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4

湛蓝世纪
首页 > 考试培训 > 厦门市公务员考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RICA漠漠

已采纳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都需要准备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门。

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一样,都属于招录考试,考生填报相应的职位进行考试,一旦被录取便成为该职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公务员政策可参看国家公务员网的相关政策。

地方公务员考试有资格考试和招录考试两种,资格考试即成绩合格者发给公务员资格证书,考生可凭此资格证在市、区、县等国家机关求职,如北京市;有的需要再参加具体部门的一些考试,有的直接面试考核。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考试采用的是招录考试的方式,考生选择职位报名参加考试,考上后就直接录取为该部门的公务员,和中央公务员程序一样。

厦门市公务员考试

172 评论(11)

喝汽水的小蜗牛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并按照报考职位的不同,分为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两种类型试卷,各试卷满分都为100分,且二者采用闭卷方式来考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主要题型为单选题。熟悉题型和考试重点的方式是在中公行测题库进行真题的训练测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288 评论(10)

lovejing0326

1、国籍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龄条件: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当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3、政治条件: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自身条件:德行条件:具有良好的品行; 身体条件: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5、自身能力: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6、文化程度: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其他条件: 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190 评论(14)

春天里的流星

厦门公务员考试时间是2023年2月25日。

一、考试时间

(1)打印准考证

2月22日9:00开始下载打印准考证。

(2)笔试

2月25日0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月25日14:00—16:30《申论》。

2月26日09:00—11:00《公安基础知识》。

考生可于2023年4月4日后通过福建考录网查询本人笔试成绩和全省最低合格线。

(3)面试

除职位另有约定外,按照招考人数1:3的比例,在笔试合格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参加面试的考生名单和面试的时间、地点,将在福建考录网或相关网站上公布。

考生按照招录单位要求,可通过福建考录网提交面试资格复查所需材料的扫描件或照片,申请面试资格复查。考生提交的扫描件或照片应清晰可辨,一般不得进行后期处理。

面试成绩最低合格线为60分。参加面试人数少于或等于招考人数时,考生的面试成绩应达到70分以上,方可进入体检和考察。

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在1987年1月9日至2005年1月8日期间出生),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年龄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以招考职位公布的条件为准。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61 评论(13)

默默茶叶

厦门省考时间是2月25日、2月26日。

一、厦门市公务员考试之申论范文

厦门市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为《行测》与《申论》,其中申论写作一直是同学们苦恼的一个科目,以下为同学们带来申论范文,为同学们做参考,了解更多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福建华图教育!

【例题】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放与管”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50 分)要求:( 1 )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3 )语言流畅,书写工整;(4)总字数 800— 1000 字。

【经典范文】放出活力管出公平

放与管”从字面意思看是互为反义的,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又能延伸出不同的理解。从历史维度看,需要理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当放开的绝对不能一味强管;从现实维度看,需要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管理的绝对不能一味放开。这揭示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那么,何为放,何为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

所谓“放”,可以理解为放开,解除约束,是放活而非放任。在很多方面需要当放则放。为什么这样说?近年来,多地区多部门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简政放权改革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

S市在政府管理中下放职权,由社区和居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解决了社区难题, 提高了社区治理水平。

这些都说明了解除一定的约束,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而“放”也不能一味地放任。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很多新兴事物,如电子商务、直播平台等,如果都放任不管,则容易引发网络乱象。因此,放要放活而非放任。

26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