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鲁鲁德林
山东高考物理考试试卷难度说明解读与分析 大学高考讯近日,山东省招考院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山东高考将继续采用“3+X”的模式。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山东省普通高考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将使用全国卷,山东自行命制语文、数学科目的试题。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10位名师对各科考试大纲进行了权威解读。 物理:考试题目数量不同,内容范围有所调整 解读人:山师附中高三物理备课组长曹士禹 选择题数量由山东卷的7道选择变为8道选择,增加了1道题,形式由山东卷的不定项选择变成了新课标卷的5道单选3道多选,每小题的分值均为6分。实验题形式没有变化,依然是一力一电两道题,但分值由山东卷的18分变为新课标卷的15分。计算题形式和山东卷相似,一力一电,但分值由38分变为32分。选做题同山东卷相似,均为选择加计算的形式,但分值由山东卷的12分增加为15分,相应的难度有所增加。 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有两处调整: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要求由“Ι”变成“Π”。考点“气体实验定律”要求由“Ι”变成“Π”。由“Ι”变成“Π”,即从“了解”、“认识”的层次提高到“理解”、“应用”。考生应该高度重视这个变化,在复习中给予足够的关注。 复习建议认真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重视对考试内容的要求。重点知识、主干内容是高考试题立意的一条明线,基本概念和规律是高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基石,重视核心物理概念的理解,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在知识的建立和运用中突出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力培养是教学过程的一条暗线,重视能力培养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石。培养优秀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分析题目时应有理有据,不应该想当然,重视模型的运用、重视分析理解题目中隐含的条件、重视画草图。解题时应有规范的解题步骤和科学、规范的书写。在平时复习时务必狠抓双基,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想清楚弄明白,要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不仅要在深度上下功夫,还要从广度上做文章。和山东卷相比,新课标卷对数学的要求偏高,在复习时重视常用数学知识的熟练运用

小胡子阿志
2013年语文试卷分析 周利娟 一、2013年语文试卷概貌: 一切都不出考前所料,语文科试卷分为两个部分、六个板块。第一卷为阅读题,有必考题和选考题组成。其中必考题共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社科文阅读,3个选择题题;第二板块为古代诗文阅读,共三部分,包括文言文阅读(三道选择和两道翻译)和古代诗歌阅读(两道问答题)和名篇名句默写。而选考题(第三和第四板块)分别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别有1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组成(其中有一道探究式问答题)。第二卷为表达题,分别有第五板块语言文字运用和第六板块作文组成,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分别有3道选择、1道填空题、1道图文转换,共5道题。整份高考试卷不仅在内容、结构上完全符合《2013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而且连赋分也基本一致。今年新课标试卷与往年不同之处在于:1、背诵题高中课本占4分,初中课本占2分。2、以前固有的仿写句子改成了图文转换。 二、题目具体分析及得分情况: 1.客观现代文阅读:今年语文试卷在保证工具性目标下,试题注意突显人文属性。特别在选文上,不考科普类文章,以文艺性论文为重点,围绕老子、孔子以及他们思想选材设题,内涵厚重,注重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当然材料本身学术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3个客观选择题,均属于选错题,这意味着每个题目的另外3个 选项是正确的,这在客观上有助于考生利用正确选项帮助读懂文本。在设置干扰上,命题者依然使用了强行建立因果关系、没有依据的推演等惯用手法,来迷惑考生。考生只有提高甄别信息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 文言文阅读仍然集中于历史人物传记,在人物事迹中彰显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这道题和往年一样,没有变化——3道选择和2道翻译。对实词词义的考查涉及“登”“录”“振”“勒”等,均属于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一句时,其中“班列”即朝班的行列,即朝廷官员;古时称六十岁为“耆”;硕:大。指年老德高望重,成功的人几乎是盛德年高的人。在“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一句中,“语”即谈论或“说”;“颦蹙”即皱着眉头;“时事”即当时时政。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准确流畅地翻译。只要疏通文意,便可以顺利完成另外两个选择题。 3.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对情感的把握和对手法的分析 诗歌鉴赏取材于宋代名家陆游的《鹊桥仙?花灯纵博》,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词的上阕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做了一往深情的追忆,紧接着又描绘了两类人物: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不平之气,不言而喻。下阕借用贺知章老去还乡的典故,表现出愤慨不平之情,饱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忧愤。 设题一为对句意和思想感情的把握,一为对用典的分析,均属于诗歌鉴赏的常态赏析。加之,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惯用的手法,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又有注解提示,答题难度不是太大。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陆游矢志报国的品质。背写名句题,不偏不怪,难易适中。 4.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实用类阅读,依然考查对人物传记的阅读,传主是陈纳德,选材的视野较为开阔。在选文外,命题者还加了关于人物的3条相关链接,帮助考生准确把握人物。在八年的抗战中,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国人民最信赖的朋友。他也曾经自豪地说:“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两个主观简答题是: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一个探究题是: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回答好这些问题的前提是熟悉文本,把握住文章的写作主旨,并能准确筛选重要信息,建立要点意识,对传主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具备了这些基本能力,答题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5.语运题颇有新意 语运题,从来就是高考的一块试验田,许多新题都在这里得到展现,今年考卷的16、17两个题也不例外。 16题属于补写,较之仿写,更有灵活性与思想性。拟补出的3个句子,一个属于观点句,一个属于条件关系句的后半句,另一个属于整个文段的概括提升句。3个句子,位置不同,作用不同,拟写的路径也不相同。看起来考查造句能力,实则考查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 17题属于图文转换题,是考卷中最时尚、最智慧的一个题。所给图形为“中国环境标志”,要求写出文字之外的构图要素与寓意。前者侧重考查观察与表达能力,后者侧重考查想象与思考能力。揭示寓意,说穿了就是揭示比喻或象征意义,由实到虚,从有形到无形,赋予图像以深刻的社会意义。 6.今年材料作文总体含意指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他们缺的是勇气。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认知新时尚:设计周密,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尤其是要有勇气才更重要。 最佳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例如面对“切割钻石”和“风险勇气”) 局部含意如:就一般情况而言,经验、技术和勇气三者究竟哪个更重要?“更要有勇气”是绝对的吗?有没有反例?切割这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会增值,是不是意味着其他钻石都需要和可以切割?切割就一定会增值吗?专家“一旦失败”的担心是不是无稽之谈?值不值得重视?钻石有裂缝就一定要切割吗?弥合是不是更 具有价值?不去想价值的事,经验、技术和勇气还有意义吗?“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是不是意味着“周密的切割方案”和“技术”也没什么意义?老切割师成功了,如果他失败了,我们该怎么认识这件事?„„ 选材空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教育教学、同学关系、文章差错、自己的事和世界的事、人的成长阶段、学生的“怕”、无依无附的自由、方圆、捐款、平衡生活、手机和归还手机、卤点大豆、勇而知之、洞穴中的蝴蝶、过去与未来、愿意、珍珠„„有历史到未来,“钻石”和“切割”,“风险”和“勇气”无所不在。 三、2014年高考策略 今年语文高考越来越关注人性、文化、社会现象,以及我们在这其中发生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学生在学语文的时候,一定张开自己的耳目,多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充实自己的大脑,而不是简单背背死的东西,当然这些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方法的,我希望学生更多把眼光看向周围、看向社会,我们对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现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而且亟待填充,我们对内心的求索,往往标志我们能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能够求得安稳、能够求得自立,所以我们平时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实事热点、大家评论,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下,不必天天死读书。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