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BABY
经报名核准后,应试者应在规定的日期,凭本人的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指定的考场,并按指定试卷上的内容进行测试。每个试场有2-3位测试员负责对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判定。总时间在15分钟左右。 首先抽签朗读作品和说话题目,准备约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考场后首先报自己的单位、姓名,然后按照四项(五项)内容先后进行测试:100个单音节字词、50个双音节词语、(判断测试)、作品朗读、说话。测试全程录音,测试完成后方可离开测试现场,一周左右可进行成绩查询,并得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试卷包括五个部分:1 .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目的: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 要求:100个音节里,每个声母出现一般不少于3次,方言里缺少的或容易混淆的酌量增加1-2次;每个韵母的出现一般不少于2次,方言里缺少的或容易混淆的韵母酌量增加1-2次。字音声母或韵母相同的要隔开排列。不使相邻的音节出现双声或叠韵的情况。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即10分。读错一个字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分。读音有缺陷每个字扣分。一个字允许读两遍,即应试人发觉第一次读音有口误时可以改读,按第二次读音评判。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3-4分钟扣分,4分钟以上扣分)。 读音有缺陷只在1读单音节字词和2读双音节词语两项记评。读音有缺陷在1项内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部位不准确,但还不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读成另一类声母,比如舌面前音j、q、x读得太接近z、c、s;或者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的正确发音部位用较接近的部位代替,比如把舌面前音j、q、x读成舌叶音;或者读翘舌音声母时舌尖接触或接近上腭的位置过于靠后或靠前,但还没有完全错读为舌尖前音等;韵母读音的缺陷多表现为合口呼、撮口呼的韵母圆唇度明显不够,语感差;或者开口呼的韵母开口度明显不够,听感性质明显不符;或者复韵母舌位动程明显不够等;声调调形、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特别是四声的相对高点或低点明显不一致的,判为声调读音缺陷;这类缺陷一般是成系统的,每个声调按5个单音错误扣分。1和2两项里都有同样问题的,两项分别都扣分。2.读双音节词语50个目的:除考察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外,还要考察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要求:50个双音节可视为100个单音节,声母、韵母的出现次数大体与单音节字词相同。此外,上声和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2次,上声和其他声调相连不少于4次;轻声不少于3次;儿化韵不少于4次(arurierüer),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项的集中出现。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20%,即20分。读错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分。读音有明显缺陷每次扣分。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3-4分钟扣1分,4分钟以上扣分)。 读音有缺陷所指的除跟1项内所述相同的以外,儿化韵读音明显不合要求的应列入。 1和2两项测试,其中有一项或两项分别失分在10%的,即1题失分1分,或2题失分2分即判定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不能进入一级。 应试人有较为明显的语音缺陷的,即使总分达到一级甲等也要降等,评定为一级乙等。3.朗读3.朗读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1-50号)中任选。 目的:考察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察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 计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即30分。对每篇材料的前400字(不包括标点)做累积计算,每次语音错误扣分,漏读一个字扣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语调一次性扣分(问题突出扣3分;比较明显,扣2分;略有反映,扣分。停顿、断句不当每次扣1分;语速过快或过慢一次性扣2分。 限时:4分钟。超过4分30秒以上扣1分。 说明:朗读材料(1-50)各篇的字数略有出入,为了做到评分标准一致,测试中对应试人选读材料的前400个字(每篇400字之后均有标志)的失误做累积计算;但语调、语速的考察应贯穿全篇。从测试的要求来看,应把提供应试人做练习的50篇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应试前通过练习全面掌握。4.判断测试目的:重点考察应试人员全面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程度。题目编制和计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即10分。 判断(一):根据《测试大纲》第三部分,选列十组普通话和方言说法不同的词语(每组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由应试人判断那种说法是普通话的词语。错一组扣分。对外籍人员的测试可以省去这个部分,判断(三)的计分加倍。 