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2

喵了个咪啊
首页 > 考试培训 > 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楠木青城……

已采纳

对于要参加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期末试卷的练习,以便熟悉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21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敕(chi)造 赦(she)免 新正(zheng) 少不更(geng)事 B.畏葸(xi) 崔嵬(wei) 俨(yan)然 间(jian)或一轮 C.冗(rong)长 尧(yao)舜 监(jian)生 冠(guan)冕堂皇 D.便(bian)宜 炮(pao)烙 藩(fan)离 弃甲曳(yi) 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饿殍 鳏寡 纶巾 肝脑涂地 B. 跬步 幽咽 隼头 礼上往来 C. 潺头 踌躇 执拗 佛反盈天. D. 桌帏 偏辟 嬴得 不经之谈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决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上新词。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D.以发给每人一百元钱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得龙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4.选出与例句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A.……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着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范美忠说:如果有关部门认为他没去救学生自己先跑就不配当老师从而取消他的教师资格,是违背了《教师法》。 C.国家审计署公布:汶川地震承诺捐款到帐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请求一死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走 C. 位在廉颇之右:表方位 D.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共同。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A.小学而大遗 B.衡下车,治威严 C.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二 、阅读文言文,回答8一13题(18分,每题3分)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8.加点字读音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数遗魏忘及公子书 B.数请魏王 C.公子亲数存之 D.请数公子行日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看望、拜访”意思的一项是: A.公子亲数存之 B.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C.公子过谢侯生 D.公子闻之,往请 10.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公子有急 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B.公子从车骑 ,虚左 C.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卒廷见相如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B.直上载公子上坐 C.晋鄙不授公子兵D.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12.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书点所记,未之有也 A.此人力士 B.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C.何功之有哉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13.对侯生"北乡自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生后悔为信陵君出谋划策,但悔之晚矣,只能以死谢罪。 B.侯生的选择是出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道德观念。 C.侯生是以此激励信陵君坚定意志,下定事必成功的决心。 D.侯生虽然对信陵君尽了忠义,但欺骗魏王又是不忠。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全声誉才如此。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9分,每题3分)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人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行信用的动力。 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力,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里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便是采用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家长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4.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奖惩办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别的。 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只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二者是对立的。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无关。 15.“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里受阻”的最根本原因是: A.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虽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仍然滞后。 B.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制度普遍比较低。 C.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杂。 D.大学时期不能外出工作,还贷压力太大。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 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 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 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7—18题。(8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露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17.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18.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五、背诵(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 。(2) ,诸清沙白鸟飞回.(3) ,望帝春心托杜 鹃。(4)七十者衣帛食肉, 。(5) ,功在不舍。(6)羌管弄晴, 。(7)念去去,千里烟波, 。(8)莫听穿林打叶声, 。(9) ,赢粮而景从。(10)廉颇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20分) 江湖苏轼 在历史长长的小巷里,有一个人总会让我们为之倾倒。他总是站在千年外的月光下,峨冠博带,长须飘飘,脸上挂着一副顽皮的笑,看着我们,让我们自惭形秽,自觉污浊不堪;让我们在岁月的驿路上奔波得精疲力竭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对照着他想想:人,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才能称之为人。 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 翻开《苏东坡文集》,你的眼中就会出现这个人的影子。这个古代的读书人,他正手执锄头,躬耕于东坡,生活很苦,却回过头告诉你“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在世俗的人们赏菊时,他竟吃菊,吃了还夸能长寿,这可真让当时朝廷的某些人大失所望。 在宋朝的文人中,只有他永远属于江湖,一如他文中的鹤,潇洒地展展翅,从宫廷里飞出,飞望“西山之阙”,与白云相逐,与江湖为伴,率性而行,自由自在,永远活在青山绿水之间,活在诗词歌赋之中,活在民间传说里,千余年了,苦则苦矣,却风流,潇洒。 他少年得志,名士风流,很有一些同年和诗酒唱和的朋友,再加上他的名头,只要他愿意,只要他稍作暗示,就会重新回到那个金碧辉煌的地方,避免漂泊之苦。可他不,他爱看云起云涌,爱看沧海落日,爱风餐露宿。至于那个汴梁,让给那些争名夺利客,让他们去争好了。而他,属于江湖。 其实,应该说,是江湖属于他。他可能不知道,历史早已安排好了苏州、杭州、赤壁,在等着他,等着他的到来,大笔一挥,江海生色。 于是,他耸耸肩,抖落了身上所有的光环,包括身份、地位和自己的翰林锦袍,一身轻松,走向江湖。从此,朝廷上少了一个歌功颂德的词臣,历史上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文学大师。 他是一位文人,他更是一位智者,一位哲人,他把自己淡定之后的心情告诉我们,同时,也点化着我们。 面对世俗的成功失败,他竹杖芒鞋,轻轻一笑,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瘴疠之地,他吟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让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想起这话,总会粲然一笑,烦恼顿失。 亲人相别,骨肉分离,是人生最悲戚的事,江淹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在那个遥远的夜里,最重感情的诗人却说出了那句极具哲理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既然这是常识,我们就应该看开些,互相保重才是啊。 至于功名,诗人看得更淡,“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面对荣辱名利的苏东坡,此时一如一轮皓月,冰清玉洁,通体透明:潇洒如春风花雨,青天白云;自然如雪映梅花,水流石上。 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 20.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21.(8分)(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22.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23.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七、语言表达和运用(4分) 24.请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给记者设计问题。 记者:(1) 于丹:我觉得两千多年来,我们曾经以不同的方式误读过经典,把经典的力量过分夸大。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这样一个哲学的思想体系,突然之间被提升为通统治术,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急功近利。 后来儒学又被视作一个学术体系,让大家去尊崇它,膜拜它,它变成象牙塔里的知识专属。我做的事情就想让每一个普通人,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后裔,知道它是存在于你血液里的一种文化基因,就可以用你个人的感悟、体验去把它激活,让它回到你的生活。 记者:(2) 于丹:贴什么我都接受,过去半部《论语》都治天下了,这是孔子想到的吗?它跟道跟释都成为宗教了,这是孔子想到的吗?《论语》在历史上被贴过太多的标签,我这种“心得”再贴点标签又怕什么呢?如果不停区徽,多累啊,我宁愿腾出时间去干点别的事。 八、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谈得上生活。” 你了解“生存”和“生活”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二、三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C C B D D D B C C C A B A C 四、诗歌阅读(8分) 17.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清”字 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18.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5分) 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把晴日雨声的谜底放在第三句挑,;在此基础上回过头将雨声霜水声比较引出第四句,使诗意多层曲折,诗境更深邃。 五、背诵(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3) 庄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5)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0)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20.结合苏轼的思想情怀来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称为“人”? (4分) 面对艰难的环境,面对荣辱名利,面对悲欢离合,面对成功和失败能够保持一份淡定与洒脱。 21.(8分) (1)怎样理解文中“江湖”一词的含义?(2分): 与宫廷、官场、名利场相对而言,指自然和世俗世界。 (2)作者说“他属于江湖”,又说“江湖属于他”。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他属于江湖: 苏轼不屑争名夺利;运离官场,身处“江湖”之中,他才能尽现自由、率性的气质,才能保持洒脱、淡薄的情怀。 江湖属于他: 苏轼的诗词歌赋,使自然景观、历史名胜增辉生色,具有一种独特的文人气息。从这个角度说“江湖属于他”。 22.文中说“这个人,就是苏轼,中国的文人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中国人的苏东坡。”结合文意,“文人苏轼”和“中国人的苏东坡”各强调什么?(6分) 文人苏轼: 赞扬了苏轼所具有的文人气质、智慧和情怀 。 中国人的苏东坡: 强调苏轼的淡然与洒脱的情怀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 23.将“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可能达到像西河、南阳之地人那样高寿。(“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西河”,典出《礼记.檀弓》,曾子谓子夏:“吾与汝事夫子于诛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 “南阳”, 典出《抱朴子》:“南阳县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花坠水中,居人饮之多寿,有及一百四五十岁者。”苏轼《后杞菊赋》:“吾方枸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 七、语言表达与运用(4分) 24.请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给记者设计问题。 记者:(1) 你对《论语》的解读目的是什么? 记者:(2) 有人说你讲的《论语》是通俗《论语》,生活化《论语》,这样的标签你能接受吗? 八、作文(60分)猜你喜欢: 1.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题 2.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3. 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考试试题 4.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5.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264 评论(10)

