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咔嚓啦
考公务员应该比考一本要难,有的热门岗位应该比考名牌大学还难。八、九年前公务员考试很火热,竞争非常激烈,后来有两三年稍微降温了,最近两三年经济不景气,公务员考试又升温了。身边有亲人和部分同学是公务员,所以对公务员考试也是略知一二。
公务员考试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国考一般是秋季时举行一次;地方考试每个省份每个地方不一样,但也是举办一次。记得我们省的省考是在春季时举行,这样和国考的时候间刚好错开。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有两科,分别是《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这两个科目中,《申论》是比较难的,要及格都很难。
我以前也翻了翻这两本书,看《申论》的单选题觉得好几个答案,多选题也老答错,论述题更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难怪他们考上公务员的人说,申论如果能及格,笔试的分数不会低。以前我哥是在职时考公务员,他考了两年,总共考了五次吧。如果他没考第一名的话,就是被《申论》给拖后腿了。我哥学习成绩比很多人要好,当年高考成绩超过清华的录取线,而他都需要四五次才考上公务员,可见其难度。哥哥多次鼓励我考公务员,我都不敢去考,觉得那么难,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那几年公务员考试特别热,身边很多人为了这个"金饭碗、铁饭碗"纷纷报名公务员考试,一些热门的岗位甚至几千人中才录取一人,而平均录取率也有80:1,也就是说80个人报名考试才录取一人。那时候,我哥考那么多次,主要是他所报名的岗位竞争比较激烈,即使笔试第一名,也有可能被有关系户挤下去;如果笔试没考上第一名,就更加上不了。
记得,有位学长毕业后没去找工作,一心只为考上公务员,每年都考两次以上,屡考屡败,屡败屡考,终于在第五年考上了,虽然只是小县城的岗位。他是执念于考公务员,很多人不会像他这么执着,多数人考一两年没考上就选择放弃,毕竟还有其他出路,又不是只有公务员这一个选择。记得当时我们班也才一两人考上公务员,而考上名牌的研究生倒有七八人,毕业后几年,又有几个人陆陆续续当了公务员。所以,公务员考试真的很难,考生们尽自己的努力,即使考不上也不用一门心思扑在上面,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行出状元",还有其他选择。
午夜的咖啡香
第一:难在报考的机制上。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是首先报岗位,然后在考试。这种方法和十多年前高考的报志愿再考试是一样的道理的。正是因为这种机制,使得偶然性太大,所以后来高考才改革了这个顺序,先考试,然后从高到低按分数排名来进行填报志愿,就极大地增强公平性。但是,公务员考试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像高考这样子。这就导致了考得好,有时候不如报得好这种情况的出现。比如你考得很高分,但是你选了热门职位,结果名落孙山,这时候你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报一个冷门一点的职位。比如你考得很高分,但是选了很冷门的职位,入职后你又会后悔,为什么当初那么高的分数,不应该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单位。第二:公务员热仍将长期持续。比如我们现在经济增速放慢了,就业压力更大。比如,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并没有改变。很多山东河南等地的同学,甚至是全国飞到处考,还有些家里也支持他们不工作专职考公,他们经验积累得越多,一定程度上比一般人更有优势,所以对于没参加过几次考试的同学来说,相对是劣势,所以竞争不过别人很正常。比如现在公务员的待遇已经逐步提升,一些发达地区月薪1万,完全不是问题,转行想考公务员的也大有人在。第三:公务员考试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首先你得基本上有本科,甚至中央和省核心部门是要求研究生的门槛。其次,笔试考查的内容比较复杂全面。比如要考国际上通用的智力测试,还要考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常识,时政上海广东等还要考察理科能力。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系统地去复习,大部分人是很难迅速掌握和得高分的。再之,面试也是很残酷的环节,3选1或5选1,守擂和逆袭的较量,正是因为公正,所以才残酷,在考场外哭的大有人在。你想想,你去企业面试,这次表现不好,那就去下一家,机会多的是。但公务员考试一年只有几次,而且光是进面试就很难了,这样的机会太稀有,所以才很珍贵,压力大。最后,还有体检政审等等环节,都是非常严格的。警察之类的特殊岗位还有体测。这场硬仗走下来,基本上都是八九个月,太累,太辛苦了。所以万军丛中杀出来上岸的,基本上都是几十挑一,或者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你不可否认他有他优秀的地方,他有自豪感也是正常的。
大眼睛鱼儿
考公务员到底有多难?很难,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都难。但是又不难,正是竞争力的原因。
试卷难易程度问题。前两年的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两年似乎变动挺大,题目明显变难。但是认真复习问题不大。
