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5

浮云秋叶
首页 > 考试培训 > 北京培训机构整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奥迪风度

已采纳

自2018年文件出台以后,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这背后有两方面的原因:1.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大量的资本涌入教培行业,改变了很多行业的现象;2.由于疫情的爆发,在线教育一下子有了高光的时刻,在融资等各方面都表现得特别强,比如作业帮、猿辅导在央视春晚前的广告中纷纷亮相,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2021年对校外教培行业的监管之风,一是承接了2020年爆发并常态化存在的疫情余绪。起初的整治重点,更多是围绕校外培训机构入校测温、验码登记、佩戴口罩场所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的安全方面的检查督查。二是在教育部全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已隐隐显露出将要对多年积存的教育乱象,进行全面整治的苗头,而此中的重中之重,则落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1月2日,北京市召开了第198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顺义区决定暂停开放全区51个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下培训。1月5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培训机构收费和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多项要求。1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并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1月12日,唐山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寒假期间严禁开展线下办班补课培训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广大教师严格落实中央、省市疫情防控要求,严禁寒假期间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下办班补课培训。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的“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爆出在线培训机构乱象频发,名单中多家教育机构均被点名,舆情问题主要为课程质量差、擅自修改课程属性、机构暴雷跑路退费难以及教学资质认证等。1月16日,北京石景山区教委官方微信发布“石景山区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注册名单,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接受实时监管。1月23日,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北京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机构进行了数次检查。其后,北京全市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1月28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0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以来,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

北京培训机构整治

106 评论(9)

Sophie小蕉

首先,教育局的多,据排查和管控,这些教育机构,我们作为公民拥有合法的举报权和检举权

109 评论(13)

上官雨莜

2020年的疫情让校外培训机构受到重大影响,很多机构纷纷转到线上授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然而2021年的国家教育政策让校外培训机构人心惶惶,那么在2021都有哪些教育政策呢?尼克国际少儿英语为您整理了2021年上半年校外培训机构政策【拓展资料】1月大力治理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1月7日至8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2021年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四不两直。1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教委督查组以“四不两直”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督查。寒假期间规范校外培训机构。1月28日教育部发出提醒,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寒假期间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必须停止一切线下校外培训活动。北京市暂停校外培训和集体活动。1月23日,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北京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3月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3月31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近期检查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存在问题的通报》,称在近期开展的执法检查中,发现相关区部分恢复线下教学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依然存在不符合工作规范要求的问题4月2021年4月2日,教育部在新闻通气会上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2021年4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四川、江苏、福建、陕西、安徽、山东、吉林、湖南、黑龙江等地也纷纷出台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政策,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5月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5月25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教育培训广告发布标准》,要求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不得明示或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不得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6月2021年6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5月份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强化市场监管检查,检查发现,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顶格罚款。受疫情影响,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惠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停止下线教学。2021年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明确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职责。2021年6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校外培训机构风险提示。2021年6月23日,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做好高考考生志愿填报工作,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信息。

266 评论(13)

乖囡好好

北京学而思违规开班被下令整改

北京学而思违规开班被下令整改,北京市西城区学而思培训学校成立于2009年,社会组织类型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各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培训,北京学而思违规开班被下令整改。

北京的学而思惹事了。

西城区“双减”工作班办公室接到市民举报经核实发现学而思培训学校以定制班形式向部分高一学生提供了学科类培训课程。

学而思次序肯定是违反了“双减”的政策要求,因为在规定中有明确要求禁止在寒暑假等节假日期间开设学科类的培训班。

目前只是给出了责令停止所有培训行为限期整改的处罚,严格来说像这种情况可能还要面临更严重的处罚才对。

对学而思这个违规事件有网友表示理解,因为开班补课的何止是学而思,也就是学而思倒霉,其它机构也在搞但是并没有被发现、被处罚……

但也有网友表示学而思被抓也是必然的,是它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作为昔日教培业龙头企业,学而思的一举一动注定会被无数人盯着。

这里面自然会有一些比如像我这样的家长——希望学而思能够提供给孩子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孩子学习需求的课程的家长。

但我们也不要忘了,于此同时还同样存在着很多对学而思等机构深恶痛绝、希望诸如这样的教育机构彻底被取缔的人!