判断(二):根据《测试大纲》第四部分抽选5个量词,同时列出可以与之搭配的10个名词,由应试人现场组合,考察应试人掌握量词的情况。搭配错误的每次扣分。 判断(三):根据《测试大纲》第四部分,编制5组普通话和方言在语序或表达方式上不一致的短语或短句(每组至少有两种形式),由应试人判定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形式。判断失误每次扣分。 在口头回答时,属于答案部分的词语读音有错误时,每次扣分;如回答错误已扣分就不再扣语音失误分。 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5.说话目的:考察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以单向说话为主,必要时辅以主试人和应试人的双向对话。单向对话:应试人根据抽签确定的话题,说4分钟(不得少于3分钟,说满4分钟主试人应请应试人停止)。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即30分。其中包括: (1)语音面貌占20%,即20分。其中档次为: 一档20分语音标准 二档18分语音失误在10次以下,有方音不明显; 三档16分语音失误在10次以下,但方音比较明显;或方音不明显,但语音失误大致在10次-15次之间; 四档14分语音失误在10次-15次之间,方音比较明显; 五档10分语音失误超过15次,方音明显; 六档8分语音失误多,方音重。 语音面貌确定为二档(或二档以下)即使总积分在96以上,也不能入一级甲等;语音面貌确定为五档的,即使总积分在87分以上,也不能入二级甲等;有以上情况的,都应在等内降等评定。 (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占5%。计分档次为: 一档5分词汇、语法合乎规范; 二档4分偶有词汇或语法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三档3分词汇、语法屡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3)自然流畅程度占5%,即5分。计分档次为: 一档5分自然流畅; 二档4分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类似背稿子的表现); 三档3分语速不当,话语不连贯;说话时间不足,必须主试人用双向谈话加以弥补。试行阶段采用以上评分办法,随着情况的变化应适当增加说话评分的比例。
百度地图运营
普通话考试是大学里面的一个考试,那这个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知道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普通话考试内容是什么”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普通话考试内容
试卷包括5个组成部分,满分为100分
1、读单音节字词
(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分钟,共10分)
1.目的
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
(1)100个音节中,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100个音节中,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次数大致均衡。
(3)音节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2、读多音节词语
(100个音节),限时分钟,共20分
目的
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
(1)词语的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声母、韵母、声调出现的次数与读单音节字词的要求相同。
(3)上声与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3个,上声与非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4个,轻声不少于3个,儿化不少于4个(应为不同的儿化韵母)。
(4)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3、选择判断
限时3分钟,共10分。
1.词语判断(10组)
(1)目的: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语的规范程度。
(2)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列举10组普通话与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普通话的词语。
(3)评分:判断错误,每组扣分。
2.量词、名词搭配(10组)
(1)目的: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量词和名词搭配的规范程度。
(2)要求: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列举10个名词和若干量词,由应试人搭配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规范的10组名量短语。
(3)评分:搭配错误,每组扣分。
3.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5组)
(1)目的: 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语法的规范程度。
(2)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列举5组普通话和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语序或表达习惯不同的短语或短句,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表达形式。
(3)评分:判断错误,每组扣分。
选择判断合计超时1分钟以内,扣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答题时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分,如判断错误已经扣分,不重复扣分。
4、朗读短文
(1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
1.目的
