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50

发呆2011
首页 > 考试培训 > 考试的缺点和不足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在路上嘚吧嘚

已采纳

考试的直接好处就是看你考了多少分,合不合格,不合格就得从来学。

考试的缺点和不足

257 评论(14)

远离的兔子

考试的好处多多,列举几点如下:1】可以检测学习效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2】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3】可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以便今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4】可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5】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6】如果考出好成绩,则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发自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考试即使一种检测手段,亦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激励措施。考试就如同百米赛跑一样,能够夺冠,那是何等荣耀;倘有差距,也有利于迎头赶上。

309 评论(10)

小铃铛MISS

我国是应试教育,考试确实可以选拔人才,但是教条的教育考试模式限制了思维的灵活发展,造就了很多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才”。

175 评论(13)

柠檬草星冰le

期中考试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改进可以这么写,如下:

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但基础知识的得分却让我很失望。

第一,给词加点字选择意思,我错了。错的原因就是没有把字的意思套进词里,反复读,并加以理解。

第二,判断题,我错了。原因是我没有认真、仔细、反复读题。再一个,那道题不好理解,我应该多读、多想,再做题。

第三,阅读理解的概括全文的题,我错了。原因还是没有反复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并写出起因及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以后自己要朝以下方面做好,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1、要多读书。语文的学习主要在于多读书、多积累。通过读书可以多积累许多好词好句,这对我的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2、要对读过的文章反复赏析。哪些好词好句用得好,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怎样额思想感情,这些读完书后都要思考。

3、对文言文要多翻译,现在考文言文阅读,很多题目都是翻译,每看一句文言文都要知道它的意思,要真正理解。

156 评论(8)

catcat654321

考试后的优点和缺点分别如下。1、考试后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兴趣。2、考试后的优点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3、考试后的缺点是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使得他们无法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176 评论(13)

他们的快乐

考试利弊之浅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考试也已走过了几千年。在这个新观念、新要求的21世纪,人们一定会问:“考试为什么能随人类社会走这么久?它还能走多久?怎样让它走得更久?”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考试是否发挥了其本质?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考试给你增加了多少压力? 你希望一学期有几次考试? 你能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吗? 考试前你会认真复习吗? 考试对你有帮助吗?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其实考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考试对社会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积极影响;反之,苦考试不科学,不能反应社会要求,就会成为社会发展、人才发展、教育发展的桎梏。考试的利弊又何在呢?(一)考试的功能首先,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它的考试最先和人才发生作用。考试在这里起着一个简化的作用。由于它的存在,人才检测过程与时间被大大缩短了,对教育的信息反馈也更为灵敏。从此,它成为人才供求的调节器,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人才培养的可能连结起来。而且,这种功能随社会变革而不断深入,促成了教育与社会之间长期而有效的对话。其次,考试同样作用于教育。它作为前期教学总结和后期教学的开始,一方面促使师生共同向更高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它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倾向。从而使得人才向着系统化和个性化发展。直面当今社会的考试,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延伸,但这始终离不开它对教育和对人才的这两个功能。但在未来,它的角色将越来越复杂,这要看社会发展的程度如何。(二)当今考试的弊端社会将共需求反映给人才和教育,从而间接地对考试提出要求。但是社会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其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日新月异的,但我们的考试的人为改革不是备随时性,从而在这里就形成了考试与暂时性社会要求的矛盾,这便是考试弊端产生的根源。弊端一:德与才在考试中的偏重问题原始社会的考试雏形,就正有一个德与才的标准问题,即现在所谓的“德才兼备即为人才”的人才观。纵观考试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从原始考试雏形到周朝的“六计”这种重德轻才型考试,再到战国时德才并重型考试,到隋朝科举这种重才轻德型考试,人们讨论这个“德重于才”还是“才重于德”的问题的历程似乎是从“重德”发展到“重才”的,但这是否表明“才”在人才含义中是比“德”所占的份量要重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现在众说纷纭的人才定义中,“德”都是重于“才”,人们一味地重视才育,而不重视德育,那么教育成果中不就可能出现希特勒那样军政才能超常的世界战争?不就可能出现大批像清华大学生刘海洋那样高分低德的学生?不就可能出现大批计算机黑客和商界智贼了吗?那么,考试乃至教育就毫无意义了。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教育制度而言,德育重于才育;对于任何一种考试制度而言,考德也要重于考才。再有,这也把学生的视野固定在“中考”与“高考“四 个字眼上,而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不闻不问,还传出“学习搞好就行了”的叫声,我们难道能说它不是现在的高考制度的产物吗? “德,才之帅也。”等到到处都是知识挂帅,那么这个本来以人文道德为基础的社会最终将会倒溃。而考试却不能反映这一要求,这无疑是考试的一大弊端。弊端二:考试的程式化长期以来,对考试的评论,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素无定评,颂扬者颇多,批驳者非少。考试的程式化是与灵活化相对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考试内容被人为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一定程度上被固定,而不突出灵活应用;二、考试的目的局限性,即教育的形式步骤都以考试为标准,即所谓的“应试观”。考试最终服务于社会,当考试的一方的内容目的局限化,则其选拔的人才的视野,能力也是局限化的,最终结果导致社会发展受阻。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考试也同样有其利、也有其弊。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利”,就全面褒扬;也不能因为其“弊”,而将其舍弃。其实由于人的德、学、才、识、体是有着客观差异的,这种差异又是可测的,因此,在选拔人才问题上都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考试。因而考试是客观而永恒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改革考试,而非取消考试;是要尽量减少其弊端,而非能消除其弊端。最后,我们强调我们的口号是“以客观的态度看待现在的考试,以发展的观点改革静止的考试。”

32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