gracesea123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下面是高一语文期末的考试题,请参考!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防(dī) 亲眷(juàn) 珠玑(jī) 鳏寡孤独(ɡuān)

B.伺候(shì) 缜密(zhěn) 谂知(shěn) 阿谀逢迎(yū )

C.埋怨(mán ) 栖迟(qī) 樯橹(qiáng) 繁文缛节(rù)

D.自诩(xǔ) 吝啬(lìn sè ) 纶巾(ɡuān) 刎颈之交(wěn)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谛听 淋漓 报应 残羹冷炙 无可置疑 B.干燥 鲁莽 国粹 晓风残月 礼尚往来

C.教诲 斟酒 暮蔼 灰飞烟灭 舞榭歌台 D.料峭 骸骨 玉簪 咄咄逼人 良辰好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写文章要_______搜集和引用第一手材料,决不贪图方便,随便录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②老人没有喝茶,点起一支香烟,很有_______地吐了一口烟雾。③中国人的________、韧性、吃苦耐劳真是举世无双。

A.尽力 气派 耐心 B.尽量 气度 耐心

C.尽量 气派 耐性 D.尽力 气度 耐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班长竞选,他作了充分准备,竞选演说那天,他粉墨登场,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B.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C.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6月25日晚22点的“意大利—斯洛伐克”小组对抗赛中,新军斯洛伐克队以3比2战胜了意大利队;意大利队追2球难救卫冕冠军 ,意大利队2-3负垫底出局,意大利队在观众的眼中真是差强人意。

D.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那天晚上,上海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成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 自蜀至长安,道未振 振:振作

C.白益傲放 益:更加 D.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征召,被…聘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 天苍苍而高也

8.能体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组是( )

①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②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③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④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⑤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三、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3分)译文:

(2)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3分)译文: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目。(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 。(2分)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吾所以为此者,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4分)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

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3.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2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14.“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15.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3分)

答:

16.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3分)

答: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五、语言运用与表达:

1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六、作文:(共35分)

1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请联系实际,以“潜力”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一语文必修四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考试试卷答案

1、B伺候cì阿谀奉迎yú 2、C“暮蔼”应为“暮霭” 3、C 4、C

粉墨登场用粉末化妆,登台演戏。多指登上政治舞台。贬义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差强人意: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13、(2分)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1分)

14、(3分)(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1分)

15、(3分)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

16、(3分)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答案示例3: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3分,答出名言得1分,说出具体作用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3分)A(B.“读尽”有误;C.还应包括读者;D.“快速征服”没有依据。)

18、(6分)示例:①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3分)②曹雪芹在他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3分)

19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