在这点上学而思我个人觉得学而思还是应该学一下新东方——说退就退得干脆点。

我不清楚其他地方的新东方,但我们这里的新东方在这个假期里还是搞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素养课”。当然,本地的学而思在这方面做得也可以,只是有点意外的是明明是学而思先搞的素养课,但从覆盖面上看,新东方反而最终走在了前面……

不过各个学而思的群搞得倒是如火如荼,每天都能发很多的学习资料。

其实很多的素养课开得巧妙点还是跟“应试”容易有一些关联的,家长、学生们也不傻,什么东西是自己最需要的,什么东西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还是能够分辨的。

把这些事情做好,维持住生源,等到开春的时候再招生也更有利一些。

毕竟补差、培优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只要考试的考核标准不变,只要升学还是看成绩,那么生源问题就不需要担心。

本本分分挣自己改正的钱不好吗?

何必非要不断地在违规这条红线上来回试探呢?

不要把剩余的好感都消耗掉了,路还很长,只要需求依旧在,总是有可为的。

正当K9春季学期培训班报名全面开启之际,一则处罚突然而至。

1月20日,北京市西城区“双减”工作专班办公室通报称,核查发现学而思培训学校以“定制班形式”面向部分高一学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和“双减”政策要求。西城区教委对学而思培训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停止所有培训行为,限期整改。

这则通报关系重大。“双减”政策仅规定,面向普通高中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参照“双减”文件执行。多名培训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觉目前各地执行尺度不一,机构当然希望打‘擦边球’照常招生授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截至1月21日,多个头部在线教育机构都在售卖高中学科类培训课程,最近的开班日期是1月21日当天。

北京市处罚学而思或许透露了从严管控高中学科类培训的信号,但在高考指挥棒下,高中生减负何去何从?

模糊的高中培训监管

学而思因何违规,通报并未明确介绍。但通报指出,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以线上、线下等各种形式变相开展培训。

1月2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多家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这天开售春季小学、初中学科课程。这其中包括在2021年12月底“抢跑”招生违规被下架的乐读优课。

不过,面向普通高中生的'学科类培训此前一直游离在统一监管之外,标准不一。

在是否注册为非营利机构方面,北京市目前设立了10家线上学科类培训非营利机构,业务范围普遍为“开展中小学学科类线上培训”,并未明确区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实际上,多家上市公司此前公告表示,将在2021年年底前停止K9业务培训,也不包括高中培训。

比如,从美股上市公司高途剥离出的K9业务,单独开发了“途途课堂”App,而高中业务仍留在高途旗下的“高途课堂”App。

但上海市设立的多家线上学科类培训非营利机构中,闵行区锦书在线培训学校、杨浦区小马爱学线上教育培训学校的业务范围,都包括普通高中学生学科类培训,杨浦区梯方在线培训学校仅提供普通高中学生学科培训。

在寒暑假能否开课方面,目前,高途课堂、猿辅导、作业帮直播课、新东方精品课都在销售寒假高中课程,最近的开课日期是1月21日。学而思、有道精品课、学大网校则在销售体验课或开通了测评入口。

在是否执行政府指导价方面,上述已经开售课程的机构,普遍没有执行北京市22元/课时的政府指导价,有的价格是政府指导价的3倍。

在其他一些方面,有的机构也没有执行“双减”政策,比如有的机构单课时为40分钟,而“双减”政策规定线上培训单课时不超过30分钟。

对于面向普通高中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参照执行“双减”政策,北京市某区教委负责人此前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了肯定的答复。但“双减”以来并未出台具体政策,也没有强力执法。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高中阶段的参照方式可以更灵活一些。各地情况不同,不宜一刀切”。

以广东为例,广东省近日印发了《开展线上巡查专项行动打击违规学科类培训工作方案》,严查寒假违规培训,巡查范围甚至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浏览导航、弹窗广告等信息入口,资讯推荐、生活服务、社交通讯、论坛社区、直播、短视频等应用环节,可谓“地毯式巡查”,但文件全篇没有提及高中培训,而是强调“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负担”。

此次学而思被通报整改是否会成为行业性信号?仍需拭目以待。

禁止补课高考怎么办?

