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不吃辣
国家统编小学语文学科教材从2017年秋季起开始在全国小学一年级统一使用,2018年秋季将延伸至二年级,2019年秋季将实现小学各年级全覆盖,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指出,“我们在培训中、在教材使用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要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培训者和每一位使用教师,确保义务教育三科教材的顺利使用。” 统编教材该如何使用,教师与学生该如何“教”与“学”?教材丛书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提出,“孩子们有自己的语文生活,要允许他们看一些闲书。更好满足学生扩大阅读面的诉求。”温儒敏说,最好的阅读课是往外延伸的,统编教材重视将阅读往课外延拓。他建议中小学校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同时也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宽泛的书目范围,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兴趣自由挑选,进行个性化阅读。 由廊坊市教育局主办,小学语文统编教材1+X主题阅读教学优质课展示观摩活动今天在CCtalk全程直播,8:30正式开始,统编教材怎么教?如何体现主题阅读?如何进行1+X教学?走进统编教材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与增长点,走进廊坊小语名师名课堂,为教师助力、为学生加油! 以读书为要,精读学方法,略读练方法,课外阅读用方法实施三位一体,有效实施1+X拓展阅读,扩大阅读量,一课一得。温儒敏主编所倡导的在此次优质课展示中有生动地体现: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关联点。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占国主任指出,廊坊教育在1+X主题阅读的背景之下,组织团队进行单元整体、组块教学的研究,各个研究小组凝心聚力、深入研究,为一师一优课,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 就语文学科而言,魅力语文与魅力教师相成相生。张占国主任主持的“河北魅力语文工作室”聚集了各地市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能量,将“魅力”一词在语文学科中诠释地专业而生动。“教师修养人格,精研教学,厚积薄发,与时俱进,成就课堂的精彩与个性,持之以恒,成就学科的魅力;而智慧与学术交迸,人文与语文齐生,学生亲近课堂,亲近语文,自然亲敬教师,于是形成教师的魅力,并与学科魅力相生相发,从而形成语文的学习场,给学生学业与人格以双重的启迪。” 第一节课由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的徐盼英老师主讲,她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廊坊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还担任人教社”人教在线“课例研讨主讲教师。 面向三年级的孩子们,徐老师绘声绘色地解读了白鹅、小虾、猫三个意象,用1+x的学法,不仅认识了有趣的小虾、学习了古怪的猫、高傲的白鹅,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习如何围绕关键句说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学以致用,让孩子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 不仅现场五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热情洋溢,同时借助CCtalk的实时直播,廊坊市下辖各区县的老师们、廊坊对口援疆的巴音郭楞焉耆县的老师们、全国各地的“青椒”们都相聚在廊坊小语优质课展示的现场,一部手机,或是一台电脑,随时随地的连接、跨越空间的学习。 陕西商州思源实验学校代永涛校长在讨论区分享,“生成为思维拓展,由课上延伸到课外,一起读书!” 直播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在线就已超过3000余名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线观摩,讨论区里老师们纷纷留言,“专业而精彩”、“受益匪浅”、“走进廊坊小语的直播课堂太幸福了”,热闹非凡、好评不断! 刘凌云老师任教于霸州市第四小学,在廊坊市“乡村学校公益阅读百校行”送教示范课《城南旧事》受到一致好评。 今天的课堂中,刘老师融会贯通地为现场三年级的学生们解读了三篇课文《纸的发明》、《华佗与麻沸散的故事》、《爱迪生与电灯的故事》走进这三位各有特点的历史名人:聪明勤奋的蔡伦、救死扶伤的华佗、爱思考爱发明的爱迪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拓展阅读的思维。 通过阅读《可口可乐的变身》和《变废为宝》两篇阅读材料,李雪茹老师带着孩子们“找”出文中的人物、巧合、结果。李雪茹老师来自三河市行宫小学,是教坛新星,全国群文阅读十大明星教师。 根据阅读人物,找到巧合,提取关键信息,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填写巧合卡片。文安县沈志新老师在讨论区说,“利用图表展示,知识的结构性强,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在李老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复述一个完整故事,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乔素云老师任教于安次区北史家务小学教师,是廊坊市中小学学科名师。今天展示课的现场她为学生们带来一节《威尼斯的小艇》,作者马克·吐温。乔老师通过丰富的阅读素材,如朱自清的《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桥》、《圣马可教堂》等内容,引导学生们小组阅读、互助理解,比较文章之间的异同。九篇内容、九个场景、来自威尼斯的不同景物、各具特色,乔老师也用不断引导学生思考的授课模式将1+X体现得淋漓尽致。 廊坊是小语教研的高地,三年前以统编教材作为全国统一版本教材的契机,进行基于统编教材的思维可视化与研读理解策略的研究,聚焦统编教材思维发展、素养提升,今天的语文活动培训观摩会是一次集中展示的机会,事实上教学研能力的积累始终在进行,三年廊坊教育研发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系列课程,包括微视频、课例和研讨等数百节,为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学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节优质课展示与特级教师们的专业解读,以课堂实例诠释着统编教材背景下有魅力的教与学,在线人数达到5500人在讨论区实时互动,将学生的进步、教师的风采向全国展示,将廊坊的优质课程资源向全国辐射,“互联网+教育”大时代里的共建共享!

