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5

蓝瑟季候风
首页 > 考试培训 >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智慧女神美美

已采纳

2017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针灸学》应试题及答案

应试题一:

1.女,52岁。突然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脉弦滑而数。针灸时选

A.内关、水沟、太冲、合谷、十二井穴

B.风池、太冲、百会、心俞三阴交、委中

C.风池、合谷、内关、水沟、太冲、三阴交

D.关元、三阴交、丰隆、神阙、足三里、四神聪

E.丰隆、合谷、地仓、颊车、水沟、三阴交

答案:

2.男,43岁。头晕目眩,泛泛欲吐,甚至昏眩欲仆,兼见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针灸时选

A.丰隆、中脘、内关、解溪、肝俞、足三里

B.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太溪

C.脾俞、足三里、太冲、丰隆、气海、百会

D.风池、脾俞、肝俞、阴陵泉、内关、足三里

E.气海、百会、肾俞、内关、四神聪

答案:

3.女,有偏头痛病史3年,头目昏重,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操劳或用脑过度则加甚,脉细弱,舌质淡。针灸时选

A.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B.足少阴肾经、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C.足太阴脾经、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D.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膀胱经穴为主

E.手足阳明经、足厥朝肝经穴为主

答案:

4.男,27岁。左侧面部板滞、麻木、口角向健侧?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针灸时选

A.阳白、鱼腰、地仓、颊车、合谷、昆仑

B.地仓、颊车、足三里、内庭、三阴交

C.地仓、颊车、侠溪、合谷、足三里

D.地仓、颊车、中渚、太冲、后溪

E.地仓、合谷、颊车、内庭

答案:

5.女,36岁。膝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冷则加剧,舌苔白,脉弦紧。针灸时选

A.血海、犊鼻、梁丘、阳陵泉

B.大椎、膝阳关、梁丘、犊鼻

C.肾俞、关元、犊鼻、梁丘、阿是穴

D.膈俞、犊鼻、梁丘、膝阳关

E.曲池、犊鼻、梁丘、阳陵泉

答案:

6.男,48岁。腰部隐隐作痛已1年有余,伴有腰腿酸软乏力,神疲,伴有滑精,脉细。针灸时选

A.风府、腰阳关、委中

B.肾俞、委中、志室、命门

C.膈俞、委中、足临泣

D.委中、足三里、太冲

E.腰阳关、委中、足三里

答案:

7.男,59岁。诉腰部疼痛,值天气变化时加重,酸麻,有时甚至不可俯仰,舌淡,脉紧。针灸时选

A.手足太阳经和夹脊穴为主

B.手足阳明经和足太阳经为主

C.手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为主

D.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E.手足阳明经和肝经为主

答案:

8.女,32岁。经常不易入睡,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舌红,脉弦。针灸时选

A.申脉、照海、侠溪、行间

B.支沟、阳陵泉、期门、丘墟

C.肝俞、肾俞、期门、三阴交

D.肝俞、肾俞、太冲、三阴交

E.大包、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答案:

9.女,28岁。诉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胀痛。大便不调,脉弦。针灸时选

A.百会、神门、行间、三阴交

B.上星、神门、合谷、阿是穴

C.水沟、内关、神门、太冲、曲泉

D.率谷、神门、侠溪、阿是穴

E.合谷、神门、行间、三阴交

答案:

10.男,39岁。左侧腰腿部疼痛,表现为左臀、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呈阵发性,放射性疼痛。针灸时选

A.足太阳和足阳明

B.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

C.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阴

D.足少阳和足太阳

E.足少阳和足少阴

答案:

11.女,43岁。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针灸时选

A.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

B.神门、三阴交、心俞、肾俞、太溪

C.神门、三阴交、心俞、胆俞

D.神门、三阴交、心俞、丘墟

E.内关、郄门、神门、巨阙、太溪

答案:

12.风热感冒,针灸时选

A.风门、合谷、风池、列缺

B.风门、尺泽、经渠、孔最

C.风门、太渊、鱼际、列缺

D.风门、少商、曲池、合谷

E.大椎、曲池、合谷、风池、列缺

答案:

13.痰湿侵肺型的咳嗽,针灸时选

A.足太阴脾经与手阳明为主

B.足太阴与足阳明经为主

C.手太阴与足太阴经为主

D.手太阴与足阳明经为主

E.手足三阴经

答案:

14.女,57岁。昨天因外感风寒后,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咳吐稀痰,张口抬肩,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针灸时选

