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0

CSYMiracle
首页 > 考试培训 > 初三考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色缤纷彩虹

已采纳

愿你发扬以前的刻苦努力学习一刻不放松,创造美好未来,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祝九年级化学期末考顺利,心想事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题,希望你们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矿石粉碎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镁条 B.木炭 C.红磷 D.铁丝

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牛奶 C.面粉 D.植物油

6.你能闻到鲜花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急救 B.气焊 C.作燃料 D.动植物呼吸

8.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钙。这里的“钙”是指

A.元素 B.原子 C.物质 D.分子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 B.二氧化碳 C.稀盐酸 D.大理石

10.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溶解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试剂瓶壁上的碳酸钙

11.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无色无味 B.碳酸易分解

C.硫具有可燃性 D.一氧化碳有剧毒

12.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3.下列符号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固体药品

C.倾倒液体药品

D.加热液体

15.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

16.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变成“干冰”

D.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7.将25℃时的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降温 B.倒出一部分 C.加硝酸钾 D.加水

18.将木柴架空一些,可以使火燃烧更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1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改变

20.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SiC + 2NaOH + 2O2 ==== Na2SiO3 + X + H2O。请推断X的化学式

21.如右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到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选项 液体X 固体Y

A 水 氢氧化钠

B 水 硝酸铵

C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D 稀盐酸 碳酸钠

22.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操作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红磷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23.下列4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水除去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

D.在温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向一杯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以检验其是否饱和

2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和等质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分别升温到t2℃(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B.将一定量的水通直流电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钠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29分)

26.(6分)钠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为 。

(2)人体所需的钠元素主要来源饮食中的氯化钠。氯化钠由 构成;从海水中获取粗盐采取的方法是 (填“冷却”或“蒸发溶剂”)。

(3)过氧化钠(Na2O2)可用在潜水、航天等缺氧场合,是因为它能将人体呼出的CO2转化为O2,同时生成碳酸钠。

① 过氧化钠属于 。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化合物

②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6分)水是地球上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

(1)右图所示的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 。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生石灰,此过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1中生成的气体

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水可以配制各种溶液。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水的质量为 g。

28.(5分)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是利用氨气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排放,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A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2)B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① 元素种类 ② 原子种类 ③ 分子种类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 。

29.(7分)地壳中的矿物是人类的重要资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等。

(2)地壳中的金属元素主要以矿物存在。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在高温条件下,下列物质中能夺取Fe2O3中的氧,将铁还原出来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焦炭 B.一氧化碳 C.氧气 D.二氧化碳

(3)石灰石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矿物。医用氯化钙晶体可以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以某地产的石灰石(含有一定量的MgCO3及一些不溶于水和盐酸的杂质)生产医用氯化钙晶体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MgCO3 + 2HCl === MgCl2 + CO2↑+ H2O;

2HCl + Ca (OH)2 === CaCl2 + 2H2O;

MgCl2 + Ca(OH)2 === Mg(OH)2↓+ CaCl2。

①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向溶液B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

③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A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盐酸

B.两次过滤分别除去的是杂质和氢氧化镁

C.溶液B中的氯化钙质量大于溶液A中氯化钙质量

D.溶液C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溶液D

30.(5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A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其原因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X、Y分别是 。

(3)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C、D均由______元素组成。

(4)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A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E和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能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3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或E。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装置D收集CO2,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2.(6分)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对燃烧条件和CO2与水反应的实验进行研究。

内容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CO2与水反应

步骤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弹簧夹,加热木炭。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通入O2。 ①向B中放入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干燥的纸花。

②打开弹簧夹,通入O2。

③加热木炭。 ④停止通O2、熄灭酒精灯。

(1)木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1中,步骤①的目的是 ;步骤②的目的是 。

(3)实验2中,步骤①的目的是 ;C装置中的液体是 。

(4)两个实验中,B装置的共同作用是 。

33.(8分)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 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 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 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 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___;铜锈由_____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 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实验1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______。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______。

实验2

______。

实验3

______。

实验4

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TiCl4 + 2Mg ==== Ti + 2MgCl2。若要制得24 g 钛,请计算需要镁的质量。

35.(3分)某实验小组用28 g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g。实验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 g。

请计算:

(1)制取的氧气质量为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一页分享>>>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初三考试题

147 评论(11)

