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ver2011
1、语音:1)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的对照,例b[p]、p[p'] 2)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例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3)音节拼写规则(一般不会单独出题)例:v上两点的省略,隔音符号的使用 4)音变,例:轻声以及变调(214+214->35+214) 5)其他:音位、声调,还有语音概说2、词汇:主要是注意词的结构,关键是判定方法3、语法:主要是划分句子成分推荐用书:《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
小怪兽的小胖兽
绪论以及归纳重点 语言究竟是什么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 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 统。 语言具有三种性质:社会性、全民性、体系性。 (一)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是社会性 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语言与社会相互依 存 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语言的全民性 语言就其功能特征而言,是人类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共同 财富,语言具有全民性即无阶级性(三)语言的体系性 1、语言就其结构特征而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 统。 2、语言又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它是由语音、词汇、 语法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二、语言和言语 言语和语 言在语言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指的是人们在思维 和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过 ,而语言则是言语的综合,是从 言语程(可以叫做“言语活动”)以及结果(可以叫做“言 语作品”)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言语是每个 人对语言的运用,也就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某种目 的对语言这个体系中的一些单位的具体运用,它是属于个 人的,具体的。 言语具有开放性,言语是信息,语言是 代码。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现代 汉名族共同语的形成 1956 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为“现代汉 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北方话为基础 以方 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 某一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 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目前方言调查的初步结果看, 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区。(一)北方方言 以 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二) 吴方言 以苏州话为代表。(三)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五)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 县话为代表(六)闽方言 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 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七)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 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 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 音乐性强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 势。 (3)有声调。 现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 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词汇方面(1)汉语 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2)双音节词占优势。 (3)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 用形态(2)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3)词、短语 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 富。 第一章 语 音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 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 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意义是语言的内容,声音是语言 的物质外壳或叫语言的外部形式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同 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 性;它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还具有生理属性;它 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 义,是受社会的制约的,所以它又具有社会属性。 其中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正是因为具有了社会属性, 语音才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了本质的区别,才能具有交 流思想的职能。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一切声音都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方面去分析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 动次数的多少。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振动次数少,声 音就低。由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因 此,也可以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 小。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2、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发 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 音就弱。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体所受外力作用的大 小。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持 续的长短。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时间短,声音就 短。 4、音色指声音的个性特色。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形 式。造成不同音色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发音体不同。 2 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普通话语音主 要是靠音色、音高来区别意义,音强有时也能区别意义, 音长只是在语调中起表达感情的作用。一音节、音素和音 位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 能区别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音位 的区别 音位和音素都是同一个语音系统中最小的语音单 位,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色的角度划分出的最小单 位,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和辅音 根据发音情况和声音特征,音素可分为元音 和辅音两大类。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等部位不 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 等部位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三声母、 韵母和声调 汉语传统的语音学,从分析音节结构的角度 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种成分。 辅音的范围大 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 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自 1888 年公布初稿 以来,经过反复修订,越来越科学和完善。国际音标是根 据“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 的。它具有符号简明,标音准确,国际通用等优点。 作 用:国际音标是我们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不可缺少的 重要工具。第二节 声 母 普通话有 21 个声母,辅音 22 个,韵母 39 个。声母的发音自己绘表第三节 韵 母 韵母 的构成成分,最多可有三个音素。根据三个音素在音节中 的位置和特点,可把它们分别 划为“韵腹”“韵头”和“韵 尾”。