A.列缺、肺俞、尺泽、膻中、风门

B.肺俞、太渊、太溪、足三里、列缺

C.肺俞、尺泽、足三里、三阴交

D.膻中、太渊、太溪、鱼际

E.尺泽、肾俞、气海、足三里

答案:

15.男,63岁。患有哮喘病10余年,时作时止,昨晚又出现呼吸急促,喉间痰鸣,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脉细无力。针灸时选

A.尺泽、肺俞、太渊、列缺

B.肺俞、太渊、太溪、足三里、气海

C.膻中、尺泽、鱼际、足三里

D.太渊、尺泽、鱼际、足三里

E.肺俞、中府、尺泽、太渊

答案:

16.女,36岁。因感受风寒后,时吐清水,食后乃吐,苔白脉迟,喜暖畏寒,大便溏薄。针灸时选

A.心包经、胃经及相应募穴

B.胃经、大肠经及相应募穴

C.胃经、脾经及相应募穴

D.心包经、脾经及相应募穴

E.胃经、心经及相应募穴

答案:

17.男,49岁。胃脘部胀痛,疼痛连胁,嗳气频频,呕逆酸苦,苔薄白,脉沉弦。针灸时选

A.中脘、太冲、内关、足三里

B.内关、公孙、三阴交、梁丘

C.足三里、梁门、内关、上巨虚

D.中脘、内关、足三里、阴陵泉

E.三阴交、足三里、内关、下巨虚

答案:

18.男,37岁。大便秘结不通,排便艰涩难解,兼见腹胀腹痛,身热,口干口臭,舌红苔黄。针灸时选

A.足阳明、手阳明经穴为主

B.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C.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D.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E.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答案:

19.急性腹湾病人,治法以

A.疏调肠胃气机为主

B.清热止泻为主

C.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为主

D.调和脾胃为主

E.清肝补脾为主

答案:

20.慢性腹泻病人,于黎明之前腹中微痛,泻后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细。针灸时选

A.脾俞、章门、天枢、肾俞、关元

B.神阙、公孙、天枢、肾俞、足三里

C.足三里、三阴交、天枢、上巨虚、下巨虚

D.关元、太冲、天枢、曲池、中渚

E.气海、肝俞、天枢、阴陵泉、曲池

答案:

21.女,23岁。今天上午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黄,脉滑数,苔黄腻。针灸时以

A.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B.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C.手足阳明经、任脉经穴为主

D.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E.手足三阳经

答案:

22.湿热下注型癃闭,针灸时以

A.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穴为主

B.足厥阴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C.足少阳和足太阳经穴为主

D.足太阴和足太阳经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E.足阳明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答案:

23.女,28岁。月经40天左右1次,色暗有块,量少,行经时小腹冷痛,舌苔薄白,脉沉紧。针灸时选

A.中极、三阴交、命门、太冲

B.气海、三阴交、脾俞、中极

C.三阴交、气海、子宫、归来

D.气海、三阴交、血海、太溪

E.气海、三阴交、肾俞、足三里

答案:

24.女,28岁。2年前经期淋雨后出现痛经。经期腹痛拒按,经色紫红有块量少,得暖痛减,苔白腻,脉沉紧。针灸时选

A.肾俞、大赫、命门、关元(灸法)

B.肾俞、肝俞、太溪、太冲

C.中极、地机、次髎、三阴交

D.气海、地机、太冲、三阴交

E.关元、阴陵泉、昆仑

答案:

25.女,38岁。每次行经血量少色淡,少腹柔软喜按,绵绵作痛,面色苍白,心悸,舌淡,脉细弱。针灸时选

A.三阴交、隐白、内关、太溪

B.三阴交、隐白、血海、水泉

C.三阴交、气海、脾俞、足三里

D.三阴交、隐白、百会、气海

E.三阴交、中极、关元、血海

答案:

26.女,50岁。月经紊乱一年多,阵发性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针灸时以

A.取肾经、肝经穴为主

B.取肝经、脾经穴为主

C.取脾经、肾经穴为主

D.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E.取肾经、带脉经穴为主

答案:

27.女,6岁。梦中遗尿,每夜1~2次,精神略显不振,针灸时以

A.督脉、背俞穴为主

B.膀胱经、背俞穴为主

C.脾经、背俞穴为主

D.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E.三焦经、背俞穴为主

答案:

