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0

Zzzz将将将
首页 > 考试培训 > 教师阳光心态培训心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库尔尼郭娃

已采纳

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xx年8月3日—9日在开发区管委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管理中心王梅局长的精心安排下,开发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参加了北师大高级研修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国家重量级的一些专家给我们授课。如国内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资深教育家、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吴正宪老师……这些专家的头衔足以说明他们的分量。

专家的一场又一场报告高屋建瓴、哲思宏远,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的很多困惑,分析中肯,丝丝入扣,由浅及深,引人入胜,令我们与会老师都有醍醐灌顶之感。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课桌前认真聆听着、记录着、思考着。突然,脑海中冒出这样一句话“文化人永远是年轻”。这是我从这些专家们身上所切实感受到的。中科院博导张梅玲教授已年过七旬,但她却风采依旧,青春永驻;六十多岁的可以被称为老人的高金英老师在讲台上仍是那样的意气风发、激情飞扬,仍从事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已七十三岁高龄的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督学、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王文湛司长,半天的讲座没有课件,没有讲稿,没有重复的一句话,但却深入人心、发人深思……我惊叹着专家们的超强精力和超人记忆力!他们何来这么大的精神头?!我总结了一下,专家们的“年轻”源于以下原因:

一、读书能够滋养生命,灿烂容颜。

“文化人”都是好读书之人。这些专家们哪一个不是嗜书如命?!不读书,他们怎能张嘴就能说出上千个段子,说出上千个笑话?!不读书,他们怎能做到把国家教育纲要烂熟于心,分析的头头是道?!不读书,他们怎会知道国内外的那么多的教育故事?!

张梅玲教授告诉我们“书是智慧的海洋、书是甘甜的泉水、书是进步的阶梯、书是重要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一种享受,它让你生活更精彩。”高金英老师在报告中也讲到我们“读书与交高人是人生的两大要事。”也有人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

是的,在书中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寻找生活上的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自己散发出由内而外的美。“学习改变容颜,读书造就人生”,我告诉自己既要成为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要成为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这样,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有了灵气才有自己独特灵动的美。

读书能够滋养生命,灿烂容颜。读书乃灵丹妙药,常服之用之,便可长生不老,愿以此药与诸君共享之。

二、心怀崇高理想能够焕发精神,永葆青春。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专家们人保持青春本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背弃了理想信念,一个人的事业生命也就终止了;淡化理想信念,一个人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所有人的终生追求,更需付出毕生的努力。“做学问”是这些专家们的生命姿态。“做学问”也应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生命姿态。高金英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今天的教师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真正坐下来做学问,最首先要做的应是传承汉民族传统教育的精髓,在传承中有创新,在传承中吸收并能消化外国教育精化。然后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即灵动飞扬的个性和独到超凡的见解。因为教师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是灵魂塑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掌握自身专业发展命运的人,是反思和探究的主体。其次还需要自己的精神营养丰富。而精神的丰富来源于读书。作为教师,不仅博览群书,还应“术业有专攻”。

真正坐下来做学问,还要沉潜下来。面对日益浮躁功利的社会,教师真的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认真做事。有了宁静心态,你就能抵住外物的诱惑,摆脱虚荣的惑乱;你就能忽略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

教师是一个青春永驻的职业,教师眼中心中永远都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所以说做学问应是每一位教育者永恒的生命姿态。

三、坚守科研能够沐浴快乐,享受幸福。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幸福快乐会使人健康,从而产生延年益寿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在研究中的幸福与快乐。吴正宪老师在二十年前就进行了小学数学“六条龙”教学模式的研究,今天她又带领她工作站的成员们进行团队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使很多的学生受益,吴老师也享受着其中的快乐与幸福。高金英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再差的班级,再难管的学生到了她手里一切都能搞定。这岂不来自于她的用心研究?北京市西城区教科所xx所长更是把科研当成了事业来做,把科研做成了常态,工作着,研究着,快乐着。

专家们的报告及事迹不仅让我们触摸到了教育科研理论的脉搏,而且使我领略到了他们深厚的文学和艺术功底,感受到了她对教科研工作的执著与热爱。本次活动开启了一扇走向常态的科研之窗,我将努力学以致用,带着问题研究、带着课题研究,将科研真正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享受教育的快乐、诗意、浪漫和美好。

