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锦风韵
目标评价通常情况下,企业系统化的培训都是由确定培训需求与目标、编制培训预算及计划、监控以及效果评估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好的培训目标计划与培训效果评估密不可分。目标评价法要求企业在制订的培训计划中,将受训人员完成培训计划后应学到的知识、技能,应改进的工作态度及行为,应达到的工作绩效标准等目标列入其中。培训课程结束后,企业应将受训者的测试成绩和实际工作表现与既定培训目标相比较,得出培训效果。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根本依据,企业应制订出具有确切性、可检验性和可衡量性的培训目标。目标评价法操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确定培训目标。企业通常有两种方法确定培训目标:一是任务分析法。企业的培训部门可以设计出任务分析表,详细列明有关工作任务和工作技能信息,包括主要子任务、各任务的频率和绩效标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等等。第二种方法是绩效分析法。这种方法必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确定标准绩效。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法是由绩效分析法衍生而来的。它主要被用于评估受训者行为的改善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评价法要求企业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有受训者培训前的绩效记录。在培训结束3个月或半年后,对受训者再进行绩效考核时,只有对照以前的绩效记录,企业才能明确地看出培训效果。绩效考核一般包括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目标考核是绩效考核的核心。目标可以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培训经理在选取目标时,应注意选取能体现岗位职责的指标——目标达到了,基本上就履行了岗位职责。过程考核是绩效考核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是绩效的保证,没有好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过程考核能反映员工的工作现状,它通常包括考勤、服务态度、工作饱满程度等指标。将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结合起来,就能够反应一个岗位的绩效。关键人物评价所谓的关键人物(KeyPeople)是指与受训者在工作上接触较为密切的人,可以是他的上级、同事,也可以是他的下级或者顾客等。有研究发现,在这些关键人物中,同级最熟悉受训者的工作状况,因此,可采用同级评价法,向受训者的同级了解其培训后的改变。这样的调查通常很容易操作,可行性强,能够提供很多有用信息。同其他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一样,同级评价法也有缺陷,尽管同级间相互很了解,但由于存在竞争,有时会导致评估结果失真。而让上级来评估培训效果同样避免不了局限性,因为有的上级不太了解全面情况,或者会主观臆断。因此,学者设计了一种360度的评价法——由上级、下级、顾客、同事,甚至培训管理者等从不同角度来评估受训者的变化。这种方法对了解工作态度或受训者培训后行为的改变比较有效。测试比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将员工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原理和技能作为企业培训的效果。测试比较法是衡量员工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实践中,企业会经常采用测试法评估培训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没有加入任何参照物,只是进行简单的测试。而有效的测试法应该是具有对比性的测试比较评价法。测试比较评价法有多种不同方案。其中,事前、事后测试法,主要是在参加培训前后,对受训者分别进行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测试。这样可以体现出被测者受训前后的差别。但这也不乏缺陷——不能体现参加培训与未参加培训的员工间的差别。为克服这一缺点,企业可以将参加培训的员工组成培训组,另外再挑选一组与培训组素质相近、未参见培训的员工组成对照组,分别对这两组员工进行测试。
生命若尘
企业花了大量经费搞培训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首要因素,是培训工作的指导方向,如出现偏差,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培训结束后,再次确认培训需求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到事物的源头,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方法。曾遇到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认为自己学好了六大模块就能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我认为应该用哲学思考管理,用心理学解读人性,才能系统性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因为哲学和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也是企业管理的源头。 二、培训准备工作 在进行培训之前,企业有没有进行必要的宣导造势,有没有告诉员工培训会给企业及个人带来什么好处,有没有告诉员工培训内容是什么。其实,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在企业传达培训指令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如学员对培训的内容、讲师、培训思路的看法,但由于培训是企业的制度性规定,他们往往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学员对培训的真正反应起源于准备阶段,因此,对培训的准备阶段必须进行评估。 三、现场学习 在课程过程中,学员有没有按照企业引导的方向参加学习,对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讲师授课水平怎样;学员有哪些心得和感悟;学员学到了哪些知识等,这都需要培训部门组织进行评价。如:课程结束时,填写评估表;培训开始时,让学员谈谈他们希望学到什么,培训结束时,让他们回顾自己最初设定的学习目标,并讨论学到了什么;每讲完一个内容进行小测验,确保学员掌握该内容;让学员回顾学习结果,让学员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培训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写出哪些知识对工作有用,哪些知识对工作没用,并制订行到改进计划;比较员工培训前后的表现等等。 四、行为 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行为指人在观念、思维等因素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外部表现活动。我一直强调思维应成为培训的核心,一堂培训课不是讲师讲了多少内容,也不是为了让学员过度高兴,而是学员通过一堂培训课受到了哪些启发,他打算如何运用到工作中去及改进自己的工作,而讲师的根本性任务是和学员进行互动、探讨,让学员形成自己的思维,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让学员形成自己的思维,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对学员行为的评价必须懂得心理学,尤其是行为心理学,否则难以从行为上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五、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是培训效果评估的结果阶段,需要根据培训跟进计划收集报表、数据、工作计划、学员心得体会等,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如培训合格率、绩效提升率、自主改善率等,然后撰写评估报告报领导层审批。 培训效果的评估的主体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复杂性、预见性,因此培训效果评价无疑是一件很难的工作。人的改变首先从观念开始,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因此企业应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思考,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流程,不断完善培训开发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培训效果。
小肚巨肥
1、认知成果:通过笔试的方法,测定受训者的学习收获程度。
2、情感成果:培训结束时通过让受训者写总结体会。
3、技能成果:主要考察受训者知识运用程度(培训后,其态度、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改进情况)。 我们一般通过行为观察、每月考核(主管评价)及员工关键事件盘点等来予以验证。若对于工作心态、管理方式类的培训,我们一般在培训结束时会布置行为转变行动计划表,到时看其行动计划表的实际完成情况等。
4、绩效成果:衡量培训带来的经济效益(培训后,受训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工作业绩增长变化评估)。 是最后评估项,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更多的是一些量化数据的对比反馈,如质量、销售额、成本、项目效率、人员晋升培养结果等。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