28.男,26岁。突然皮肤奇痒,搔抓后出现片状疹,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疹迹,口干,便结,舌红,脉滑。针灸时选

A.肺俞、尺泽、太渊、曲池

B.胃俞、合谷、天枢、足三里

C.肺俞、脾俞、血海、三阴交

D.曲池、合谷、血海、膈俞

E.足三里、肺俞、尺泽、曲池

答案:

29.女,20岁。因右下腹痛被诊断为“肠痈”,兼见发热恶寒,恶心,便秘,苔薄黄,脉数有力。针灸时除选阑尾穴外,还应取

A.上巨虚、天枢、曲池

B.足三里、风池、大肠俞

C.大肠俞、胃俞、天枢

D.梁丘、温溜、天枢

E.内庭、支沟、天枢

答案:

30.胎位不正常病人,针灸取至阴穴,临床上采用

A.直接灸

B.间接灸

C.温针灸

D.温和灸

E.太乙针灸

答案:

31.一痄腮病人,针灸治疗时以

A.手足阳明经、手少阳经穴为主

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穴为主

C.足阳明经、足少阴经穴为主

D.足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E.足太阴、任脉经穴为主

答案:

32.蛇串疮的治法在于

A.清热解毒

B.清热利湿

C.温经散寒

D.解毒杀虫

E.泻火解毒,清热利湿

答案:

33.张某,男,29岁,因在操作机器时不慎伤及右手,突然昏厥不省人事,针灸治法为

A.苏厥醒神

B.开窍泄热

C.回阳救逆

D.理气活血

E.通经活络

答案:

34.心绞痛病人,针灸基本治疗时选

A.内关、阴郄、膻中

B.足三里、尺泽、内关

C.中冲、内关、鱼际、列缺

D.内关、少冲、心俞、合谷

E.内关、中冲、少冲

答案:

35.男,21岁。上体育课时左踝扭伤,疼痛不能走路,血肿明显。采用

A.局部隔附子饼灸

B.水针

C.艾炷灸

D.隔姜灸

E.刺络拔罐

答案:

36.向某,女,30岁。晨起后发现右侧项背牵拉疼痛,头向右侧倾斜,颈项活动受限,针灸治疗除局部取穴外,还可用

A.督脉、肝经穴

B.小肠经、胆经穴

C.膀胱经、肝经穴

D.胆经、肝经穴

E.肝经、膀胱经穴

答案:

37.女,37岁。突然暴病耳聋,鸣声高亢,兼畏寒发热,舌淡红苔薄,脉浮数。针灸时除局部腧穴外,可配取

A.侠溪、中渚、太冲、丘墟

B.侠溪、中渚、肾俞、关元

C.侠溪、中渚、外关、合谷

D.侠溪、中渚、太溪、太冲

E.侠溪、中渚、内关、神门

答案:

38.女,19岁。患“慢性鼻窦炎”多年,涕黄浊量多,鼻塞重而持续,头晕头重,以前额为重,神倦纳呆,苔腻,脉滑数。针灸治疗除局部穴外,可取

A.合谷、太冲、少商

B.合谷、昆仑、行间

C.合谷、列缺、阴陵泉

D.中渚、列缺、足三里

E.外关、列缺、商阳

答案:

39.男,30岁。右上齿痛两天,伴龈肿口渴,口臭,便秘,脉滑数。某医师予针灸治疗,取合谷、颊车、下关,还可取

A.二间

B.内庭

C.外关

D.太溪

E.太冲

答案:

40.男,53岁。长期咽喉不适感,隐痛,咽喉稍肿,色暗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针灸时选

A.少商、合谷、尺泽、关冲

B.少商、合谷、列缺、外关

C.太溪、鱼际、照海

D.少商、合谷、中渚、太冲

E.太渊、合谷、太冲、少冲

答案:

应试题二:

1.首先提出“十四经”名称的医家是: [ ]

A滑伯仁 B王冰 C孙思邈 D汪机

2.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上的循行是: [ ]

A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B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3.下列经脉排列中没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 [ ]

A 胆、肝、肺 B心、小肠、肾

C心包、三焦、胆 D脾、心、小 肠

4. 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渗注于: [ ]

A经别 B经络 C皮部 D奇经

5.血海位于: [ ]

A上腹部 B胸部 C头部 D下腹部

6.在经络系统中,加强阴经与头面部联系的是: [ ]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7.下列除何项外均为气街的所在部位: [ ]