四、保持阳光心态能够享受生活,快乐人生。

心态就是人的心理状态。心态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人生的美好,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和人际的和谐,良好的心态更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寻找幸福的甘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指明灯,要想更好的在学生的心灵上播种,就要先培育好待拨的良种,要想给学生指引好前进的方向,就要事先找对路的坐标。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千家万户以及教育的发展。每一位有良知的教师,都应负责地调整好心态,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教师。

阳光带着温暖,阳光带来光明,阳光是人类亘古长存的巨大能量。阳光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应该是阳光,用温暖去解冻尘封的冰,用光明去驱散弥漫的阴云,用阳光般的微笑感染学生的乐观,让自身的辐射带给学生情绪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用阳光般的热情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阳光般的热情就没有自身发展的动力,就会陷入人生的苦闷与迷惘。用阳光般的心态面对学生,带给学生纯美的精神享受,帮助他们发现潜能、完善自我,享受人生并创造人生。做一个有阳光心态的教师吧!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美丽,教育事业如此美丽!

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以前也参加过好几次“国培”,原来都是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点开视频,进教室上课,放学时关掉电脑,时间一到就完成了,总认为这是一种形式。老师们都不想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都想的“实地考察”类的学习。

在没有别的老师愿意的情况下,由于我又是刚改教语文,而且是六年级的语文,我头疼啊!师资不够,没办法。于是我再一次加入了这个行业,原因就是我是“新手”,其次在我的同事圈内我的电脑操作要熟悉那么一点点。

常言道“会走夜路都要闯回鬼”。我这次就是这样,以前的那些“招”不灵了,于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开始真的“国培”。在看完《走向“三心”的教师教养》这一节后,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观念。我认为这些教育素材应该不仅仅让我一个人分享,于是我把我的学习体会在我们学校的老师中交流,并组织老师们听了一节讲座。和我一样,一节课后,就有老师主动打我的“招牌”登录观看了。我在庆幸我的“因祸得福”。

这次培训虽然还没结束,我已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我在想我才能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语文老师呢?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要是我把语文数学都教好,那别人还不“羡慕、嫉妒、恨”。

通过几段视频的观看,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我首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才能有所提升。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爱学生就应该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学生有了问题就得及时处理,而且处理的方法得当。及时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教学,你就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

教学课堂必须真实有效,不要求每节都像公开课那样允分。但是每节课都应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因为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学内容还得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几天的交流与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新的认识,不再一条路走到头,让我更加热衷于教育教学事业。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加充实,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8月22日至8月25日参加了教育部教师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我们举办的 “国培计划 (20xx)”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高教社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中,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每位专家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教师阳光心态培训心得

126 评论(13)

