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味520
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确凿( zuo ) 骊歌(li ) 人迹罕至(han ) B.菜畦(qi ) 讪笑(san ) 义愤填膺(ying ) C.论语(lun ) 嫉妒(ji ) 迥乎不同(jiong ) D.祈祷(dao ) 懊悔(ao ) 妇孺皆知(ru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菜畦: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人迹罕至:罕,稀少。 B. 仰之弥高:弥,更加。 气冲斗牛:斗牛,一种源于西班牙的人与牛之间的游戏。 C. 污秽:秽,脏东西。 马革裹尸:裹,包裹。动词。 D.燕山胡骑:骑,战马。名词。 高潮迭起:迭,屡次。 3、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小说——高尔基——前苏联 B.《褔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法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朝花夕拾》——鲁迅 D.《木兰诗》——乐府诗——《乐府诗集》——郭茂倩 4、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比喻) D.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拟人) 5、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医院口号: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 监狱门口的标语: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D、 教师对小明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6、几大书法家中,你最喜欢______的作品;在同学中,_______的字是你最喜欢的。(2分) 7、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9、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1分) 10、请写出有关黄河的谚语或古诗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鲁滨逊在流落荒岛后,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他的哪一件事让你最为佩服?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具体的事情。(3分) 二、阅读与理解 ( 先阅读下列各文段,再完成其后各题。)(40分) ( 一、)文言文阅读(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2、 日扳仲永: 13、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阅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一句后的感受。(2分) 14、对“传一乡秀才观之”一句的理解,有人以为是“(把诗)传给一个乡下的秀才看”还有人认为是“(把诗)传给了全乡的秀才看”。你认为呢?并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A最后一课(节选)(18分) ----- H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I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J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K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L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偸偸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M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看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N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作家。(2分) 16、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踱来踱去: 郝叟: 17、对选文的结构层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H/I J/K L M N B.H I J K /L M N C.H I /J K /L M N D.H I J /K L M N 18、为什么文中特别强调“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2分) 19、小弗朗士是从哪些方面得出“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的?(3分) 20、原文中A处有些关于“上课前喧闹”的描写,请你用5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个片断补上去。(3分) 21、为什么说“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请你联系下文给出一个答案,并请思考一下,你从中能学到些什么样的作文技巧?(2分+2分) B 最后一课(16分)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22、联系上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出含有“饱”字的成语。(2+1分) 意思: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 23、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4、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的原因。 (3分) 25、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________ ”“ __________ ” 这种写法对你在写作文时的材料选择上有什么启发?(2+2分) 26、请仿照下面的句式,用两个合适的比喻来比较一下选文《A最后一课》与〈〈B最后一课〉〉主题的不同。(4分) 例:如果说〈〈A最后一课〉〉让我们饮了一杯爱国主义的烈酒,那么〈〈B最后一课〉〉则是给我们送上了一壶修身养性的清茶。 三、 作文(40分) 山美,水美,故乡美------,生活中“美丽”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把雨伞,也可以是一声道歉;它能穿在身上,也可以藏在心底。请以下面题目写一篇作文。 27、题目:美丽的——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一篇500字以上的记事清楚明白的记叙文。 七语参考答案: (2分) (2分)(2分) (2分)(2分)(2分)6.略(2分)7.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1分) 8.谁家玉笛暗飞声 (1分)9.凭君传语报平安(1分)10.略(2分)11.略(3分)12.以……为宾客,攀,拉着(2分) 13.略(2分)14. 结合课文内容选后者合理(2分) 15. 都德,法(2分)16.略(2分)(2分)18.略(2分)19.略(3分)20.略(3分)21.因为是最后一课,伏笔,悬念之类(4分)22.略(3分)23.怎样除掉旷野里的杂草(2分) 24.我因为有事去不了, 但是答案你们应该都看到了,明白了之类(3分)25.点点头,微笑了一下,详略之类(4分)26.略(4分)27. 略(40分)
狐狸猫fiesta
七年级语文考试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祝你七年级语文考试顺利!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基础题(28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啜泣(chuò) 小憩(qì) 擎天撼地(jīng)
B.濯洗(zhuó) 泯灭(mǐng) 骇人听闻(hài)
C.唱和(hè) 猝然(chù) 莽莽榛榛(zhēn)
D.竦立(sǒng) 静谥(mì) 踉踉跄跄(qiàng)
2.选出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慰勉 回蔽 预兆 崭露头角
B.周济 班驳 落漠 寥寥无几
C.嘲讽 惜别 裁缝 望洋兴叹
D.椰榆 挺拔 蹒跚 名正言顺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风尘仆仆(比喻旅途辛苦) 恍然大悟(一下子清醒的样子)
B.望洋兴叹(发出) 憧憬(向往)
C.揶揄(嘲笑) 趾高气扬(脚)
D.聊叙(无聊的叙述) 不能自已(停止)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都得承认好的学习成绩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5.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C.这好像是因为顾客太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D.她总是领了京京去摘桑果吃。她会爬树,双手一扯一扯,爬得飞快,跟猴子似的。
6.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冰心—谢婉莹—儿童文学家—《繁星》
B.鲁迅—周树人—思想家—《呐喊》
C.邓稼先—“娃娃博士”—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
D.孔子—孔仲尼—教育家—《论语》
7.下列各项中作家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梦得集》,作者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绛州龙门人。
C.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D.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有《坟》、《而已集》、《二心集》等,所有作品都收集在《鲁迅全集》里。
8.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⑵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太空漫步,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杜甫《望岳》)
⑶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 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
