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空气受热下降 D乙地易形成阴雨天气

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8—19题。

18.对图示区域位置、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1月 B.南半球,7月 C.南半球,1月 D.北半球,7月

处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分别为( )

A.寒流,由北向南 B.寒流,由南向北 C.暖流,由北向南 D.暖流,由南向北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该示意图中③①④⑤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21.“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示意图中表示为( )

A.③ B.④ C.⑤ D.⑥

22.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

读下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24.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B.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乙和丙

C.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乙和丙 D.甲乙丙丁四座山 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丁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27—29题。

27.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b、c、d四地的洋流和海水性质比较( )(注:盐度高低与水温高低成正相关)

A. a处为暖流,盐度最高 B. b处为寒流,温度最低

C. c处为寒流,盐度最低 D. d处为暖流,温度最高

29.如果该区域为太平洋,则下列洋流对应正确的是( )

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为北赤道暖流 为秘鲁寒流 为西风漂流

下图为某河流河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0—31题

30.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31.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E地 B. 此河流一定位于南半球

C.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在F地 D. 此河流一定位于北半球

下图的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32—33题。

32.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

A.出现在白天 B.出现在夜间 C.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33.乙图中( )

A.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 D.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4—36题。

34.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l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20°盛行东南风

°——30°盛行西北 风 °——40°盛行西南风

35.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l月份、冬季

36.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回答37——39题。

3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38.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所在地区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

C.三角洲、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39.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处位于河流下 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

2013年11月,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一个小岛,据此完成40题。

40.日本频繁发生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D.日本领土组成主要以火山岛为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读 下图“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大洋表层水温分布状况。图中①代表的渔场是 ________ 渔场,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比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1分)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 (南、北)方向突出,主要是甲处受 __________洋流的影响。(2分)

(4)若此时间段轮船由B处海域进入地中海的航行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指顺水或逆水,顺风或逆风的情况),进入地中海地区时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3分)

(5)经过乙处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洋流,分别简述经过甲处和乙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3分)

42.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为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地是 中心,乙地是 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地为 ,中心形成 气流;乙地为 ,中心

形成 气流。(6分)

(2)图中A、B两地,风速较大的是 ,B处的风向为 ;

从锋的类型看, C为 ,D为 。(4分)

43.读下列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 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

(2)图中A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

B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

(3)如果修建地下遂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4)图中A、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构造。

44.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下列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2分)

① ③ 。

(2)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 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 ___ (季节)。(2分)

(3)据图分析,⑤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_;气候类型⑥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写出①④自然带类型的名称:(2分)

① ④ 。

一、选择题:1—5 BDABA 6—10 BBBDD 11—15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DCC 16—20 BDDAC

21—25 CBACC 26—30 DCABD 31—35 ABADB 36—40 CABDB

二、非选择题:

41.(1)纽芬兰渔场(1分),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1分)

(2)附近是暖流与寒流交汇处,温差大 (1分)

(3)南 加那利寒流 (2分)

(4)顺风顺水 温和多雨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3分)

(5)北大西洋暖流 甲海域受寒流影响,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乙海域受暖流影响,使沿岸气候增温增湿(3分)

42.(1)高压 低压 反气旋 下沉 气旋 上升(6分)

(2)B 西北 暖锋 冷锋 (4分)

43.(1)A B

(2)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

山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3)A 背斜具有天然的穹形构造,结构稳固 ;防止水分渗漏,保持隧道干燥

(4)A B

44 .(1)①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2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2分)

(3)全年温和多雨(或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 盛行西风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分)

(4)①热带雨林带 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分)

高一期末地理考试卷子

258 评论(12)

jiuxing2015

学习虽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质,别人看的有 文化 这种成分,但目的绝对不能设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一卷子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分共60分)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3—5题。

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比较相似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 近年来,丙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 D.战乱频繁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

B.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7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

依次为 ( )

、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Ⅲ、Ⅱ

8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业用地 B.文化用地 C.住宅用地 D.工业用地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断9--11题:

9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b﹥c ﹤b﹤c

﹦b﹥c ﹥b﹦c

10.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

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D.早期商业活动

11.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 )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12.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在宫廷建筑方面,中国十分注重喷泉和雕塑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城市某种类型连锁店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连锁店,可能是( )

A.大型服装超市 B.日用品店

C.专卖店 D.大型电器商店

14.影响图中连锁店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行政因素

C.宗教因素 D.市场因素

下图是某地区1950年--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5-16题

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近几年,山东、河北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为京津地区提供大量蔬菜。结合图6回答17-19题