超级无敌暴暴

我接受我快乐 ——听“如何以最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有感3月25日上午,有幸到新一中学术报告厅聆听了北京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熊教授的关于“如何以最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的心理知识专题讲座,熊教授以幽默动人的语言和发人深省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博得了听众的笑声与掌声。同时,在本次讲座中,给我们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熊教授真诚而又带有点调皮的两个字——“接受”。万事万物自有它存在生长的道理,我们既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那就唯有“接受”啊!“接受”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自己不坦然接受心理的平衡。唯有从内心坦然地接受,才能拥有自然快乐的阳光心态啊!所以我就以“我接受我快乐”为题来抒发一下我的听课心得吧。其实,我捋了捋自己个人的感受,感觉题目跟内容也许还是不很相符的,但也差不多是围绕主题了吧。听了熊教授的讲座,总结反思有如下几点:一是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差异性熊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度就是这个人心理感受的快乐度。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要面对一大帮存在个别差异的孩子,要让自己心理时刻保持平衡与快乐,就要正确看待这些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一位老师整天愁眉苦脸,问他何故,缘是一名学生成绩总也提不高,老师每天对他上补下补左训右训,他就是原地踏步不前进,真是笨死了。熊教授说,那你就活该愁死,既然你做出了这么多努力,孩子还是老样子,经过多次检验你也已经给孩子下了定论,那你就坦然接受呗,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熊教授说,一个人能跑多远能飞多高是由千万个理由决定了的,一个人的智商水平(他指出了多少到多少是高智商,多少到多少是正常水平,多少以下是低智商)也是有许多理由决定了的,一个人天生资质就这样,你也是改变不了的,既然你无法改变现实那就唯有坦然接受现实,付出努力是你应该做的,但收获愁苦却是你不必要做的。你应该放过那个学生,不让他每天处在“亚历山大”中,也应该放过自己,不让自己整天处在愁眉苦脸中(老实交代,我没有能原样照搬熊教授的话,但大概意思没有变)。想想自己,看看身边周围的同行,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己作为老师同时又作为家长,往往在“恨铁不成钢”中一度沉沦,一度埋怨自己,一度梦想孩子能在自己的培育下哪怕有朝一日不能成龙成凤最起码也能成为像大家眼中的“有出息”那样,可现实往往不能顺着你的梦想走,因为这块铁最终能不能成钢也是由千万个理由决定了的啊。快乐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你想快乐就坦然接受既定的现实吧。二是应该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信一个人若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某一个兴趣爱好中能有与别人不一般的表现,那你的自信心肯定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培养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能帮助他提高自信心,也能让他在与同伴的相处中更加快乐自如。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心理学上说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也许有很多原因造成,但其中也不乏孩子没有兴趣爱好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我那读学前班的儿子每天从学校回来不是满身灰尘就是满头大汗,再看好友的小孩,从上到下干干净净,我就开始数落儿子了,可他反而投诉我说,那谁谁都不跟我们玩的,叫他一起做游戏他也不会。再一了解,那孩子下课或是游戏课都是看别人玩,根本不往人群里凑,别人都是玩这玩那,可他却提不起兴趣来,同时也就失去了很多和同伴在一起玩的乐趣了。拥有某种过人的兴趣爱好或者直接说是特长吧,也是能够提高个人的自信心的。你能在某种爱好中表现突出,自然能在同一爱好中受人欢迎,受欢迎指数高自信心就足,与人交往的底气也就自然足,哪还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呢?熊教授说,任何兴趣爱好都是可以培养的,虽然有些是人与生俱来的,比如某人爱好写字,某人爱好唱歌,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培养。我们很多老师当中,也有缺乏兴趣爱好的,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是必要的。当所有人都参与某项活动,而你却远远观望时,你必定是落伍的,必定是不受欢迎的,必定在交往中也会是不自信的,结果的结果也可能会走向孤独抑郁的,而抑郁的结果又会怎样怕是不必再啰嗦了,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的案例。所以,熊教授说,教师们强迫自己参与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是在抑郁路口处拐弯的最好途径。三是挖掘职业不倦怠的动力源泉我曾经在《爱的教育》中译本夏丏尊先生的译者序言中看到这样几句话:“教育好比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我感受特别深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这其中每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这些人也每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如果我们对这些都熟视无睹的话,那便对教育就没有了兴趣,那我们也就成了每天对着这些花花树树修枝剪叶而不露出半点喜好与欣赏的普普通通的园丁了,呵呵,那我们也就跟“职业倦怠”四个字交上朋友了。如夏先生说的,掘池塘,方或圆不重要,重要的是水。那我可以这样理解,一位老师优秀或不优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这份职业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对你的学生倾注你的关心,你的爱护?我也可以这样理解,学生从我们这里习得了多少方法技能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传承了多少善良与正直,勇敢与诚实,因为这才是我们从事这份职业的真正价值所在。我还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教育者最终能否成为教育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一直坚持从教之初的梦想与憧憬,让当初那股子热情与激情永远伴随在我们的教育行程中,我们要做就做既懂得技术又懂得欣赏的园丁,我们要做就做快乐的永不懈怠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四是正确看待教师的付出与劳动熊教授这份精神套餐既然是送给我们老师的,那必定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提出我们要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与快乐,就要正确看待我们的付出与劳动。熊教授说,付出就是成长。苏格拉底也说:“教师是最大的付出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付出就是成长,成长了自己,也就提升了自己。如享誉全国的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他们就是教育战线上最大的付出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呵呵,我当然没有他们的天生资质,但我也可以对自己的付出与劳动高兴地说,我在收获成长的喜悦啊!五是我们如何让大家都阳光快乐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矣。”其意是: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自取其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殆,可以长生久视。 呵呵,此意最终的告白当然就是:人啊,万万不可有贪求!熊教授说,我们缘何经常感觉不到快乐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贪求啦,贪念使得我们常常不能心安理得,贪念使得我们常常不能坦然接受现实。知足,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它既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最后,让我借用李镇西老师的经典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听课心得吧,当我们每个人都心存这个善念时,我们就都是天底下最快乐最幸福的人了!“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27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