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1

糯米团子05
首页 > 考试培训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重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渺于浮尘中

已采纳

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约占中医学的13%,其中第十六章养生与寿夭在历年考试中考查较少,多为A1型题,喜欢考查:养生原则。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掌握本章的考查方式,的老师对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六章养生与寿夭的常考知识点结合例题做了如下总结。

考点一:养生的原则

养生的原则包括: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考查方式多和养生的方法相混淆。

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的原则:

A.顺应自然 B.形神共养

C.保精固肾 D.锻炼身体

1.答案:D。

考点二:养生的方法

1.扶助机体正气:①顺应自然;②调畅情志;③饮食有节;④起居有常;⑤锻炼身体。

2.防止病邪侵害:①避其邪气;②药物预防。

该考点多和养生的原则相混淆,另外直接考查扶助机体正气及防止病邪侵害对应的具体养生方法。

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方法:

A调畅情志 B.形神共养

C.饮食有节 D.锻炼身体

1.答案:B。

2.下列哪项不属于扶助机体正气的养生方法:

A.调畅情志 B.饮食有节

C.药物预防 D.锻炼身体

2.答案:C。

考点三:寿夭的规律

《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该考点常结合内经原文考查,让我们判断各年龄段生理情况。

例题:

1.《灵枢·天年》中提出“好趋”是哪个年龄段:

A.十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1.答案:B。

2.《灵枢·天年》中提出六十岁的寿夭规律为:

A.肝气始衰 B.心气始衰

C.脾气虚 D.肺气衰

2.答案:B。

考点四:寿夭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1.阴阳失调、五脏虚衰、精气不足为本。

2.情志失调、痰瘀毒内生为标。

该考点考查方式多为寿夭标和本对应的机制。

例题:

1.寿夭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分为表和本,下列不属于寿夭之本的是:

A.阴阳失调 B.五脏虚衰

C.精气不足 D.情志失调

1.答案:D。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重点

241 评论(10)

佳丽子伊

中医学基础考试重点章节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中医学的入门课,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是指导后续中医学课程学习的前提。

中医学的概括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具备了整体观念若是还不具备动态的性质,理论也就还没有完全把握到中医学的真谛。

179 评论(14)

dp73711528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内涵。 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来说明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其意义是维持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 对立:事物的阴阳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之间相互抑制,相互削弱。 2、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 互用:阴阳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为用。 3、阴阳交感互藏 交感:是指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相互发生作用。 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4、阴阳消长: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 5、阴阳转化:阴与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细目三:阴阳常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A、阴阳偏胜(盛) 阳胜则热——实热、高热、大汗出 阳偏胜 阳胜则阴病——口渴、尿短赤 阴胜则寒——实寒、畏寒肢冷 阴偏盛 阴生则阳病——溲稀便溏 B、阴阳偏胜 阴偏衰:阴虚则热——虚热、低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畏寒肢冷、面色晄白、溲清稀便溏 C、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阴虚导致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阳虚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A、诊法分阴阳:望、闻、问、切 面红:热证——阳 数、实、滑——阳 发热口渴,热证—阳 望面色 切脉 问寒热 面白:寒证——阴 迟、虚、涩——阴 畏寒口不渴,寒证—阴 B、辨证分阴阳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阳:表、实、热 两纲六要 阴:里、虚、寒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A、确立治则治法 a.阴阳偏胜的治则治法——“实者泻之,损其有余” 阳胜则热——实热:清泻实热 阴胜则寒——实寒:祛散实寒 b.阴阳偏衰的治则治法——“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阴虚则热——虚热:补阴(以抑阳) 阳虚则寒——虚寒:补阳(以抑阴) B、归纳药物的性能 温、热——阳 辛、甘(淡)——阳 四气分阴阳 五味分阴阳 寒、凉——阴 酸、苦、咸——阴 升、浮——阳 升降浮沉分阴阳 沉、降——阴 例题: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真诀》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泽 D、吴又可 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 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 参考答案 1、C 2、C 3、D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

121 评论(8)

Nicole800328

《中医基础知识》、《临床中医学》、《中草药》、《辨证施治》、《外科正宗》《医宗金鉴》、《万病归宗》等《医案》。

17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