17.利用塑料大棚 种植 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8.影响山东、河北大力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 C.气候条件好 D.土壤肥沃

1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图7是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①城镇中最适宜布局( )

A.钢铁厂 B.棉纺厂

C.化工厂 D.炼铝厂

21.②地距离城镇为2千米,从经济效益看,下列

作物最适宜种植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蔬菜 D.甜菜

读图8,回答22-23题。

2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 混合农业

23.图中信息显示,P地区发展花卉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

A.交通便利 B.灌溉水源丰富

C.全年高温多雨 D.劳动力丰富廉价

图9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读图

完成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啤酒、制鞋

25.从生产协作的产业联系看,下列工厂应靠近钢铁厂的是( )

A.食品厂 B.机械制造厂 C.印染厂 D.饮料厂

26.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沿海、东南亚建设电子装配厂主要原因是( )

A.原料丰富 B.接近市场 C.劳动力丰富 D.接近能源产地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27-28题。

27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8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29-30题。

表2

29.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30.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图6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读图6,完成31--32题。

31 .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 B.运输方便 C.考虑盛行风向 D.接近居住区

32.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

A.高速公路 B。市中心 C.运河 D.机场

年秋,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联系采购了海南的一批优质芒果,用汽车运到北方某大城市销售,至 元旦 售完。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

A.通信、交通运输 B. 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C.通信、商业贸易 D.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35题

34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35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布、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36.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

A.上海郊区的乳牛厂——市场 B.珠江三角洲的双季稻——水源

C.渭河平原的冬小麦——光照 D.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37、读工业投入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图,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工业部门是( )

A. ①飞机制造 ②精铝冶炼

③普通服装厂 ④电子装配厂

B. ①普通服装厂 ②石油化工

③家具制造厂 ④瓶装饮料厂

C. ①普通服装厂 ②煤炭开采工业

③印刷厂 ④制糖厂

D. ①钢铁工业 ②石油开采工业

③纺织工业 ④农药厂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 措施 。完成38题。

38.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39.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私人汽车数量 B.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C.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40.下列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 ( )

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④周围乡村地区人口密度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0分)图12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某省地图,读后回答:

(1)判断M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

(2)该省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2分)

(3)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省到省外务工经商的人口数量达200多万人。试分析这一现象对该省的影响。(3分)

42.(10分)图13是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

(1)该区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简答该地吸引

外商投资的区位条件。(4分)

(2)电子工业在该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分析该现象对企

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3)该地区水运发达,为什么还要大力建设高速公路?(2分)

43.某工业城市拟在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适当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11分)

(1)化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3分)

(2)自来水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2分)

(3)钢铁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3分)

(4)水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3分)

44.读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若干功能区其最基本功能区是

区、 和 区。

(2)根据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原理,选择图中的序号填在以下横线上。A金融贸易区应分布在 ;B大规模工业企业应分布在 。

(3)随着浦东新区的发展,上海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这种发展过程称为 。(城市发展过程可能给社会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有:

①;②;

③;④。

莘县实验高中高一年级模块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1-5 ACBCB 6-10 BACAB 11-15ACBDB 16-20 CBBCB

21-25CDCBB 26-30 CABBB 31-35 BADDA 36-40AABDD

41(10分,每要点1分)

(1)水稻种植业1分 气候暖湿1分,地形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水源丰富1分。

(2)原料1分和水能丰富1分

(3)有利: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1分,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经济收入)1分。

不利:劳力和人才流失1

42。 (9分)

(1)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台)1分,政策优惠1分,侨乡1分,交通便利1分,劳力廉价1分,地租低1分(答出4点即可,每个1分共4分)

(2)利于生产协作1分,降低费用(降低能耗或提高经济效益)1分,取得规模效益1分。

(3)高速交通快捷(水运慢)1分,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域的经济联系)1分。

43.(11分)

(1) D , 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接近原料地(3分)。

(2) B , 位于河流上游(2分)。

(3) A , 交通便利,接近煤铁(3分) 。

(4) C , 位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接近山地,有所需石材(3分)。

44、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分)

2、⑤ ; ① (2分)

3城市化 (1分)

环境恶化、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4分)

地理高一卷子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 高一地理必修二卷子及答案

★ 高一地理必修2试卷及答案

★ 八地理上册试卷及答案

★ 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及答案

★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高三地理卷子及参考答案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30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