静婷雅香
统编教材对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建议如下: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1)大数量的识字。一年级下册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 400个,包括字的音、义、形三个元素,其难点是字形。
(2)提高性的识字。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是一种更规范性的识字。已有一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经历,一年级下册属于一种提高性的识字教学类型。
(3)环境中的识字。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提倡“大环境识字意识”,在特定的情境、规范的语境、良好的心境中识字。把握好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的以上三个基本出发点,是进行有效识字教学的成功保证。
下面提出一些具体的识字教学建议:
识字教材
一年级下册共编排了 2 个单元的识字教材,有 8 篇课文,共识生字 93 个。其中,第一个识字单元有课文 4 篇,识生字 44 个。第二个识字单元有课文 4 篇,识生字 49 个。顾名思义,识字教材就是以识字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关于识字单元的编写有三种类型:
(1)词语。如识字课文 1、7。这类识字课文的教学,要求先创设主题情境,后学习词语,最后构建主题词串(词与词之间的联系)。
提倡在专题性口语交际(课文 1 的主题是“春夏秋冬”,课文 7 的主题是“操场上”)中学习词语。应该提示的是:一年级下册学习词语,要尽可能以词为单位,少出示独立的汉字。
(2)儿歌。如识字课文 2、3、5、6、8。可见,一下年级的识字教材大多是通过儿歌、对韵歌学习生字。这些识字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三:一要多读背课文,在朗读、吟诵、歌唱、背诵中学习课文;二要多认识生字。创设学习汉字的情境,让学生多与生字接触。
通过多种样式(听、读、说、记、画、猜、写等),使学生逐步熟悉生字;三要加入多种活动。多用孩子喜欢的语文游戏、操作活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以形成活泼、灵动、愉悦的学习氛围。
(3)字谜。如识字课文 4。编排这篇《猜字谜》的识字课文,其教学意义重大。从语文教学价值看,这是一个关于汉字的字谜,为的是学习汉字。它不是一般的生活类、常识类谜语。从学生思维发展看,猜字谜是一种猜测、推理等思维训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
从中华文化传承看,汉字的字谜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样式,理应感受和学习。本课的教学可采用以下程序:介绍字谜(包括谜面和谜底)→猜测字谜(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编制字谜(合作性学习和竞赛性学习)。当然,猜字谜要落实到汉字音、义、形的学习上。
亲爱的玉玉
统编语文教材内容上的三个“加强”统编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并自然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材设计之中。这种“整体渗透”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从内容设计看,有三个“加强”。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统编语文教材适度增加了古诗文比例,其中小学增加多一些,一年级就有古诗,小学6个年级有古诗文129篇;初中古诗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还有许多课文是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如《纸的发明》《中国石拱桥》等,另外一些课文则赞颂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弘扬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等传统美德。二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选文有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经历的篇目和他们的作品,也有赞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篇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红色经典名著。三是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课文中有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和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的,也有展示中华民族精神以激励学生的,还有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英雄事迹的,如《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新教材对于课文的选择下了很大功夫。选文既兼顾经典性、可读性,选择大量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美、值得诵读涵咏的作品,也考虑到文体的多样性、典范性,以及篇幅、深浅的适合;既考虑如何服务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要贯穿“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诸多方面的平衡并不容易,很多选篇都是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斟酌的,教材的选编尽可能考虑到社会共识。2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语文教学的“牛鼻子”统编语文教材的面世,并非是对既有教材的颠覆,各个版本的优点和经验也都尽量吸收进来。新教材的编写特别注意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克服随意性;注意编得好用、接地气,能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甚至还能对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起纠偏作用。这套教材不仅是选文上,在结构体例上也有革新和改进,至少有四点改进很明显:一是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统编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组成,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二是适当降低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改进识字写字教学方式。新教材让刚上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先学认字,然后再学拼音。拼音教学推后了一个月左右。看似教学顺序的调整,实则是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效能的衡定。调查发现,孩子刚上学立即学拼音,难度大,容易影响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现在新教材的开篇是“天、地、人、你、我、他”,接着是“金、木、水、火、土”,目的就是让孩子建立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bpmf,而是汉字“天地人”,其背后的深意在于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强调拼音只是辅助学习汉字的工具,而非目的,进一步激发孩子对于认字读书的兴趣。另外,新教材以“认写分流,多认少写”以及“多元认字”作为小学低年段教材的编写原则。要求认识的常用字从过去的1800字减少到1600字,会写其中800字就可以了。这些改进都做过调查和专题研究,是有学理根据的。一般而言,只要按照统编语文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就大致可以独立阅读了。三是有意解决不读书、少读书问题。现在语文教学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很多学生只读教材和教辅,很少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状况,新教材抓住读书兴趣培养这个“牛鼻子”,虽然整个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但延伸阅读的量大增,努力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新教材还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包括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高年级和初中有“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学生读书兴趣培养不能仅靠学校,家庭也很重要。从幼儿园阶段以听故事为主,过渡到小学阶段的纸质阅读,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少看电视,少看微信,少打麻将,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对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十分重要。所以,推出“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不仅是引发小朋友的读书兴趣,还希望把家庭阅读带动起来。四是注重拓展阅读面。要让孩子从小“海量阅读”,读些“闲书”,读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书读多了,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升上去。也可以说,统编语文教材是“专治”不读书少读书的。3方便一线教师把握教学基本要求统编语文教材加大了课型的区分。以往教材课文也分精读和略读,但在教学中普遍是精、略不分,全部是精读精讲。其实两种课型功能不同,应当区别。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这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课主要由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自读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自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