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2.要求
(1)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中选取。
(2)评分以朗读作品的前400个音节(不含标点符号和括注的音节)为限。
3.评分
(1)每错1个音节,扣分;漏读或增读1个音节,扣分。
(2)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视程度扣分、1分。
(3)语调偏误,视程度扣分、1分、2分。
(4)停连不当,视程度扣分、1分、2分。
(5)朗读不流畅(包括回读),视程度扣分、1分、2分。
(6)超时扣1分。
5、命题说话
限时3分钟,共30分
1.目的
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2.要求
(1)说话话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选定1个话题,连续说一段话。
(2)应试人单向说话。如发现应试人有明显背稿、离题、说话难以继续等表现时,主试人应及时提示或引导。
3.评分
(1)语音标准程度,共20分。分六档:
一档:语音标准,或极少有失误。扣0分、分、1分。
二档: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有方音但不明显。扣分、2分。
三档: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但方音比较明显;或语音错误在10次-15次之间,有方音但不明显。扣3分、4分。
四档:语音错误在10次-15次之间,方音比较明显。扣5分、6分。
五档:语音错误超过15次,方音明显。扣7分、8分、9分。
六档:语音错误多,方音重。扣10分、11分、12分。
(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共5分。分三档:
一档:词汇、语法规范。扣0分。
二档: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扣分、1分。
三档:词汇、语法屡有不规范的情况。扣2分、3分。
(3)自然流畅程度,共5分。分三档:
一档:语言自然流畅。扣0分。
二档: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子的表现。扣分、1分。
三档:语言不连贯,语调生硬。扣2分、3分。
说话不足3分钟,酌情扣分:缺时1分钟以内(含1分钟),扣1分、2分、3分;缺时1分钟以上,扣4分、5分、6分;说话不满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
单音节字词
1. 响亮:周围3~4个人都能听清
2. 字与字之间不要太近了
3. 带一种领读的范
4. 韵母要读得饱满
5. 字要读得稳重,不要着急
6. 若有不会的千万不要跳,猜一个
7. 一个字可以读两遍,以第二个字为准,读错应该立马改
8. 多音字读一个即可
9. 第一题中不考轻声和儿化,读轻声和儿化即扣分
多音节字词
1. 第二题考轻声、儿化、变调,技巧在于读得连起来(实在是没办法跟你们演示,培训老师会跟你们演示的)
2. 第二题一共出现大概4个变调,2~4个儿化
3. 轻重音格式:1份时间:3份时间(如,如果,如字读一份时间,果便是如字时间的三倍)
4. 轻重音格式:1份时间:3份时间(如,如果,如字读一份时间,果便是如字时间的三倍)
5. “不”不是多音字。后接1、2、3声,读本调(如,不好);后接4声,读2声(如,不错)
6. “一”也不是多音字。后接4声,读2声(如,一遍);后接1声,读4声(如,一般
7. 轻声:发音短,轻重音格式处理成3:1。(如,桌子,椅子,你们,他们,馒头,上头,上面,底下,瞧瞧,看看,试试)
8. 必读轻声:稀罕,小气,牌楼
9. 可读轻声:太阳,数量
10. 三字词语轻重音格式:1份时间:3份时间:3份时间(如,自治区)
11. 四字词语轻重音格式:1份时间:3份时间:1份时间:3份时间(如,新陈代谢)
句子与篇章
1. 跟着它读!范围只有60篇。普通话学习网60篇范文朗读示范
2. 后重:2、3声结尾的读清楚
3. 动词、形容词读清楚些
4. 注意陷阱,因为的为读4声,当天的当读4声,范文用的是气力,不要读成力气
5. 错、漏、增字,扣'
6. 停、连、断句不当,扣1
7. 出现3次系统性错误扣'
8. 语调错误扣1'
9. 从来没人超时
命题作文
1. 雷同作文,无准备,不说话扣6'
2. 说话不满30s,0'
3. 污言秽语0'
4. 不自然、背下来的扣1'
5. 出现方言错误扣1
6. 考试文体有三种,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两两组合,考试时二选一答
7. 用事情来说
8. 语速230字每分钟以上
9. 一定要说满3min,开头说:“我选择的题目是——”结尾留出3~4s说:“我今天就说到这了,谢谢老师。”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一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有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 “蓝青”比喻不纯粹(夹杂许多地方口音)。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国语。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有了严格的内涵与规范(即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北冰洋的海豚
北京市2023年普通话考试时间普通话考试通常是一年考两次,上半年约5月考试,下半年约12月考试,具体安排需要看当地政策。普通话考试时间各省有差异,每个省都有考试。由各地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安排。害怕错过考试时间,您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 北京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有哪些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试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所有考查内容全部都是以上机考的形式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涉及的范围是国家测试机构编写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