, 。
⑸木兰诗中描写边关夜景,表现战士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 。
二、阅读题(42分)
(一)赏析诗歌,完成后面问题。(4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9.你能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吗?(2分)
答:⑴时间: ⑵地点:
10.这首诗通过那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
(二)比较阅读(7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溥(张溥,明朝文学家)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通“抄”),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日沃(浇)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幼嗜学(喜欢,爱好)
B.门外戏(玩耍,嬉戏) 即焚之(烧)
C.相委而去(舍弃,丢下) 右手握管处(笔杆)
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名称)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下车引之
A B
死而后已 人皆贺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如是者六七始已
C D
与朋友交而不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乙)文后,你有什么启发?(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0.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_______。本文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散文,全文可分为__________、绘春、_________三部分。(2分)
21.本段描写的是春雨图,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1分)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C.由下至上 D.由上至下
22.这段文字描写所形成的意境是( )(1分)
A.悲静昏暗 B.安静肃穆 C.凄凉暗淡 D.恬静和平
2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形容雨的细,其中形容雨细而闪烁的是像_______,形容雨细而连绵的是像_______,形容雨细而密的是像_______。(2分)
24.“斜织”一词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1分)
A.描绘出雨丝在柔和春风吹拂中倾斜着、互相交错着飘落下来的样子。
B.描绘风不大、柔和,只能把雨丝倾斜、交错,不会使雨点横飞。
25.说说文中加点的“笼”字在描写景物中的作用。(2分)
答:
26.文中与“稀稀疏疏”相照应的词语是“ ”。(1分)
27.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指出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四)利息
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怎么办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
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东西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期终考试,我会从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吗?”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
期终考试,差生语文得81分,老师扣下10分,净剩71分。
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和、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略、比效益呢?
28.写出“思忖”这个词的一个近义词。答: 。
29.本文写了两个人物: 和 ,还暗写了另一个人物,从文中“ ”这个句子可以看出。
30.写出差生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答: → →
31.发挥联想,把老师“思忖”时和差生“迟疑”时的心理活动加以描绘。
答:老师想:
差生想:
32.文章作者对老师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你是怎样知道的?
答:
3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老师说吗?请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答:
三、作文题(50分)
题目:⑴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
要求:⑴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⑵内容要具体,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要写出自己的感受。⑶书写应工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基础题
7、B
8.⑴曲径通幽处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⑷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二、阅读题
(一)9.①春天 ②扬子江边的渡口
10.通过“扬花”“风笛”“离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二) 13.你中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4.勤奋出成果,天才出自勤奋。(注重学习方法等方面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20.《春》;朱自清;写景抒情;盼春、赞春 23.花针;细丝;牛毛 25.“笼”字表明透过雨雾还可以隐约看见人家的屋顶,写出了春雨濛濛的景象。26.“一点点”?27.写了灯光,撑着伞慢慢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四)28.思考(考虑)29.老师 学生 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30.着急—高兴—迟疑
31想象合情合理即可给满分 32.持肯定态度,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是以赞美的笔调写的 33.略
三、作文题(略)
zoemai0505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2分) Jū gōng尽瘁,死而后以,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①jū gōng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4分) (1)《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 . (2)李白《峨嵋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 , . (3)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 . (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 , . 3.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4.名著阅读(2分) 为了交流读书成果,班内拟办一期名为“走近名著”的板报,请你从课外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推荐给大家. 书名:《 》 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全诗以“_______________”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6.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5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1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3、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2分) 1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16、读完这段文字,能勾起你的共鸣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3分) (二).阅读《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5分) 手 凡夫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再也无法忍住,呜……呜…… 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 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就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 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 “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一块五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 “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 “混蛋!”他咆哮起来. 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 我理解了他…… 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7.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着力写 ;第二次看手掌,着力写 ;第三次看手腕,着力写 .通过对父亲的“手”的刻画,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4分) 18.从“父亲的手”上,你品悟到了他 、 的优秀品质.