韵腹是指音节中发音时声音响亮、开口度大 的主要 元音。韵腹是韵母不可缺少的成分。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 头,也称介音 。充当韵头的只有 i、 üu 、 三个元音。韵 腹后面的音素是韵尾。韵尾可以由元音或辅音充当。充当 韵尾的元音只有 i、uo,充当韵尾的辅音只有 n 和 ng。 第四节 声 调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汉语的一个音 节,一般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声调是由 音高决定的。二、调值和调类 调值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 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类是按调值来分的 声调的类别。调值相同的字归并在一起就为同一调类。有 几种调值,就有几个调类。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即阴平 (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简 称四声。P64调值可用五度标记法来加以描写。(习题) 第五节 音 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容 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的自然单位,是由音素按照一定的方式 组合而成的。在普通话里,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 节。只有儿化音节中音节与汉字不一致,如 huār花儿, 一个音节,却是两个汉字。音节结构的特点 1、汉语一个 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最少只有一个音素。声母一律由辅 音充当,除 ng 外其余辅音均可充当声母。所有元音均可 充当韵腹;而充当韵头的只有高元音 i、u、ü,充当韵尾 的只有高元音 i、uo和鼻辅音 n、ng。 2、元音在音节中 占优势。除极个别的例外,一个音节总有元音,元音可以 多至三个并且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一个 音节如果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一定是元音。 3、有的 音节没有辅音。有辅音的音节辅音最多不超过两个,并且 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结尾。没有两个辅音相连复辅音 的情况。 4、每个音节都必须有韵腹和声调,可以没有声 母、韵头和韵尾。 5、由于元音占优势,语言里乐音成分 比例大。辅音和元音相互间隔,形成了比较分明的音节界 限;阴、阳、上、去四个声调的变化,使语言富有音乐色 彩。轻 声 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有的声调,变 成了一 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轻声是一种 变调现象,也是一种语音弱化的现象 话语中那些用力 小、声音短弱以 至失去原有声调的音节,叫做轻声音 节。轻声是整个音节的弱化。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 中能区别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 位和音素都是同一个语音系统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但音素 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 位,音质音色不同,音素也就不同; 音位则是从语音的 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按语音 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语音类型,它只注意那些有辨义作 用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 别则不加以考虑。 第二章 文 字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 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是人类最重 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为什么说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语言是 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形、 音、义统一的书写符号系统, 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 际工具。 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文字不能离开语言而存 在。文字是在已经存在的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是从属于语言的。语言是和人类社会相始终的 ,它 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语言,社会不能存在;而没 有文字,社会仍可以存在,所以文字只是人们交际的辅助 工具。 人类辅助性交际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如手势、旗 语、红绿灯、号角声等等,但它们无一可以同文字相比或 取代文字,不能把作为辅助性交际工具的文字同其他辅助 性交际工具等量齐观 ,因为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 交际工具。三、汉字的作用 一汉字记录、保存了丰富的 民族文化遗产 二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起到 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汉字在同兄弟民族交往和对外文化 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的造字方法 所谓“六书”就 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根据一般的解释,“六 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 两种用字的方法。一、象形 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 种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 例如: 日:像太阳的轮廓。 月:像一弯新月二、指事 指事一般 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 创造新字的方法 。 一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 提示符号最常见的符号是“、”和“—”,用 来指示所要说明 的事物。 例如: 刃:在刀口上加一点,指出刀刃的部 位。 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二用纯 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 如:“上”、“下”三、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又称 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会意字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组合起来的,也有用 两个或两个以上 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前一类叫同体会 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四、形 声 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 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 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 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 例如: “柑”便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义所属 的类别;“甘”是声旁,表示“柑”字读“甘”的音。五、关 于“转注”和“假借” 所谓“转注”,根据一般的说法,是指部 首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点可以互相注释 的一组字。所谓“假借”,就是一种同音代替的方法,即借 用同音字表示意思,借用的字就叫假借字。 例如: “来”的本义是小麦,借作来往的“来”;“求”即“裘”字的本 义是皮衣,借作请求的“求”。 第三章 词 汇 词 词是能够 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 固定的语音形式 。 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或方言里的词的 总汇词汇和词的关系 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词, 词汇则是指词的总和,两者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它们的 含义不同,不能混淆。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 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就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的分 类 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 音节的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 素和多音节语 素;从意义的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从活动能力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也称为“ 自由 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又 称为“粘着语素”。1单音节语素和多 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单音节 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 势。 