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小太阳
考试是石勒发明的。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石勒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他在郡国设立了官学招生,而这些地方学校一般情况下是要招收150人的,而且要经历三次考试才能够毕业,我们可以看到这项制度可以说是相当的严格了。
到了后期,隋朝的科举制度出现了,其就是按照石勒的这项考试制度来进行不断地完善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很早期的时候,石勒就特别重视教育制度,这在古代时期是不可多得的,而在之后石勒也培养出来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不过在石勒死了之后,他手中的政权就落入到了暴君石虎手中了。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考试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1、考试可以说是最好的复习了,因为有了考试的存在,这才让众多的学生去主动进行高效率的复习。
2、考试是最好的查漏补缺,也可以将个人的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给暴露出来,可以让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3、考试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磨炼,能够让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强。
拓展
石勒
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他非常喜欢孔子的儒家文化,并且他实施了减租缓刑,而且还开办了学校,也核定户籍,还重新制定度量衡,最主要的还是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30岁男人的世界
是中国人发明考试。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