公务员考试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有些同学平时爱好看新闻、报纸,并且逻辑、计算、言语能力较高,如果正好遇到了所报考岗位竞争相对较小的岗位,也是有可能入围面试的,这也就有了裸考也能上岸的情况,当然,这也离不开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我们还应该拿出态度诚心应对才行。
公务员考试虽然不同于高考、考研等知识类考试,但是应试方法却大同小异,只要我们肯拿出高三时的学习状态,不出三个月,拿下公务员考试,并不在话下。备考公务员考试的一个很笨但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但“题海战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弄懂某个知识点,而是总结考试技巧。很多人都有如此情况,每次行测考试,不是不会,而是做不完,这就说明考试技巧不过关。
竞争压力大,这个是主要原因。但只是个别职位有万里挑一的状况。其实公务员作为一个拥有诸多优势的行业,吸引了很多人的报考。万里挑一的岗位,也确实存在。但这些仅仅是个别岗位,并不是每个岗位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员报考。 看看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数据,计划招录万,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为148万,缴费人数万,实际参加笔试人数万。按照实际参加笔试人数计算,平均竞争比例为36:1,而且这只是个平均比例,有些岗位是达不到此竞争比例的。如果按照1:3的比例计算入围面试人数的话,平均面试竞争比例为12:1。
看起来还行,认真准备就好了。
阿岚懒懒
公务员的考试难度要看岗位的竞争程度,若是报考的人很多,一般人考公务员是比较难的。同时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和省考,国考一般比省考难度大一些,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备考方法,通过考试的考生也是很多的。在各地省级公务员考试中,不同职位的竞争不同,从历年的省考招考公告来看,所招录的职位大部分分布在县级、乡镇的基层单位,少部分职位分布在省直单位和市直单位。而在大城市生活过四年的毕业生,很多不愿意回到落后乡镇工作,纷纷挤着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单位,这些单位竞争通常比较大,难度比较高。而如果你选择报考乡镇单位,那考试难度就低很多。
我大旗网
从热门岗位来看,公务员的确很难考。注意,这里的难考不是指题目的难度,如果和考研题目比较起来,绝大部分公考题目只涉及到中小学知识,没办法和考研题目相提并论。但考试难度主要看竞争是否激烈,些竟题目难大家一起难,题目简单,进面分数也水涨船高,和题目关系不大。从竞争的角度看,公考是非常难的。以国考只为例,近几年的招录比普遍在40:1一60:1,热门岗位动辄几百比一。望着居高不下的招录比,不少考生都会觉得“公务员非常难考”我个人认为,造成大家一致认为公考很难,有以下这几点原因国省考相对较低的门槛,造成竞争激烈国省考只并不对毕业院校有过多要求,绝大部分岗位仅要求本科学历,甚至部分岗位要求大专学历即可,非全日制本科也能报考。全国各地皆有岗位可报考,首先在准入门槛要求比较低.如果进入面试,由于大部分岗位是双盲面试,也不必担心面试歧视问题。女性、学历普通的人也不担心被歧视,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报名,换个角度看,如果BAT这种大厂不限制毕业院校和学历,双盲面试,恐怕竞争会比公务员激烈多了二、考生对公考错误的认知,导致无法考上以为考公就是靠运气,或者听信别人说“半个月考上公务员”“裸考考上公务员”;认为考公就是靠天赋,多学也没用......诸多错误的认知,导致考生轻视学习和刷题的重要性,每次去考场去打打酱油,次次考不上。三、所学专业报考岗位受限,每次硬拼三不限公考岗位更倾向招录文科专业,例如法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等专业招考较多,理工科除计算机外,大部分岗位招录较少,即使有个别岗位招录机械、土木,因为考生众多,竞争异常激烈更多的情况是只能硬拼三不限岗位,三不限岗位一般分数会比较高,经常几百上千比一,不幸做了炮灰。四、应届没有报考公务员,错失上岸黄金机会整体看,应届生°报考公务员,相对于毕业后在职备考,机会更多,时机更好.一方面,在校时间充裕,可以充分备考公务员,另一方面,国考有很多岗位面向应届生招录,其中大部分面向在校应届生,机会难得;还有,应届生精力、体力、注意力比在职考生更好,拳怕少壮,不无道理。五、对考公准备不足,没有提前了解考公信息例如大部分考生不了解国省考区别,以为只能参加一个不知道除了国省考,还有选调生只可以报考没有提前按照选调生要求,获得报考资格 (党员、学生干部......等),等到选调生公告公布,后悔不已:不了解考公的考试内容,以为考试和大学所学专业有关以为考公务员有黑幕,家里没关系、没背景,考不上公务员......六、学习方法不对,成绩很难提高例如不听视频课,不看教材,乱刷题目沉迷于听各种视频课,找各种大神心得体会,却没刷几道题刷题没有刻意卡时间练习申论只以为是考政治,每天拼命学习各种时政要闻,不去做考试真题刷题不带脑子思考,刷几万道题,错题却连一眼也懒得去看七、盲目相信培训机构,以为只要报班°就能搞定一切培训机构只是辅助作用,上岸的内因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学习。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律性差,想报班寻求学习氛围去线下班上课,发现听不进去课,跟不上上课节奏;各种跑神、聊天,和同学组队打游戏,组成于者荣耀线下队。最后:给公考考生一些建议:1、专业受限的,能换专业尽快换专业,别硬刚三不限跨专业考研,读非全日制本科,大学辅修二专,毕业读第二学士学位,都可以换专业、换赛道。特别提醒,已经是本科、研究生,照样可以读非全本科,考试就拿非全本科报名就行2、提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基础不好的早点学,别羡慕什么裸考只上岸、一个月上岸的人。别人上岸那是别人,你是你,你裸考没考上,说明你不是这块料,早点学比啥都重要,笨鸟先飞的道理要懂。3、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准备考公的人,就早点搜搜国省考公告,了解招考条件和要求。对公务员各方面信息尽快掌握,按照要求,准备好岗位所需的证书(四六级、司考证),了解考试内容,早做打算。4、靠自己,还是靠自己!能帮你上岸的是自己,不是别人!自己没有学习动力和毅力,很难考上公务员,先从灵魂深处,想想自己要不要上岸,要不要考公,能付出多大代价。