A头 B颈 C胸 D胫

8.行针的基本手法之一是: [ ]

A平补平泻 B 提插法 C捻转补泻 D刮柄法

9.《针灸甲乙经》所载的经穴名是: [ ]

A 341个 B 354个 C 349个 D 361个

10.心包经与三焦经相衔接的部位是: [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无名指端

11.至阴穴矫正胎位属于腧穴的: [ ]

A近治作用 B相对特异性作用

C双向调节作用 D本经腧穴作用

12.下列病证中,适用于隔蒜灸的是: [ ]

A中风脱证 B虚寒性呕吐 C阳痿早泄 D 初起的'肿疡

13.下列哪组配穴属俞募配穴: [ ]

A心俞配神门 B小肠俞配天枢 C三焦俞配石门 D脾俞配期门

14.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治疗心经虚证宜取: [ ]

A少府 B少海 C神门 D少冲

15.根据骨度分寸法,中脘穴至关元穴为: [ ]

A 9寸 B 8寸 C 7寸 D 10寸

16.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的经脉是: [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督脉 D足厥阴肝经

17.呼吸补泻中的泻法操作正确的是: [ ]

A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B病人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C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D病人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18.下列不属原络配穴的是: [ ]

A大陵、外关 B合谷、列缺 C腕骨、通里 D丘墟、光明

19.下列以活动标志取穴的是: [ ]

A关冲 B迎香 C隐白 D 颊车

20.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拔罐时,多选用: [ ]

A煮罐法 B走罐法 C刺血拔罐法 D闪罐法

21.在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阳维脉的是: [ ]

A 申脉 B外关 C后溪 D足临泣

22.光明穴位于: [ ]

A 小腿外侧,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B小腿外侧,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后缘

C目内眦内上方处

D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后缘

23.《左传》所载“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 ]

此处的“攻”指:

A针刺 B艾灸 C拔罐 D服药

24.在腹部从前正中线由内向外,经脉的排列顺序为: [ ]

A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B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C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

D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25.《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输穴的记载中,所行为: [ ]

A井 B荥 C输 D经

26.手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 胸部病

27.药物灸与下列哪种灸法相同: [ ]

A艾卷灸 B灯草灸 C化脓灸 D自灸

28.治疗高血压的头穴线是: [ ]

A.额中线 B顶中线 C额旁3线 D额旁2线

29.三棱针治疗顽癣适宜用下面的哪一种手法: [ ]

A点刺法 B散刺法 C刺络法 D挑刺法

30.在电针法中,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的波型是: [ ]

A密波 B疏密波 C断续波 D连续波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D 6C 7B 8B 9C 10D

11B 12D 13C 14D 15C 16B 17A 18D 19D 20B

21B 22A 23B 24B 25D 26C 27D 28B 29B 30C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

302 评论(11)

bamanai119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巩固题及答案

巩固题二: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气之本”是指( )

2.“罢极之本“是指(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3.在呼吸运动中,“气之主”是( )

4.在呼吸运动中,“气之根”是(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5.神志活动的主宰是( )

6.调节神志活动的是( )

A.口 B.舌 C.鼻 D.耳 E.目

7.心之外候是( )

8.心寄窍于( )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9.肝在体合( )

10.肺在体合( )

A.爪 B.口 C.唇 D.毛 E.发

11.脾其华在( )

12.肾其华在( )

A.尿 B.唾 C.汗 D.涎 E.泪

13.脾在液为( )

14.肾在液为( )

A.喜 B.怒 C.悲 D.思 E.恐

15.肺在志为( )

16.脾在志为(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7.“生痰之源”指( )

18.“贮痰之器”指( )

A.娇脏 B.刚脏 C.孤府 D.水脏 E.水府

19.肝为( )

20.膀胱为(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1.“生之本”指( )

22.“水火之宅”指( )

A.汗 B.尿 C.津 D.液 E.泪

23.大肠主( )

24.小肠主( )

A.眩晕 B.吐血 C.胃下垂 D.咳喘 E.腰痛

25.脾不升清可见( )

26.脾不升举可见( )

A.膀胱 B.三焦 C.大肠 D.小肠 E.胆

27.“受盛之官”是指( )

28.“传道之官“是指( )

A.精明之府 B.元神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E.血之府

29.头为( )

30.腰为( )

A.髓之府 B.精明之府 C.玄府 D.孤府 E.净府

31.汗孔为( )

