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我猜不猜
对于留学生入学笔试被取消,争议大.
北大校方发布了一则关于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考试方案调整的通知。通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保障广大考生身体健康,经反复研究,学校决定取消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项目笔试环节。学校将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远程面试,而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参加高考进入北大的难度几乎人尽皆知,这一通知引起巨大反响。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质疑该方案不公平,外籍学生仅通过面试即可被录取,降低了招录门槛。但也有人认为,尽管笔试被取消,但在面试之前肯定会设定一些条件作为筛选标准,如高中成绩,荣誉证书等。
《凤凰周刊》梳理发现,在北大发布2020年留学生本科生入学方案之前,该校在2019年11月便已发布过一则关于免笔试入学的招生简章。只要符合一些申请条件,便可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
实际上,关于北大等名校留学生入学制度的争议早已有之,近年来也曾引发多次舆论风波。早在2017年,清华大学便宣布取消留学生入学笔试,实行申请制,当时同样引发网络争议。一篇《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清华新政让中国考生欲哭无泪》的帖子在网络上流传。
就像山东大学自己所说的,为留学生提供学伴的不只山大一家,很多其他大学也有这样的操作。而留学生在中国大学里的超国民待遇,也是一种举国存在的普遍现象。这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大学对于排名、对于学校发展的一种畸形的冲动,体现的是高校的功利化倾向,急于通过提升数字来彰显成绩,而并不真正关心实际的教育水平与能力。
到中国的留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奖学金,除了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各种照顾外,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资助金额按照学科专业为59200-66200元,70200元-79200元,87800-99800元。留学生在中国大学读书不仅不花钱还收入不菲,对于本国学生实在是有些不公平。
smiley0603
近日,一篇名为《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清华新政让中国考生欲哭无泪》的帖子受到许多网友关注。事情起因是清华大学最近颁布的《20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可以向清华大学递交申请不用进行校方的笔试,而以往所有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5个科目的考试然后再加试或者面试后录取。
从招生简章上看,国际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语委的HSK汉语水平测试五级就可以申请就读清华大学。有部分网友认为,这一标准完全无法和国外英语授课学校所要求的雅思、托福的标准相比。HSK的考试要求里面写着:达到HSK汉语水平,需要掌握1800个汉字。
评论者认为,清华大学的这一做法最具争议的地方是可能加剧教育不公平。过去几年,大量中国籍父母选择在美国等地生小孩,这些持有外国护照的孩子在中国成长、生活,和同龄人一起进公立或私立中小学接受中国基础教育。当他们的同学为高考奋战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受惠于类似于清华的这一新政。为容易上中国名牌大学,有条件的家长也会让子女放弃中国国籍,以“移民”方法曲线上国内名牌大学。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