wangxinrose
说句实话,公务员考试是真的难,每年差不多一点的岗位都是几千几万人去竞争一个岗位但是我知道的一次就过的考生也多的是,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比较聪明么?不见得吧,大家都是正常的成年人了,发育都挺正常的啊,是他们有身份背景,走后门了么?更不可能了,国家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全程电子人力双重监考,电子阅卷,就连面试都时把面试官提前集合再重新分配的,如果你能再这种规则下照样打通关系,那你还来考什么公务员啊?那他们是因为什么呢?其实说到底还是“方法”这个“方法”在公考笔试里非常的关键!单从行测来说,原本的题并不难,如果给大家充足的时间,不说都考到80、90吧,最起码70应该是可以吧,所以它难就难在它的时间是很紧张的甚至是“不够”的,这就导致我们在公务员考试中用常规的方法做题根本行不通!于是就有了“方法”,这个方法教你遇到这类的题型要怎么走捷径的去做,尤其是在行测当中的数资,更是完全教你要怎么去“蒙”答案,都是单选题,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效的“蒙”题可比你没有头绪的都筛子强多了
芳儿beauty
事实上,公务员考试并没有新闻渲染里那么难,也没有那些参加公务员考试人说的那么难,更没有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宣称的那么难。
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里看到,多少多少个人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
但实际上,1746人竞争1个岗位的事,要分开来看:
第一点不消我多说,大家都懂的。
直接说第二点。
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和考上公务员的,常常自以为是,说自己报考的岗位有多少多少个竞争者,自己是多么多么地艰辛,多么多么艰辛地脱颖而出。
但这是事实吗?是全部事实吗?是事实的全部吗?
不是的!全部的事实是,在公务员考试中,相当大一部分报考者都是在社会上混得不好的,他们渴望通过一次公务员考试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他们渴望一次让自己一劳永逸的考试。但这场考试于他们来说,也同样艰难,他们之所以才社会上混得不好,当然肯定有各种客观因素,但他们本人也一定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制约着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也同样制约着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发挥。
于他们来说,混进公务员队伍,也同样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一次又一次的报考,不是在自我救赎,而是在虚度光阴,而是在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寻找一个看上去合理的借口,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是被动的炮灰。
你说说,你跟这些被动的炮灰比,在他们中间脱颖而出,有什么好骄傲的?
被动的炮灰只是可悲,主动的炮灰简直可笑。
有那么一群人,跟《夏洛特烦恼》中的夏洛一样,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他们根本不想像夏洛那样每天躺在床上,他们怕把四肢躺退化了,于是他们跟风,他们报考公务员。但他们在报考后,从来不学习,或者只是装模作样的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到底,他们报考公务员只是走个形式,能不能考上,能考咋样,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就是给考试机构送报考费的,他们就是给公务员考试热度添一把火的雷锋,他们就是送人头的……
你说说,跟这些心都不在公务员考试上的炮灰竞争,你有什么可骄傲的?
这回你明白我为什么说公务员考试并没有新闻里渲染的那么难了吧?你也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说并没有参加公考人说的那么难了吧?于被动炮灰来说,他们做什么都难,公务员考试自然不例外;于主动炮灰来说,他们根本没努力,根本谈不上难不难;于上岸者来说,他们在一堆炮灰中脱颖而出,只是看上去很难而已。
我前边还说了,公务员考试也没有公考培训机构说的那么难。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很简单,如果他们说公务员考试很简单,你还花高价参加培训吗?你还买他们编写的教材吗?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