不老的传说kz

安徽省的初三即将迎来中考,历史的试卷大家都做了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安徽省初三历史试卷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徽省初三历史试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2.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 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 +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5.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反映了( ) 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 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科学引领未来。最早提出图2原理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瓦特 C.牛顿 D.爱迪生 8.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蒙昧主义 9.“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 圣诞节 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普法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 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史 实 结 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 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C 美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根据《欧洲联盟条约》发行欧元 欧洲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安徽省初三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走近遗迹,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1)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 清明 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祖_________。 (2)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凝聚了________父子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智慧。 (3)红米饭,南瓜汤,重上_________,在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回望苍茫群山中的星星之火。 (4)大包干,春潮涌,走向希望的田野,在安徽__________感受十八户农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1)明末,________收复台湾,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巩固了我国的东南海防。 (2)清朝设立___________,同__、班禅共同管理x藏,大大加强了中央对x藏的管辖。 (3)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__________”构想首次成功实践。 13.行有道,达天下,美好出行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1)宋朝发明的_________,应用于航海,保障了人类在大海上航行的方向。 (2)19世纪,英国人______发明了火车,使人曾向往的日行千里成为可能。 (3)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__________让人类飞向蓝天的梦想成为现实。 三、辨析改错(8分) 14.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隋唐实行的科举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80年,我国决定在珠海、汕头、厦门、广州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毎小题10分,共20分} 15.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军像一棵树,只有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 ——严复(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1)北洋水师最后的结局如何?你认为“合适的土壤”指的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天演论》……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胡适(新 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 (2)《天演论》的什么主张“延烧着少年人的心和血”?胡适等人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口 号是什么?说一说胡适和严复思想的共同之处。(6分) 16.战略选择影响深远,大国兴哀昭示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热战中独立】 材料一 1785年,英王接见美国驻英大使时说:“先生,我希望你相信,而且转达给你的美国同胞,在过去的这场冲突中,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履行我 对子 民所应负的职责。坦白地对你说,我是最后一个同意分离的。但是,分离既然已经发生,而且不可避免,那么,我将第一个接受合众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友谊。”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接受合众国作为独立国家”的时间,分析美英之间“这场冲突”的主要原因。(3分) 【冷战中对峙】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被确立为美国国策的原因。(4分) 【和平中共存】 材料三 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世界格局有着重要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世界高度关注。下表是有关“中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将对 美国造成何种影响”的调查。 中国日益发展的经济 美国民众态度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40% 47% ——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6月数据),[英]马丁?雅克《大国雄心》 (3)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而访华的美国总统是谁?联系“美国民众态度”谈一谈你对发展当今中美关系的认识。(3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孤立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地球是圆的】 材料一 (1)15世纪大多数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图3中的远航路线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就是证实地圆学说过程中的积极探索。(2分) 【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Windows视窗的开启、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浏览器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的交流,这是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忽然之间人们发现,他们可以和世界更多地方的更多人展开分工合作,并且分享更多类型的知识。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变平”的直接因素是什么? “世界变平”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 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世界是通的】 材料三 “世界是平的”,可扁平的世界却以自由流通的名义悄然完成社会分层,导致贫富分化。如何解决世界贫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一带一路”以欧亚非大陆的互联互通复兴丝绸之路文明,以期开创共同发展与文明复兴的美好前景。 ——摘编自王义桅《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6分,要求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条理淸晰。) 安徽省初三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丨分,共10分) 11.(1)黄帝(或炎帝) (2)李冰 (3)井冈山 (4)小岗村(或凤阳) 12.(1)郑成功 (2)驻藏大臣 (3)一国两制 13.(1)指南针 (2)史蒂芬孙 (3)飞机 . 三、辨析改错(8分) 14.(1)×,将“门第”改为“才学”。 (2)√ (3)×,将“广州”改为“深圳”。 (4)×,将“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1)结局: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2分)“合适的土壤”: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落后观念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2分) (2)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任答一点即可,2分) 口号 :民主与科学。(2分) 共同之处:提倡向西方学习;致力于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宣扬进化论,主张社会变革。(答出两点即可,2分) 16.(1)时间:1783年(1分)主要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2分) (2)原因: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美苏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差异;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答出两点即可,4分) (3)尼克松(1分) 认识: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增强互信。(1分)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互利 共赢。(任答一点,言之成理即可,1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1)远航路线:B、D或D、B(2分) (2) 直接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或信息技术的发展,2分)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2分) (3)评分参考:(6分) 一等 观点正确,史实正确,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条理淸晰,语言流杨。 5-6分 二等 观点基本正确,史实正确,仅从一个角度论证,逻辑基本淸楚,语言较流畅。 3-4分 三等 观点不明,仅罗列史实,史论结合不当、没有论证或没有史实,语言表述不淸。 0-2分 参考示例:古代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之间联系的桥梁,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明交融。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但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给各国 带来机遇,也加剧了贫富分化。“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共同发展的契机,有利于缓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消除贫富差距,顺应了时代要求。猜你喜欢: 1. 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 初三历史练习题 3. 初三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 4. 初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 5. 初三上册历史统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102 评论(11)

相关问答