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3

乌龟宝宝28
首页 > 考试培训 > 英语六级考试策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你的大白

已采纳

在网络上,很多文章教大家怎么一个月过六级,半个月过四级,个人认为:可能!但那绝对是针对英语基础比较好的朋友。如果你开始英语基础就不好,那就只能和我一样,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没有捷径可以走。我希望把我的一些经验同大家分享,特别是那些学英语没有基础,又很想学好英语的朋友。 听力: 听力部分是四六级考试里面最容易拿分数的部分。总分20分里面,如果听力水平较好,拿16-18分不成问题。所谓的水平好,我觉得只要能听懂voa stand english,应付六级就足够了。作为我个人,我没系统听过历年四六级考试的题目,但是考试估分,听力都是16-18分。 最开始的时候,我连听voa special english都很困难。我的方法是:一个sp要听4-5次,把里面不懂的英语单词的发音,含义全部搞清楚,然后每天坚持2个小时的听力训练,狂攻sp。如果没事,就拿一个MP3吊耳朵,让自己慢慢习惯英语语境。2个月后,我听了一盘四级英语考试磁带,发现自己原来根本听不明白的东西变的简单了。 现在,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基础。接下来,可以进行一些special的听写,尝试听stand English。这个阶段真是打击你信心的时候^^:听写出现很多拼写错误,stand听起来象天书,然后就想:我的水平还是不行啊,5555~~~不过没关系,其实你已经在进步,只是你没察觉到而已。坚持下去,慢慢就发现自己的听写正确率提高了,而且stand也变得越来越熟悉。当听写special觉得简单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听写比较短的stand。如果能坚持进行训练,半年左右,你就已经达到了六级外语听力的要求。因为六级对听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能听懂stand的话,你真是会觉得六级的语音真的挺慢的。 单词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知道,单词是英语的基础,没有单词,就好象建大厦没有砖头,只能幻想空中楼阁。但是被单词又被大家认为是最难,最枯燥的事情。基础好的朋友可以通过阅读学单词,但是对基础不好的,这点根本行不通。整篇文章都看不太明白,还谈什么学单词呢?既然咱们现在水平不行,就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考完六级,背单词的草稿纸已经放满了一个大箱子。 大家肯定有这种经验,前不久背了的单词,很快就忘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当时是每天固定背30-40个左右的单词,第二天复习前一天的单词,然后每个礼拜天,花1小时把一个礼拜的单词复习一下,每一个月又花几个小时把一个月的单词复习一次。 这样下去,半年就能积累比较大的词汇量。在考试前,把单词再温习一次。因为是针对考试,可以找到关于四六级考试的高频词语,重点背诵一下(网络上有很多相关资料)。 对于考试中间的vocabulary,就需要靠做题目了。我考六级的时候,是做的北外出的一本六级考试词汇突破。花一个礼拜把里面的题目全部弄清楚,不懂的单词全部记下来。因为六级往年的经验就是:很多题目是重复的。 阅读 阅读在我看来,就是通过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基础比较差,太难的文章肯定不适合基础差的朋友。先可以看一些"书虫"(高中水平)一类的改编小说,练练感觉。当单词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正式开始提高阅读水平了。第一是做真题,从四级到六级,力争把真题里的句子、单词都弄明白,并且对其中的难句做一定的分析,特别是语法结构。这里有一个问题:最开始你做题目的时候准确率会很低,千万别灰心,坚持下去,从每一篇阅读里面吸取精华,很快就会发现:阅读真的没那么可怕。第二,对于六级,平时可以看看China daily一类的新闻杂志,即可以提高自己的兴趣,又增强了阅读水平。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喜欢看1-2版英文报纸,已经成习惯了。 作文 作文一直是我最弱的项目。虽然我高中语文都是全班前三名,可惜大学根本没摸过语文书,丢光了。如果你按照上面三个方面去学习,你作文肯定不会很差劲,毕竟英语是一个综合提高的过程,你听力、阅读,单词都不错,不可能作文会差得一塌糊涂。 但是这不代表不要努力。这里我记得一个六级提高班的英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一个字:背!如果你背了很多很多范文,作文不会低于6分的。但是我建议在背的同时,可以用一个小本子,把一些很精彩的句子抄下来,经常看看,并举一反三。同样一个句子,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呢?自己体会一下。而且这些精彩句子正是出彩之处,也是老师给你高分的依据。

英语六级考试策略

217 评论(10)

kimiko范范

一、听力:跟读与速记

听力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里占分比重较大的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听力者得天下”。考前的两个月开始,坚持每天精听一套听力测试题,在听的时候,主要做两件事。