(2分) 19. “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分) 20. “我理解了他”,理解了父亲什么呢?对其分析不太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 B.父亲对“我”爱之深. C.父亲希望子女们自强上进. D.父亲认为“我”太任性,恣意浪费钱财. 21.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2分) 22.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3分) 事例: 心理感受: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0分)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23.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3分) 24.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 答: 25.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3分) 答: 四.作文(共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答案 1.①鞠躬 ②“以”改为“已” 2.(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如: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4.略 5.行,喜悦(欢乐、快乐、愉快等,意同即可). 6.①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②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③修辞:A拟人,见②之A例;对偶:使用对偶句,句式工整,琅琅上口.④情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7.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11.“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 12、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这里是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 13、写到弟妹的玩耍是暗示年纪最大的. 13岁的“我”从此将担负起家庭“大人”的重担. 14、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爸爸生命即将逝去. 15、“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镇静,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16、略(要把握某个角度,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 17. 指甲厚 裂口多 血痕深 惭愧和感激(感恩)) 18. 勤劳 克俭 无私 坚强 19. 要点:①指甲厚难剪 ②内心沉重,剪得小心仔细 ③激起强烈的情感浪潮. 20. D 21.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了主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22. 略 (要扣心酸难耐的事谈心理感受) 23.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交白(或:头发变白的原因: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 24.这里用“正常”一词强调的是人老了头发逐渐变灰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下文所讲的影响毛发变白的其他因素则是“非正常”的. 25.她可能是得了某种导致头发早白的疾病,也可能是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内分泌严重失调导致早生白发. 26.略
peipei1222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0分)1. 字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字抄写在下边的方格内。(5分)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高尚的白天鹅。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Zàng)____。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尽心血。 3、背诵优秀的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4分)①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③《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有关黄河的成语、诗句、谚语有许多,请举出两例:------------------------------------------------------------------------------------------------------------------------------------------------------------------------------------(2分)5、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4分)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二 阅读理解 (50分)(一) 阅读文言文<<木兰诗>>,完成6-----11 题.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6、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句诗的作用是 (2分)8.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译文: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译文: 9.横线上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2分)10、从文末最后一句提炼一个成语 ,现在我们常用它来比喻 。(3分)11、你最欣赏花木兰哪一点?你还知道哪些女英雄的故事?请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交流。(4分)我最欣赏的是: 我讲的故事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5分)门的悬念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12.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6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 (共18分)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 )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 一个伟大的诗人的。”多年以后, 歌德成为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及思想家。1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 )。A.追问 奇思妙想 跳跃 B.刨根问底 奇思妙想 流淌C.刨根问底 想法 跳跃 D.追问 想法 流淌17.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答:18.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答: 19.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答: 20.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答: 21.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答: 三 写作 (50分)名人、成功者,你耳闻目睹的一定不少。在你的身边也一定不乏其人。他们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你觉得他们的哪些方面值得你佩服?你是怎样看他们的?你想获得成功吗?你打算怎样走你的路?请以“名人、成功者”为写作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不限;2、紧扣话题;3、500字以上 .附:参考答案1、根据整卷水平酌情给分.2、籍 藏qiè kuī 沥3、⑴凭君传语报平安 ⑵思君不见下渝洲 ⑶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如: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等5、《童年》 高尔基 阿廖沙 在恶劣的环境中,人应该学会坚强.6、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7、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8、(1)早晨告别父母离家,傍晚时候到达黄河边宿营。(2)脱下我出征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原来穿的衣裳。9、思家,思念父母的心情10、扑朔迷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11、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梁红玉 秋瑾 刘胡兰等 12、因为以前的那些门总是被踢破,而现在这门却从来没有破。这门这学生从心里爱惜它。13、保住一道玻璃门不让踢破。14、侧面反应了学生们的行为得以改变了。15、略。(言之成理即可)16、B17、不好。因为“聚精会神”只能表现出小歌德读书专心致志的样子,而不能表现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追求知识的情形。18、爱思索19、能进“爸爸”藏书室学习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好学乐学的品质。20、爱思索、偏好语言、以学为乐,刻苦勤奋。21、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天资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好学、乐学,刻苦勤奋却是更重要22、略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