语素单音节化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如“山”、 “人”、“语”、“言”、“胖”、 “子”、“吧”等 。 多音节语素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如“玫瑰”、“玻璃”、 “巧 克力” 、“奥林匹克”等。 2实语素和虚语素 实语素是 具有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虚语素是没有实在的词 汇意义的语素。 例如:“ 改革”中的“改”和“革”,以及“胖 子”、“阿姨”、 “以前”中的“胖”、“姨”、“前”都有实在的词 汇意义,都是实语素;其中的“子”、“阿”、“以”都没有实 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 一些语法意义或抽象的词汇意义, 都是虚语素。 汉语的语素中绝大部分是实语素,虚语素 的数量很少。汉语中多音节语素基本上都是实语素 ,单 音节语素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语素,极少数是虚语素。3成 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又称自由语素是具有独立 运用能力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 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另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 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 义,又叫词缀。二、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 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它又分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两种。单 音节单纯词 这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多音 节单纯词 这是由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包括:1联绵 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其中有双 声的,有叠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 双声指两个音节声 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伶俐、仓促、吩咐、慷慨、枇 杷、澎湃 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苗条、朦胧、逍遥、蜻蜓、依稀、苍茫 非双声叠韵。例 如:芙蓉、蝴蝶、鸳鸯、蝙蝠2叠音词:由相同的两个音节 重叠而成的词。例如:孜孜、巍巍、熊熊、匆匆、瑟瑟3 拟声词:指模拟声音的词。例如:轰隆、哗啦、扑通、嗡 嗡、叽叽喳喳4音译外来词:指按外族语词的声音翻译过来 的词。例如:咖啡、扑克、坦克、沙发、吉普、葡萄合成 词和构成方式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 词。 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儿化的单音词是个例 外,如“花儿”,只有一个音节,但它是由“花”这个实语素 和“儿”这个虚语素构成的一个合成词。复合式1联合式 由 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合成 词,称为联合式合成 词。a 语言、土地、朋友、道路、 群众、停止、改革 两个语素的意义可以互相说明、补 充;b 眉目、领袖、矛盾、买卖、尺寸、手腕、优劣 两 个语素结合起 来后产 生了新的意义c 国家、质量、窗 户、人物、女儿、妻子 两个语素结合成词后,只有一个 语素的意 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已完全消 失, 整个词的意义偏于一方。2偏正式 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 后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偏正式合成词。例如: 火 车、卧铺、花城、象牙、纸烟、花盆、唐诗 雪白、笔 直、天蓝、葱绿、飞快、火热、冰凉3补充式 后一个语素 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补充式合成词。 这 种合成词前一个语素是中心语素,是主要表义部分,后一 个语素是次要的补充说明部分。前一个语素决定整个词的 词性和意义。例如: a 缩小、说明、提高、推广、看 见、割断 b 书本、车辆、花朵、船只、枪支、灯盏 a 组 合成词,前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 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 为的结果或趋向; 组合成 词, b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 一语素是与该事物相应的计量单位。4动宾式 前一个语素 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 事物,这种合成词称为动宾式合成词。有的书又称为支配 式或述宾式。如: 拉手、顶针、鼓掌、留神、出席、拍 马、理发、表态、投资5主谓式 后一个语素用来陈述前一 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主谓式合成词。有的书又称为陈述 式。如: 月亮、霜降、海啸、事变、饼干、自修附加式 这是由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 缀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1词缀+词根又称“加前缀”, 即“虚语素+实语素” 2词根+词缀又称“加后缀”,即“实语 素+虚语素” 3词根+叠音后缀又称“加中缀”,即“实语素 +虚语素+实语素”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构成 的合成词。如: 妈妈、爸爸、哥哥、妹妹、星星词 义 词 义就是词的意义,就是一个词所表达的内容。词义的性质 一客观性 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里概括的反 映。词义是表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二概括性 词义对客 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而是抽象 的、概括的。三模糊性 语言中有一些词具有模糊性。词 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四社会性、民族性 二、词义的演变的途径一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就是指 词的意义范围由小变大了。 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就 是指词的意义范围由大变小了三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 就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转到指乙事物,甲乙两者之间没有 类属的关系。 第四章 语 法一、什么是语法 语音、词汇、 语法都是语言的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词汇是语 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语法是研究 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研究语法,就要从语法的角 度,确定语言单位,所以我们又把这些语言单位叫做语法 单位。 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语序,一个 是虚词。 语序是指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语 言单位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往往也就不同。二、语法 的特点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抽象性。 语法 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 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 点。划分词类的标准1、概念标准又叫“意义标准” 即以词 的意义或概念的类别来划分词类的标准。2、形态标准 即 以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的标准。3、句法标准 即以词 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功能来划分词类的标准。短 语 短语, 也称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 来,表示一定关系的语言单位。短语的类型一短语的结构 类别 按照结构关系的不同,短语可分为:联合短语、偏 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 谓短语 、复指短语、 连动短语、兼语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 语、比况短语等。其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补充短语和主谓短语属于基本结构类型的短语,其余的短 语都是有特定关系或以特定的词为标志的短语。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又称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平等的 词语组合而成的。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 后两部分之间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 也由两部分组成。前后有支配关系。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 为或判断,后一部分表示 动作行为或判断所涉及的人或 事物。补充短语 补充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 动作行为或性状,后一部分则补充说明前一部分。前一部 分一.