跟读:很多同学反映听听力的时候跟不上录音的语速,这是因为我们对英语的敏感度不够。运用跟读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训练这一点。注意跟读的时候最好不要断断续续,争取最终能够摆脱文本。

速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听力信息量很大,因此指望大脑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大量的信息也是不太实际的。因此我们要适当依靠笔头。可以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刻意地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速记符号,虽然潦草甚至非常简略,但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

二、阅读:主旨与题干

主旨:如果阅读的时候只看文章的首段和末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再去做题会怎么样?结果能答对60%的题目。因此用这种总结主旨的方式还是很有效的。

题干:在读文章之前最好先去看看题目的题干,带着问题去读能提高做题的效率。但是记住千万不要看问题的选项,因为选项大部分是错的,会混淆你的正确思维。

三、写作:提纲与佳句

基本保持三天一篇的训练频率,而且尽量使题材和体裁多样化。背诵一些模板和佳句是必要的手段。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考场上我们至少也能打个腹稿,有利于理清思路。

四、翻译:热点词汇

翻译部分经常考察一些热点词汇,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积累了。China Daily上有个“热词点津”的版块,会随时更新一些新词热词。多摘抄一些下来背诵会有很大帮助。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做翻译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过分追求什么“信达雅”,我们只要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语法错误,句子通顺就可以了。

130 评论(12)

空山青雨

一、关于单词

小编是在要考六级的前一个星期开始拼命地做真题的。每天完成2套。试卷上所有的生词都被我抄下在一个本子上,注明基本意思,对着试卷翻译就可以了,否则查单词都要查到吐血,这样算下来,我每天大概要记试卷上的生词大概是100—150个。

有同学会有疑问了,这样是不是太多了。不不不,因为我不会去记单词的拼写的,因为四六级没有单词听写,会写有什么用,看得懂就行啦。因为只记单词的在六级上的意思,所以当天的每个生词我平均下来只花1分钟去记它。具体是怎么记的呢?生词每写完一列单词,就进行单词小测,遮住右边一列的单词的意思,然后测自己看不看得懂单词的意思。看不懂的则做上标记。当一整张A4纸都写满之后,再进行一次小测,同样,不懂的词做上标记。

二、关于听力

多听真题听力!多听真题听力!多听真题听力!最后的那一个星期我可是走路也听,洗衣服也听(音响外放),吃饭也听,不重要的课也来听。紧紧抓住一切可以泛听的机会,关于听力需要多听耳熟这样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有时间精听还是精听吧,尽力把真题里的听力部分全都听明白,建议听写的时候由浅入深,开始的时候一句一句听,到后面可以一段一段听。

三、关于写作

分类复习法!我的做法就是桶一张A4纸把近十年的真题题目全都列出来,然后分类,有的题目可以归为现象类的,有的则可以归为谚语类的,有的还可分为书信类的等等。分类进行复习,先着手复习最热门的一类题目。

具体做法是将这一类的作文的范文全都放在一起(所以备考作文某一类型题目的时候要用一整段的连续的时间)然后找出它们共同的句型,整理出一个类型题目的模板。

四.关于阅读理解

多做真题!多做真题!多做真题!别无他法阅读理解看不懂,其实也就是你的词汇量不够,按照我上面关于真题单词复习的方法来就可以了。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不按照顺序一路做下来。可以先做仔细阅读部分(这里说的是4选1的那种),因为它分值最大也是我们最熟悉最好拿分的部分,共2篇,一篇5小题,1题分,共142分。然后接下来再做信息匹配部分,最后才去做选词填空。

以上是关于英语四级备考技巧的相关内容,最后,请大家相信,平时的努力备考,加上自己的充分准备,四六级不仅会顺利通过,而且还会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哦!

145 评论(15)

小泥格格

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主要就是听力和写作了

179 评论(8)

冰雪江天

本人已自己过四六级的经验讲一讲,因为我是属于比较偷懒的类型,所以应该能够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过四六级。应试技巧最重要的我觉得肯定是刷题!这是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听力 因为四六级的听力模式与高考的题型有比较大的区别,所以听力一定要多练,尽量在考前一周能做到每天做一套 并且做了之后还要搞懂题目,而不是盲目的只做题,听了就好了(我四级分数490左右听力就200分其次就是保持做题的手感,这个应该从初中开始就听了很多遍了,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做题频率,并且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因为很多人到最后没时间写翻译,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做题正确率,速度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英语框架最重要的一环 单词 可以利用背单词的app每天背单词 并且进行复习,如果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只背500个高频词汇。当然单词最好还是提前开始背哦!听力可以提前一两个礼拜开始练,练习听力的同时不要忘记多刷四六级的真题来维持手感。

10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