严格管控高中培训,背后的深层问题是,高考竞争压力下,高中生应不应该减负,能不能减负?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下称《评价指南》),释放了明确的信号。

《评价指南》提出多项高中生“减负”指标,比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作业和命制试题,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防止学业负担过重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评价指南》把推动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和招生管理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创造良好条件。

该负责人指出,《评价指南》特别强调“引导办好每所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这有利于引导义务教育学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能够理性选择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高中学校,从而缓解义务教育学生升学压力,减轻过重课业负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考改革应该朝着进一步简化的方向,淡化选拔功能,主要完成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业成绩是否达标的考察即可。长远来看,未来的高中应该是各具特色的,学生根据各自的优势进入不同的高中。

然而,普通高中朝着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虽然已成共识,但高考却高悬在高中生头上,成为应试教育的一把利剑。

只要择校、升学的压力存在,家长的焦虑就不可能完全消除。有人在网上吐槽:课堂上学的是A,可是期中期末考试要考B,中考高考考的是C,A、B、C覆盖范围和难度都不一样。于是家长心里就有些打鼓了:怎么办?还得课外想办法补啊!

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主编汪瑞林1月21日撰文指出,考试命题超纲、超前,则必然引发课堂教学超纲超前、校外培训不断加码的连锁反应,导致“双减”实施功亏一篑。

不过他也指出,中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综合评价和过程评价,如各地中考越来越重视体育,部分地区已经试点开展美育中考;新高考改革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他认为,“双减”和中高考改革是互相关联的系统改革。加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考试评价这三者之间的协同研究,是落实“双减”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报名首日客服占线系统崩溃

1月21日是2022年“双减”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一天,多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始销售春季课。

“鸡娃”家长们已翘首以待很久。2021年12月29日,乐读优课突然开售春季课,但一天后即停售,继而在第二天被下架整改。此后,没能报上名的家长几乎每天在家长群中咨询何时授课。

家长们最担心的情况是抢不到“门票”。一名家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乐读优课的S和S+级别不能直接报名,而是需要先进行测评。她已经提前进行了测评,并开通了报名权限,但正式报名开始后,却发现仍不能报名。整整一个上午,她都在试图拨通客服电话。

“严格的政府指导价之下,线下培训的商业模式很难跑通,但线上培训采用大班授课,对于机构来说收入仍很可观。机构借助非营利机构留住学员,再向学员销售市场价的素质类课程和教育硬件。”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西城区“双减”工作专班办公室1月20日发布关于学而思培训学校违规开办寒假培训班问题的通报。通报称,1月18日,西城区“双减”工作专班接到市民举报,通过核查发现学而思培训学校以“定制班形式”面向部分高一学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和“双减”政策要求,在此对学而思培训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停止所有培训行为,限期整改。

各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培训,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以线上、线下等各种形式变相开展培训,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西城区“双减”工作专班将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全面加强日常监管,深人开展执法检查,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企查查APP显示,北京市西城区学而思培训学校成立于2009年,社会组织类型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有效期为2021-05-31至2022-05-31。

企查查显示,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79家企业。

好未来(NYSE:TAL)是一家以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为主体,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公办教育,助力民办教育,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的科技教育公司。企查查APP显示,2010年10月20日,学而思教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幼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后更名为好未来集团。

目前,好未来旗下拥有学而思培优、学而思、学而思1对1、学而思国际、励步等品牌。集团业务覆盖素质教育、K12课外教育、大学生服务、母婴服务、海外留学等领域。

据悉,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重要细则包括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科类教育机构禁止融资、禁止资本化运作;全部变为非营利性机构等,该计划于2021年12月31日前生效。

政策发布后,国内所有涉及有学科类教育培训上市公司都纷纷宣布终止旗下在中国内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服务业务。

近日,好未来公布了“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份财报。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2022财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好未来实现营收亿美元,同比增长,但期内净亏损高达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亿元。

同时,好未来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已在2021年12月31日前停止内地K9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预计停止该业务将对公司截至2022年2月28日的财政年度以及后续的收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3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