xiaomianwowo
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
1、基本知识的把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
"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
"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TT作天作地
一、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的掌握 1、基本知识的把握。《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下面分章说明:"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②声母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②词语的构造方式。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反义词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⑤同义词的区别。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语法"章本章在考核中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对考生来说,是全书的难点和重点。在本章内,除基本知识外,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①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结果,每类词的关键特征,以及在特征上有同异关系的词类的区别如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助词与语气词(指"的"、"了")等②句法结构部分内容较多、较难,务必弄通。如句法结构的关系类型与功能类型、复杂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定语与状语的确定,宾语与补语的区别等。③句型划分的标准及结果,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在常见句式中重点把握存现句、兼语句和把字句的特征,复句要求能用化线法对多重复句进行分析。④语气部分主要掌握疑问句。⑤句子变化共有三种形式,其中"倒装"和"紧缩"是必须掌握的。⑥多义和歧义的区别以及多义的三种类型是难点。多义是针对句法结构而言的静态可能意义状态,是正常的句法现象,而歧义是针对句子来说的动态现实理解结果,是应该避免的。"修辞"章我们从这样两个角度把握课本内容。①一、二节为规范修辞,即以正确、简洁、规范等为表达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主要了解色彩词语的使用以及词语、句子的加工和调整等内容,在"句式的选用"中尤其注意长、短句的适用语境和效果分析。②三、四节为超规范修辞,即以生动、形象等特殊表达效果为目的的修辞活动,因此,常用修辞格的定义、结构及效果的掌握是必需的,另外也要注意某些有同异关系的辞相比较,如借代与借喻、比拟与比喻、顶真与回环、排比与反复、排比与对偶等。"文字"章本章内容较零散,由于古汉语课也要涉及,故考核的比重不大,约为百分之十,且限以常识性了解。如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主要以古文字为主)、汉字的特点以及多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的识别、汉字的构造方式(以前四种定义为主)。另外,汉字规范化(以汉字简化方式为主)、标准化等内容也是重点。最后,需强调的是,考核中往往有"改病句"题,课本中似乎没有设专节讲,但稍加留意会发现,在每一章内都有相关内容,有的在正文中,有的则在练习中,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归纳。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剖析造成病句的原因:首先是词语上的,如词语色彩误用、生造词等;其次是语法上的,如词性误用、词语(成分)搭配和关联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第三,修辞上的,如成分、句子的语序不当、语义歧解、表达不周密、前后不照应等问题。二、考试须注意的问题掌握了课本内容,如果能了解一些本课程考核及应答中的特点,无疑对提高成绩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结合考核题型对此作简单介绍。1、填空题。这类题在内容上关系到每章的基本知识点,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考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填内容是该句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是识记类知识,如概念的定义、对象的属性、分类等;另外一种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填出答案,属理解类题目,如"'他在考试。,一句中的'在'所属词类为一"等。2、判断题。从内容上讲,这类题大多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甚至是常识性的,只是在形式上与填空题不同,要求考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若错还须改正。要注意的是,有的判断是整个内容错,如"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词。"(95下),有的是理论部分正确,举例说明有误,如"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有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U是后、高、不圆唇元音。"(98上),有的则是判断不严密,如 "'裤、鲸'二字的义符都能较准确地提示词义的义类。" (如上)但也有少量理解和分析性的,如"通常所说的褒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能表示贬斥的感情色彩。"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务必从多个侧面去考虑。3、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选择题不管答案数量多少,从内容上讲,也与上述两种题型同,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多属分类、定义以及对它们的理解方面的,涉及每一章内容。限于篇幅,不作举例。4、名词解释题。考核基本概念,一般每章一个,从内容上看,这些概念对于相关章节来说是基本的知识点,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此类题回答时要求用简洁的文字解释出其实质内容,有些需举例。'如"零声母",要求说出"指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并举例,而"笔画"只需说出"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即可。5、归纳题。该类题型主要考核对材料的归类,多涉及声母的发音方法或部位、复韵母以及四呼、声调、单纯词类别、词义归纳、词类的归纳、汉字首笔的排序、汉字简化方式等。6、分析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运用基本理论对实际材料进行分析。涉及到各部分内容,如词语的拼音、声韵母的认识、合成词结构划分、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句型判断、复句的分析以及修辞格的判断等。7、改病句题。属于运用类题目,主要考核考生的基本理论和表达能力,可以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以及修辞表达三个方面去思考。拿到题目后可以采用先零后整逐级进行的方法寻找错误处。"先零后整逐级"指首先逐个查看单个词语的运用,若无问题,再看句子成分的搭配和结构,最后看修辞表达如语义是否周密、前后是否照应、语序是否得当、辞格是否合格等。所改理由,也可以来用针对所改的对象进行就事论事的直接解释,体现针对性。8、简答题。属于理解和运用类。该类题主要测试考生对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各部分中重点内容的掌握,从内容上看,即前一部分所提到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答题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大多数是有明确答案的,回答时只需列出主要条目即可,如"倒装句"的四个特点、基本词汇的三个特征等;另一种形式是要求自己根据课本知识组织答案,但实际上毋须惧怕,有的只需稍加归纳即可,如不同韵母的比较、调值与调类的关系等,有的则要求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如一些修辞现象的分析等。回答用语,尽可能简洁,避免技蔓,不需作详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