32.骨为( )

A.飞门 B.贲门 C.吸门 D.魄门 E.户门

33.会厌被称为( )

34.大肠末端被称为( )

A.气门 B.幽门 C.户门 D.阑门 E.鬼门

35.胃之下口为( )

36.大小肠交会处为( )

A.阳中之太阳 B.阳中之少阴 C.阴中之至阴

D.阴中之少阳 E.阴中之太阴

37.肺为( )

38.肝为( )

A.心与肺 B.心与肝 C.肺与肾 D.肝与肺 E.脾与肺

39.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 )

40.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是( )

A.白眼 B.黑眼 C.瞳神 D.眼睑 E.两眦

41.水轮指( )

42.风轮指( )

B1型题

答案分析:肺主管呼吸之气和气的生成及全身气机的调节,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答案分析:肝在体合筋,筋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运动的功能,肝之阴血充足,则筋有所养,不易疲劳;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而易于疲劳,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

答案分析:肺是主管呼吸的器官,《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说:“肺为气之主,……肺主出气。”

答案分析: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故《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说:“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

答案分析:情志活动虽分属于五脏,但无不从心而发,受心神的主宰。

答案分析:情志活动的产生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赖气机的调畅,肝主疏泄,故肝对情志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分析: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窍,能够反映心的活动情况,是心之外候。

答案分析:心血不足,心神失常等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常见到耳鸣等病症,故言心寄窍于耳。

答案分析:筋有赖于肝之阴血滋养,故肝在体合筋。

答案分析: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皮肤上的汗孔宣散肺气而助呼吸,因此肺在体合皮,肺与皮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分析:脾的功能状况常通过口唇的色泽形态变化反映出来。

答案分析:肾藏精,精化血,血养发,肾中精气的盛衰常显露于发。

答案分析: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精通过经脉上溢于口化为涎液。

答案分析:肾经挟舌根通舌下,肾精通过经脉上溢于口化为唾液。

答案分析:悲忧过度易伤肺气,肺气不足,易见悲伤低落的情绪变化,故肺在志为悲。

答案分析:思虑过度易致脾气结滞;脾气血不足,则不耐思虑,故脾在志为思。

答案分析: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气虚弱,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为饮,故被称为“生痰之源。”

答案分析:脾气虚弱,水湿内停,生痰生湿,痰湿常上犯于肺,导致肺宣降失常,见咳嗽、痰多等症,故言“肺为贮痰之器”。

答案分析: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多见肝气郁结,肝气上逆或阳亢风动等实证或本虚标实之证,故有“肝为刚脏”之说。

答案分析:膀胱具有贮尿排尿的功能,故称其为“水府”。

答案分析:心主血脉,脉中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心主神明,调节、控制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

答案分析:肾中精气可以产生肾阴、肾阳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肾阴,又称真水、命门之水,肾阳又称真火,命门之火。肾阴、肾阳能够补充全身各脏腑阴阳的不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故将肾喻为“水火之宅”、“阴阳之根”。

答案分析:大肠具有吸收食物残渣中部分水分的功能,故曰“大肠主津”。

答案分析: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其中含有大量的水液,故曰“小肠主液”。

答案分析:脾之清气不升,头目清窍失养,故见眩晕。

答案分析:脾升举无力,不能升举固托内脏,故可见胃下垂。

答案分析:小肠接受胃的传输之物,并进一步消化吸收,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答案分析:大肠能够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份和排泄糟粕,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答案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

答案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

答案分析:汗孔在心神的调节下靠肺气宣发的卫气进行开合,从而排泄汗液,调节体温和水液代谢,并辅助肺呼吸,功能玄妙,故称为“玄府”。

答案分析:骨中有腔隙,内藏骨髓,髓是分布于骨骼腔内的精微物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骨者髓之府。”

答案分析:会厌位于咽喉部,食管与气管交会处,能随着呼吸和饮食纳入的需要交替关闭或打开,故称“吸门”。

答案分析:“魄”同“粕”,大肠终端即肛门是糟粕最终排出之处,故称“魄门”。

答案分析:饮食水谷通过胃下口进入小肠,小肠幽长迂曲呈叠积状,故称为“幽门”。

答案分析:小肠泌别清浊,清即精华部分被拦挡而吸收,浊即浅渣部分在进入大肠之前,再被拦挡而做相对时间的停留以进一步吸收,故将大小肠交会处称为阑门,“阑”同“拦”。

答案分析:肺居上焦,在五行中属金,为清肃喜润之脏,功能主清肃下降,通于秋气,故为“阳中之少阴”。

答案分析:肝居膈下右胁内,在五行中属木,功能主升主动,与春季相应,故为“阴中之少阳”。

答案分析:肺为水之上源,行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共主水液代谢;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共同完成呼吸运动。

