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米珠
一、多项选择题
1.张某年龄七十岁与王某(女)25岁,约定结婚后将其名下一栋江景别墅赠与该女并约定将房屋赠与该女后不得对其变心,结婚后张某按约定将房屋赠与并办理过户登记,岂料该女受赠后性情大变对张某愈发冷淡。请问以下正确的是:
A.该赠与合同无效
B.该赠与合同可撤销
C.该赠与合同违反善良风俗
D.王某取得该房屋所有权
参考答案
1、【考点】赠与合同;公序良俗
【难度】★★
【答案】BD
解析:本题中,赠与合同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无效事由,因此,该赠与合同并非无效。A项错误,不当选。
房屋已办理过户登记,不存在任意撤销权的适用。《合同法》一百九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题干中亦没有符合前述三种条件的情形,故张某无法定撤销权。但是,根据“岂料该女受赠后性情大变对张某愈发冷淡”可知,该女似为骗取房产之目的而与张某登记结婚,且张某已有七十岁,难谓有真情。题干中既已言明该女受赠后不得对张某变心,可以视为附义务的赠与,而该女受赠后愈发冷淡,可视为未履行约定义务,张某可基于义务未履行而撤销赠与合同。B、D两项正确,当选。
《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本题中,张某虽年事已高,为与王某结婚,约定将别墅赠与该女的行为并未违反公序良俗。若题干提到张某为达到与王某结婚的目的,以赠与别墅为条件,迫使王某与其结婚,则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形。C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BD。

甜甜婉儿
1、(不定项选择题)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肇事行为 B.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逃逸行为 C.对甲应适用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 D.甲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数日后向警方投案如实交待罪行的,成立自首 【参考答案】AD 【考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交通肇事罪;自首 【解析】 A项,在甲逃逸之前,其违章行为已经使胡某身受重伤,在其逃逸之后,急救人员5分钟内即赶到现场,胡某最终死亡不是因为甲不救助的行为,而是因为甲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使其伤势过重而引发死亡后果,故A项正确。 B项,“因逃逸致人死亡”要求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这就要求具有结果避免的可能性。然而,胡某经及时抢救也未能救活,说明其死亡不是甲的逃逸不救助导致,而是由前面的肇事行为导致的。B项错误。 C项,尽管甲肇事之后逃逸,但逃逸行为与胡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即使甲及时救助,也不可能防止胡某死亡结果的发生。故甲的行为不属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不能适用这种情形的法定刑。C项错误。 D项,交通肇事后逃逸,数日后向警方投案并如实交待罪行的,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属于犯罪后自动投案的情形,符合自首条件,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D项。2、(单选题)乙(15周岁)在乡村公路驾驶机动车时过失将吴某撞成重伤。乙正要下车救人,坐在车上的甲(乙父)说:“别下车!前面来了许多村民,下车会有麻烦。”乙便驾车逃走,吴某因流血过多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因乙不成立交通肇事罪,甲也不成立交通肇事罪 B对甲应按交通肇事罪的间接正犯论处 C根据司法实践,对甲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D根据刑法规定,甲、乙均不成立犯罪 【参考答案】C 【考点】交通肇事罪、不作为的教唆 【解析】 A项: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行为是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不满16周岁的行为人不必为此负刑事责任,所以乙依法不构成犯罪。根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A项错误。 B项:乙开车时因过失造成事故,这一行为并非甲指使所致,故甲不是交通肇事罪的间接正犯。B选项错误。 C项:交通肇事后,乘车人甲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对甲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C项正确。 D项:对甲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择C。3、(单选题)下列哪一行为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 A.醉酒驾驶机动车,误将红灯看成绿灯,撞死2名行人 B.吸毒后驾驶机动车,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及交通安全 C.在驾驶汽车前吃了大量荔枝,被交警以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试到酒精含量达到醉酒程度 D.将汽车误停在大型商场地下固定卸货车位,后在醉酒时将汽车从地下三层开到地下一层的停车位 【参考答案】D 【考点】危险驾驶罪 【解析】 本题考查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成立危险驾驶罪:(1)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4)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有前述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醉驾导致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照交通肇事罪论处。 A项:醉酒驾驶机动车,误将红灯看成绿灯,撞死2名行人,同时触犯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A项错误。 B项:现行刑法并未将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规定为危险驾驶罪,因此,吸毒后驾驶机动车,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及交通安全的,无法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危及交通安全的,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项错误。 【注意】吸毒驾驶,虽然危害性相当于酒驾,但是基于刑法的明确性规定,不在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构成范围内,不成立此罪。 C项:在驾驶汽车前吃了大量荔枝,被交警以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试到酒精含量达到醉酒程度的,但《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一般人都不知道不停地吃荔枝能在血液中产生大量酒精成分,故应认定行为人并无危险驾驶的犯罪故意,故对此不能以危险驾驶罪论处。另外,行为人并未酒醉后驾驶,血液中并没有酒精,只是由于荔枝在口腔中的化学反应制造了醉驾的假象,没有使人担心的危险驾驶情况,所以不符合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构成。交警的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只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初始线索,最终证据是血液检验。因此属于意外事件,不成立犯罪。C项错误。 D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选项D的场景为“大型商场”的地下停车场,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道路”。将汽车停在大型商场地下停车位,因为停错位置,在醉酒状态下将汽车从地下三层开到地下一层的停车位,这属于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