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9014
1.剩余能力无法转移,无论追加与否都存在固定成本160000 元,因此决策关键在追加订货带来的毛利。2.单位变动成本=163500-160000=3500 元3.追加的单位毛利=4000-3500=500 元4.追加决策的增量损益=500*2300=1150000 元
刘李铭俊521
1、如果自制,那么成本为19000;如果外购,那么成本为16000,并且还因为生产能力的节省带来额外利润2000,则19000>14000,决策为外购;2、①假设该产品当年生产的全部销售,则其变动成本=110000*80%=88000,固定成本=22000。如果09年销路成本均不变,且生产能力无法转移,那么因为该产品的售价为100000,能够完全收回产品的变动成本,并抵消一部分的固定成本,所以应当继续生产。②假设生产能力可以对外出租,则如果继续生产,则亏损10000;如果不继续生产,则盈利3000,当然不再继续生产。③应当增产,因为增产一倍则销售收入变为200000,但成本总额却为88000*2+22000=198000④如果增产则无法出租,那么每年的盈利为2000元;如果不增产而用于出租,则盈利3000——当然不增产。3、这个题目跟上次我做给你的那个题目类似,就不再重复——更何况没办法重复,因为你这题意奇怪:明明营业资产50,利润10,你却告诉我们投资利润率是18%——难道你这投资利润率是投资净利率么?所得税率按下面的33%计算?汗了4、变动成本法:各年的成本=50000+90*1000+20000=160000,各年的收入=200000,利润=40000 完全成本法:各年的成本分别为——第一年:160000,第二年:50000+(90*1200+20000)*1000/1200=,第三年:50000+(90*1200+20000)*200/1200+90*800+20000=。所以各年利润分别为 40000,,。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完全体现在固定生产成本在期末存货的摊余中:第二年因为固定性制造费用是在1200件产品中分摊的,因此200/1200=转入了期末存货成本中,进入第二年负担。9、甲方案固定资产每年折旧=(100-5)/5=19,则该方案年付现成本=60-19=41① 项目期初投入:150万② 之后5年内年金:90-41-(90-60)*33%=③ 第5年期末收回投资50+5=55所以甲方案净现值=*(P/A,10%,5)+55*(P/F,10,5)-150=**,可行。乙方案固定资产每年折旧=(120-8)/5=,无形资产年摊销额=25/5=5,则乙方案非付现成本=,则年总成本=。① 项目期初投入:210万② 第3年到第7年年金:170-80-()*33%=③ 第7年收回投资:65+8=73所以乙方案净现值=*(P/A,10%,5)*(P/F,10%,2)+73*(P/F,10%,7)-210=***,可行。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