答案分析:肺吸入自然之清气,脾运化水谷之精气,清气、水谷精气是气生成的主要物质;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相互协调维持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答案分析:瞳神属肾,称为水轮。

答案分析:黑眼属肝,称为风轮。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 D )

A.《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针灸甲乙经》

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 ( B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朱震亨

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D )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 ( A )

A. 此消彼长 B.此长彼长 C.此消彼消 D. 此长彼消

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 D )

A. 母 B.子 C.所胜 D. 所不胜

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C )

A. 肝为心之母 B.脾为心之子 C.肾为肺之所胜 D.肺为肝之所不胜

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D )

A.心 B.肝 C.脾 D.肾

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 ( B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肺与脾

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 ( C )

A.肺 B.脾 C.肝 D.心

10、被称为“髓海”的是( C )

A. 脉 B. 心 C.脑 D.三焦

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 ( C )

A.肺与心 B.肺与肾 C.肺与肝 D.心与肝

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B )

A.三焦 B.胆 C.胃 D.心

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B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 A )

A.津 B.液 C.精 D.血

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 D )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 C )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 气能摄血 D.血为气母

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 ( B )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手阳明经 D.足阳明经

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 ( B )

A.肺经与大肠经 B.心经与小肠经 C.肾经与膀胱经 D.心包经与三焦经

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 B )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阴阳平和质 D. 肥胖质

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 )

A、一气一病 B、发病急病情重 C、直接伤及内脏 D、传染性强烈

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D )

A.痛无定处 B.冷痛剧烈 C.红肿热痛 D.重着疼痛

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 B )

A.气上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A )

A.正气不足 B.邪气 C.七情内伤 D.饮食不节

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 ( D )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B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 ( A )

A.热因热用 B.热者寒之 C.阴病治阳 D.用热远热

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 C

A.神乱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 ( B )

A.主色 B.客色 C.善色 D.恶色

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 ( D )

A.寒证 B.瘀血 C.疼痛 D.水饮

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 B )

A.痈 B.疽 C.疔 D.疖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 ( )

A. 辛味 B. 酸味 C. 甘味 D. 苦味 E. 咸味

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 )

A. 木与火 B. 土与水 C. 木与金 D. 水与金 E. 水与火

3、脾的生理特性为 ( )

A. 喜条达恶抑郁 B. 喜润恶燥 C. 喜燥恶湿 D. 以降为和 E. 以升为健

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 ( )

A.推动 B.温煦 C. 固摄 D. 防御 E.营养

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瞳仁属肾,称水轮 B.黑睛属肝,称气轮 C.白睛属肺,称风轮

D.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 E.眼睑属脾,称肉轮

三、填空题

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理论确立的治疗方法。

2、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克我)和( 我克 )两个方面。

3、藏象学说常以( 五脏六腑 )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4、( 胆 )称之为孤府。

5、津液与血液之间相互渗透转化,称为( 津血同源 )。

6、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正气不足 )。

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病证的治法,称为( 热因热用 )。

8、望面色之病色的特征是( 晦暗枯槁 ),或( 鲜明暴露 )。

9、一般问诊包括问主诉、问( 现病史 )、问( 既往史 )、问个人生活史、问家族史。

10、热证以( 邪气盛)或( 阴液不足 )为主要病机。

四、名词解释

1、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2、五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制约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与其相通应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4、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物质基础。

5、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分布的筋肉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

6、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五、问答题

1、何谓阴阳?阴阳的特性有哪些?

答:(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说明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也可以说明一个事物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特性有以下几点:①相关性,②普遍性,③相对性,④规定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形成和调节全身气机。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

(2)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

(3)肺助心行血: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

3、气机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气滞,气机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2)气逆,气的升降运动失常,当降者降之不及,当升者升之太过,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

(3)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

(4)气陷,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5)气闭,气机郁闭,外出受阻的病理变化。

4、血的失常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血的失常主要有:血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两个方面。

(2)血不足,濡养作用减退,又称为血虚。

(3)血液运行失常:①血瘀,②血行急迫,③出血。

27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